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战略空运
虽然攻打新加坡的决定来得非常仓促,但是并不意味着准备不充分。
要知道,自从菲律宾内战之后,新加坡成了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唯一的盟国,也是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唯一的立足点。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早在二零四四年,中国总参谋部就根据对印作战需求,制订了一份攻打新加坡的作战方案,并且得到了牧浩洋批准,计划在美国参战之后发动。只是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期间,美国没有参战,这份作战方案也就没有启动,并且降级为军兵种作战方案。二零四七年,陆战队司令部根据新的局势,在该方案的基础上制订了另外一份攻打新加坡的作战方案。只是直到二零五零年,该作战方案还在不断的修改与完善之中。
由此可见,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之后,攻打新加坡就是中国陆战队的首要假象任务。
战争爆发后,庞跃龙就启动了编号二零四七零一的作战方案,让部署在榆林港的登陆舰队进入了战备状态,并且命令配属南海区舰队的第三陆战师第三十预备陆战师在二十四小时内归建。二十二日,马来西亚宣布参战之后,庞跃龙还向马来半岛的马六甲与关丹各派遣了一个陆战营。这两处地点各有一座属于马来西亚的军事基地,之前只驻扎了少量中队。
二十六日,庞跃龙向牧浩洋提交了详细的登陆作战计划。
按照他的安排,将投入第三陆战师与第三十预备陆战师,其中第三十预备陆战师将从关丹南下,抵达柔佛海峡北岸,在柔佛河西岸集结,做出强渡柔佛海峡的样子,迫使新加坡陆军向北集结,第三陆战师则搭乘登陆舰队从关丹出发,首先攻占德光岛,压制新加坡东面的樟宜空军基地,再在新加坡岛东面登陆。时间上,前期部署需要一个星期,整个作战行动将在十天内结束。
审议之后,牧浩洋批准了陆战队的作战方案。
只是,牧浩洋强调了一点,即尽可能的以和平的方式接管新加坡,只有在所有军事威胁都已失效的情况下,才考虑发动登陆作战行动,但是在进行军事威胁的时候,得同步完成军事部署。
牧浩洋此举的意图很明确,即要获得一个完整可用的新加坡,而不是一座荒岛。
要知道,新加坡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还体现在其完善的航运与航空基础设施上。直到二零四七年,新加坡都是西太平洋地区规模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港口,拥有全球第三大集装箱码头,东南亚规模最大的民用机场,其航运与航空的年吞吐能力高达数亿吨。
别的不说,新加坡港就能供数百艘舰船停泊。
没有了这些基础设施,新加坡将变得一文不值。
从军事上讲,只有保全新加坡的基础设施,特别是港口与机场,新加坡才具有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战略价值,也才能成为中国海军乃至中国海运在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中转中心。
当然,牧浩洋并不追求完美。
如果不能扭转新加坡为美国服务的局面,牧浩洋宁可要一座荒岛。
要知道,经过中国苦心经营数十年,在东南亚地区有不少港口能够取代新加坡,比如马来西亚的关丹港越南的金兰湾菲律宾的苏比克湾印度尼西亚的宾港与坤甸港。在印度洋方向上,则有南安达曼岛上的浩洋港缅甸的丹老港孟加拉国的吉达港以及斯里兰卡的加勒港。
即便没有新加坡做航运中转中心,中国在印度洋与太平洋上的航运也不会受到影响。
当然,如果有的话,自然再好不过了。
二十七日,陆战队的行动开始了。
当天,登陆舰队就离开了榆林港,随行的还有南海区舰队的几艘战舰,而已经撤到南海的泰山号航母战斗群则伴随航行到南沙海域,已经进入南海的华山号等三支航母战斗群也将按计划前往西沙海域。
虽然按照牧浩洋的安排,在陆战队攻打新加坡的时候,将由空军提供支援,但是海军的四支航母战斗群也将南下,部署在阿南巴斯群岛以北海域。如果美国舰队出现,海军将在此打第一场反击战。
只是,最先出动的不是陆战队与海军,而是空军。
当天,空军就动用了八十架大型电动运输机,把第三十预备陆战师两个旅的上万名官兵送到了关丹港。
这也是大型电动运输机第一次大规模使用。
效果之好,完全超出了预料。
在第一轮运输中,八十架运输机就运载了一万二千名全副武装的陆战队员,还运送了将近一万五千吨作战物资。这些运输机到达关丹机场之后,平均每架只用了十分钟就卸下货物与人员,效率是以往任何一种运输机的数倍。更重要的是,这些运输机没有占用太多的机场资源,在卸下货物与人员之后就立即飞走了。要知道,关丹只是一座中等规模城市,其机场只有不到五十个停机位,卸载区也只能容纳十多架大型飞机作业。如果动用以往的大型运输机,每天最多只能接纳一百二十架次。在动用大型电动运输机的情况下,每天的接纳能力能够超过四百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