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清霖并不忌讳当着陆家大爷爷的面聊天,直接问宁冬天愿不愿意去广城,那边有个厂子招工,找销售技术管理之类的各种人员。
宁冬天都愣了,不可置信的指着自己:“我,我行吗?”
陆大爷爷道:“你这孩子,还不信咱霖霖看人的眼光?他都来请你了,不行你也得行。”
宁冬天在这边住了好几年了,表现也众所周知。怎么说呢,就是重活儿干不了,但是脑子灵活。山里来收山货的,他都出面帮忙讲价格,每斤人均收入都能高出两分钱。
可别看两分钱不多,但谁家不囤个几百斤的山货啊?
卖不出去也不着急,这小子自己掏腰包买了不少,从家里炒熟了,背去县城。跟县城的电影院一天卖掉了一百多斤炒货,把大家眼珠子都惊出来了。
这就是个天生会做生意的人,脑子跟他们这些只会种地的就不一样。
因为这个,村长大队长他们对宁冬天干活都是睁一眼闭一眼,反正人家不愁吃喝,没钱了岳家都会帮忙张罗。这小日子过得,谁家爷们不羡慕啊?
当听到白清霖说可以包车费食宿,让他去广城看看。如果觉得合适就留下干几年,几年后能把家属也带过去,干满十年能分大房子。
而且这个能分房子是就算你买了房子,但是因为你是老员工,元老级别,也会给你分一套。
“我去,我南方人,广城那边应该也能适应。”听到能赚钱,宁冬天就摩拳擦掌,来了精神。只不过这个事儿他得先回家跟家里人商量,看看家里人什么意思。
白清霖表示如果商量好了,就去镇上供销社找张凤。等九月份广城那边的台风季过去,然后安排他们去广城。广城那边也有人接应,不用怕找不到地方。
宁冬天连连答应,俩人聊了一会儿,宁春华挺着大肚子也过来了。
现在农忙,她虽然怀孕了也没闲着,去地里掰棒子多少也能赚点儿工分。不过听白清霖来了,弄完手里的活儿也回来了。
宁冬天把白清霖说的事跟她也说了一遍,宁春华开心道:“哥你应该去,你合适这个。”
宁春华刚开始下乡来到这个村里,十分瘦小,又特别内向。可是这几年过去,再加上嫁了人过得好了不少,性子也变了,变得开朗明媚,就连长相都大气了起来。
白清霖笑道:“如果你哥从那边做得好,到时候你也过去,带你对象。打拼上几年挣得可比在家里多多了。”
他顿了顿,又道:“这两年在家里,不如多生个孩子,以后出去打工了,孩子在家也有个伴儿。”
虽然76年就开始下发独生子女政策,但目前还在逐渐推广。
高峰期是在80年之后,那个时候这个政策推广的都有些疯魔了,在想多个孩子就会艰难不少。
村里人仍旧拼命想要生儿子,毕竟儿子长大了是家里的劳动力,在这个赚工分吃饭的年代,一个儿子确实比一个姑娘靠谱许多。因为这个,不知道多少人家里房子都被推了,养的猪和鸡都被没收,那叫一个鸡飞狗跳。
这都是现在这个时代变化必须要经历的阵痛。
宁春华笑道:“家里也这么想,听说再不多生一个,过两年就不让生了。”
几个人聊天,宁冬天又说了个大新闻。
“朱正民跑了,就上了个月你们回来了一趟,他又犯了病。这段时间农忙,谁也顾不上他,结果他跑去大队部偷了公章盖介绍信,还撬了抽屉偷走了大队部的两百多块钱。”
宁冬天说这些的时候,脸上都是不可思议,“两百多,他也真敢下手。第二天村里就报了警,查了一圈才发现他不见了。临走之前他还把知青点之前留下来的箱子柜子都卖了,别人以为是他吃不上饭要换钱,后来才知道,他这是有预谋的,就是想要跑。”
白清霖无语。
毕竟再过几年,知青们就要统一回城了。朱正民估计连这几年都不想熬了,上次他们算是衣锦还乡,估计给朱正民刺激太大了,导致他偷了介绍信和钱也要跑。
现在通信也不发达,朱正民跑了,以后能不能找得到都是问题。
“我之前听说他家没人了,都被送去大西北。公安估计也得去大西北那边调查。”宁春华补充。
白清霖摇摇头,“朱正民怎么可能会去大西北?那边比这里苦多了,他能愿意跑去那么大老远就为了吃苦?”
“可是他家里人都在那边啊。”宁春华觉得,朱正民若是不去找家里人,那还能去哪里?
“他把自己全家都坑去大西北了,你觉得他过去能有好果子吃?”更重要的是,朱正民自私,贪婪。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会去找自己的家人,就为了继续受苦呢?
反正白清霖不信,他觉得朱正民不可能回燕城,更不可能去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