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两司来得很快,不用想也知道是得着这样那样的消息,心下真急了,毕竟再这么下去,他们都不必会审,凶手只差指名道姓了。
刑部来的是尚书陶光和左侍郎耿秋,右侍郎吴自远。
而御史台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常年空缺,实际做主的就是御史中丞刘延,他带来的是昨日在现场的朱御史。
而大理寺这边则是戴景行和游福。
戴景行拱了拱手,道:“按理来说,现在还远不到我们三司会审的时候,可眼下的情况诸位也知道,恐怕是不能按以前的路子走了。”
“我急得都快把衙房踩出两条路来了。”陶光叹了口气,一脸苦相:“外边隐隐绰绰听了些,戴大人,我想真真切切的知道现在都有些什么人证物证在手了,看看有没有法子可想。”
其他几人也都点头。
游福得着示意,一一将得来的人证口供和物证说清楚,并给各位大人过目。
陶光没想到,情况比他以为的还要严重,这放在其他案子上几乎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了,可这个案子,不行。
往前倒多少朝,也没有三司会审皇上的。
“有些事硬掰扯也能掰扯得过去,扯住眉毛盖住眼睛的事,糊弄糊弄就行了。可这件事,难。”刘延看向几人:“昨晚那些贼人都是在京城讨生活的,吃的就是收钱办事这口饭,认识他们的人一定不少,他们有几斤几两就摆在那,都看得到。就算真要赖他们身上……”
刘延摇摇头,那神情也不知是佩服还是什么,继续道:“尸首里有个是宫女,只这一点,就没办法赖到赤血帮那些人的身上去,连金吾卫都能轻易拿下的人,哪里有本事杀得了宫女,还能不被人发觉的藏到朱宅去。说白了就是他们太弱了,没这本事。”
右侍郎吴自远抓住一个点问:“若这宫女是外出后被杀的呢?”
戴景行回他:“宫女外出需记录在册,就算是在宫册上给她添上一笔,笔墨颜色也会有不同。而且,宫规森严,宫人出宫当天必须回宫,若几天都未归,必然牵连家人,就住在城外的江家人早就拿下下狱了。”
吴大人轻轻点头,确实如此。
屋里沉默下来,对眼下的局面全都无计可施。
“这会消息怕是已经传开了,必须尽快处理好。”刘延看向几人:“不然,人心要乱。”
“刘中丞可是有什么主意?”
“一起进宫吧,请皇上定夺。”
几人一听,皆是起身,皇上的事,那就请皇上定夺吧。
第378章 移祸江东
“啪!”
一个茶盏在几人面前摔得粉碎,他们也都习以为常,皇上素来如此,只要有一点不合心意就摔东西,他们也早就学会了这种时候要怎么保护自己。
当然,不是每一次都能避开。
就像这次,戴景行就没避得开,伏在地上的手被碎片划伤,因为那个碗就是冲着他去的。
“竟敢来朕面前要说法,谁给你们的胆子!”
听着这阴恻恻的声音,游福心下就一阵难受,好在这时候也不用他这个跪后边的出头。
可三司的头儿却是避不开的,在这件事上,他们甚至都不敢像其他事上一样推脱。
陶光脑子灵,当即接话道:“实在是如今城中传言已起,若不及时……”
“传言?”皇帝冷笑:“朕的江山,朕的子民,死在朕手里是他们的幸事!”
“皇上!”几人皆是不敢置信,他们可以在心里怀疑,甚至在心里认定,可就算官迷如陶光,也打心底里不愿听到皇上亲口承认这事是他所为。
如此的,如此的荒唐。
“身为臣子,就该尽你们的本分为君分忧,而不是送到朕的面前来,让朕来办。”皇帝手一挥,将盘子里的证物摔落在地:“若事事都朕自己处理了,还要你们何用!”
几人齐声道:“皇上恕罪。”
“再给你们一天时间,明日此时你们要拿不出个章程来,朕治你们的罪!”皇帝一甩衣袖,大步离开,不过就是死几个人罢了,是他又能奈他何!
听着脚步声走远,几人站起身来,面面相觑皆是苦笑,他们但凡能想到办法,也不会来找骂了。
“先各自回去想想吧,散衙后各位来我家一叙。”刘延道:“要是谁能提前想到法子,只管派人过来告知。”
几人拱拱手,分头离开,游福将证物一件不少的带了回去。
刘延回到自己的衙房,背着手来回踱步,他竟是完全想不出,下一步棋会落在何处。
待散衙回家后,他知道了。
门房从屋里迎出来:“老爷,刚刚有人送来一封信,说是给您的。”
刘延看着封口上的印记,他辨了辨,是‘十二’,他不记得相交的人里有这个人。
边往里走,他边拆了信,只看了几个字脚步就停了下来。
信上只有几个字:贵妃是所有祸事的帮凶,江灵正是在贵妃宫里侍候的宫女。移祸江东。
落款是十二。
刘延看着这信笑了,他隐约记得,成均喻唤他师妹:小十二。
那时她说如何决定不必告知,她看行动便知,也不知她从哪里看出来自己已经站了队,偏还没看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