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猜得不错,你今晚总算能睡个好觉了。”吉州距离凤翔府已不远,快马加鞭几日,便到了扶风。
一路上道旁尸骸越来越少,流民似乎更多,百姓扶老携幼,都在向西而行,似乎与他们同路。
扶风县城外热闹非凡,人流聚集,引得黄蓉好奇不已。
穆念慈看出她心思:“这里已是牛总镖头他们的地界,走,咱们去看看。”
越向前走,流民似乎自发排起队伍,沿着长龙向前看去,竟是几间粥棚。
几口巨大的铁锅稳稳架在熊熊燃烧的柴火之上,锅内米粥翻滚,热气腾腾。
袅袅白气升腾而起,如云般缭绕,散发出阵阵诱人的米香,弥漫开来。
人群略有些拥挤,却似乎都有经验,始终不见有人争抢。
一个七八岁的孩童紧紧拉着母亲的衣角,跟着队伍向前缓行,偶尔探头向前张望。
孩子的小脸脏兮兮的,眼睛却格外明亮,母亲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小声说着什么。
队伍最前是一位白发苍苍身形佝偻的老妪,脚步蹒跚地走到锅前,双手颤抖地捧着一只缺口的陶碗。
锅后那人搅动米粥,舀起满满一勺,小心翼翼地倒入她碗中,口中还轻声说着。
老妪浑浊的眼中泛起感激的泪,嘴唇微微颤抖,喃喃道:“多谢,多谢好心人呐。”
那施粥之人衣衫倒比难民还残破几分,处处补丁,腰间还破了个大洞。
“阿婆,小心烫。”
他闻声抬起头来,露出个笑脸,轻声说道。
顾平安视线扫过,愕然发现,竟还是个熟人。
“余兄弟?”
四人加快脚步上前,招呼一声。
“顾少侠!黄帮主!你们怎么也来了?”
这人一身乞丐装扮,正是江东蛇王黎生的师侄余兆兴。
余兆兴满脸惊喜,将大勺递给身后一人,喜滋滋地迎上前来。
顾平安忍不住笑着问道。
“还问我们,你师叔不是做了丐帮南路长老吗,怎的大老远跑到扶风来了?”
“此事说来话长,来来来,我师叔和鲁长老也在,咱们过去细说!”
四人牵了马随他入城,来到丐帮落脚处,又是一番寒暄。
原来当初在归云庄一别,鲁、黎两位长老各自召集人手,赶赴莒州。
近些年丐帮弟子数量猛增,当然有洪七公的原因,究其根本,却是百姓日子过得艰难。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朝廷昏聩无能早已深入人心,不仅鲁、黎两位长老,大多丐帮弟子也都瞧不上赵氏皇帝,一听是去襄助义军,一时云集响应,转眼拉起数千人的队伍。
几个月来,红袄军连战连克,势力遍布山东、淮北两地。
后来牛翰、庞斌等人拉起旗帜,消息传至山东,杨妙真听闻凤翔义军也与“平安大侠”有关,立刻与鲁、黎两位长老商议派人来援。
鲁有脚本就是西路长老,山东局势又已是一片欣欣向荣,两位长老一拍即合,干脆同来。
吓死了,差点来不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