一家地围坐在一起,或躺或坐,互谈着家常,更有
几个年长的在那里说着古今一些轶闻趣事,引逗得大人孩子围坐在一起。
空气里流动着欢乐的气氛,河沿上飞荡着流萤,偶尔的流风吹过,带来一丝
凉爽和快意。
“哥,在这里。”月光下,秀兰在黑暗中看到我的身影,挥动着蒲扇招呼我。
那是一块比较宽广的场地,周围几棵大树把本就不太明亮的河沿又遮了一些
光线,几棵柳树倒垂下的细丝,低低地遮挡着人们。
“坐下吧,”秀兰往边上挪了挪,腾出一块地方。
“来亲戚了?”农村人总是好奇。
“小孩的舅。农活忙,来帮帮工。”
“是啊,不容易。”人们说这话是一片叹息。
弄清了来龙去脉女人们就是七嘴八舌地东聊西聊,我坐在那里手摇着蒲扇看
着远处黑黢黢的一片麦垛。
“你家不是还来了一个闺女吗?”
“那是我侄女。”妹妹用蒲扇拍死了一个叮在大腿上的蚊子。
“盖盖吧。”拉过窝在席子一端的的薄薄地床单盖在两人的腿上。农村里所
谓的床单并不像现在人们用的一样,那是从冬季被子上拆下来棉布做的被面,俗
称棉单。夏天里人们乘凉的时候盖在身上,一来遮挡露水,二来遮挡蚊子。
扯了扯盖在下半身,听着男人女人开着不荤不素的玩笑,在这样的夏日里,
自然有一种放飞心情的感觉。
“还是二歪子讲个故事吧。”有人不甘寂寞,就想让村子里有名的“破烂故
事”来几个黄段子,提提精神。
“他那故事没人听。”有女人出来打岔。
“呵,我这故事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听的。”二歪子有点拿欠。
“死相,一副不正经,都是老掉牙的东西,怕人耳朵里生出老茧来了。”
“来了不是,你不想听,我还不愿讲呢。”二歪子挪了挪屁股下的小凳子,
由于凳子破旧,一条腿有点松,差点歪倒。逗得人们大笑,笑声中引来远处的人
们的目光。
“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东西,还拿起纲来了。”他的本家长辈戏骂着。
“好,好,”他借坡下驴,“看我大爷的老面,就来他一段。”其实这二歪
子就是嘴痒,无论在哪里,都会讲起他那几个连开头和结尾都有点发黄的典故。
众人都静下来,黑暗中期望着他把人们的情绪吊起来。
二歪子故意清了清嗓子。这时就有人拿腔拿调地学着他,“话说从前……”
“咳-咳-”二歪子咳嗽了一下,白了他一眼,“不会说别学着说。”
人们怕二歪子又起劲,就七嘴八舌地说,“别打岔。”“听二歪子的吧。”
二歪子就得意地,“要不你说?”
“好,好,你说。”那学人腔调的赶紧住了嘴。
“咳……咳……话说从前……”
有人想起刚才学话的人“噗嗤”一声笑了,跟着有人就呵斥,“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