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摩纳哥的进攻【55】
先主后客,不是一个好的赛程安排。
瓜迪奥拉也知道这一点。
所以在赛前的战术会议上。
他对他的球员说道:“我们要在主场争取一场胜利,而且最好是一场大胜!”
他的话让在场的曼城的球员们浑身一震。
他们纷纷昂首挺胸。
“说的没错,先生。我们就是要进攻,用进攻摧毁他们!”
阿奎罗握着拳头大声说道。
“你说是吧,凯文。”
他看向德布劳内说道。
德布劳内脸上露出了笑容,点了点头。
瓜迪奥拉则是提醒道:“要特别注意他们的那个中国前锋.所以,我们的策略还是一样,控制住球权,把球权牢牢掌控在我们自己的脚下!”
“明白!”
“了解!”
“我们会做到的。”
曼城的球员纷纷表态。
瓜迪奥拉有自己的战术思路和哲学。
基于控球的足球哲学,让他在许多地方都会进行“特别化”改造。
比如说门将位置,他就重用了布拉沃。
论扑救能力。
布拉沃恐怕是不如乔哈特的。
但瓜迪奥拉重用布拉沃的理由也很简单。
因为布拉沃脚下利索,能出球,甚至可以当做一名出球中后卫来使用!
这是瓜迪奥拉的足球的特点。
对“控制力”的追求,已经达到了一个近乎于偏执的程度。
别的球队,在防守摩纳哥的时候可能会采取重点防守、切割孤立等等方式。
但曼城采取的方式比较的瓜迪奥拉:控球。
和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不同的是。
控球。
其实是一种防守策略。
把球控制在脚下。
目的,是为了防守。
而进攻.
其实和大多数的球队的进攻一样。
耐心,等待机会。
然后,发动突然的快速向前的传球。
进球其实就看那一哆嗦。
前面的磨磨蹭蹭,并不会增加进球的概率。
比如在德国足坛流行的一种思路——逼抢,拉节奏,抓转换,七次传球内必须射门!
懂不懂德国足球教父朗尼克的含金量啊【战术后仰】。
“伙计们,你们瞧”
赛前一天,在酒店的会议室内。
摩纳哥进行了最后一场的战术会议。
主教练雅尔丁扬起手中的报纸。
“英格兰的报纸都在强调一件事:曼城必须要在主场取胜,才有晋级八强的可能!”
雅尔丁把报纸拍在了桌面上。
“这会给对手带来压力的,他们的压力比我们更大。”
“这会给我们机会,这支球队是一支还未完全磨合成形的球队。但他们的主教练是瓜迪奥拉,所以,他们一定会追求控球,一定会在中后场不断倒脚,我们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我们需要有我们自己的策略和方式,我们什么时候去逼抢,什么时候回收,什么时候把比赛节奏拉起来,什么时候让出前场的空间这些,都得由我们来决定!”
“我们这场比赛的目标是:取得客场进球!”
雅尔丁强调道。
比赛当天。
伊蒂哈德球场座无虚席。
熟悉的欧冠主题曲响彻球场。
双方球员正在步入球场!
“比赛即将开始!!”
随着解说员何伟激动的声音。
电视机前的中国球迷们精神一震。
所有人期盼的欧冠淘汰赛的比赛即将开始!
电视转播当然也知道这场比赛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双方球员出场的时候。
阳光得到的镜头无疑是最多的。
这个赛季,他在欧冠的进球数已经达到了10球。
10个欧冠进球,位列欧冠射手榜的榜首。
而如今。
他还有机会。
继续取得进球,继续扩大自己在欧冠的进球数。
当然了,最让中国球迷们期待的,还是摩纳哥淘汰曼城,挺进欧冠八强,创造历史。
“双方球员已经入场了!欧冠淘汰赛八分之一决赛首回合的比赛,曼城主场迎战摩纳哥的比赛即将开始!!”
在解说席上。
英格兰天空体育台的解说员科洛大声说道。
在他的身边。
是两名耳熟能详的英格兰足球名宿。
一人是曼联名宿,弗格森92班的成员,加里.内维尔。
而另外一人是曼城名宿,前爱尔兰国门,沙伊.吉文。
这位前纽卡斯尔联俱乐部和曼彻斯特城俱乐部的门将绝对是英超历史上最好的守门员之一,尽管他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小球队度过的,但是他依然在451场比赛中保持了113场零失球。
他也是曼城得到石油财团支持之前的重要成员,在曼城俱乐部的球迷们的心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两人几乎是同一个时代的球星。
在球员时代也多次交手。
英格兰媒体往往喜欢邀请一些在球员时代有过碰撞,甚至是死敌之间的名宿作为解说嘉宾。
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
才能吸引球迷。
“阳光能够制造麻烦吗?也许可能.但这是曼城的主场,我想曼城会把球权控制住,利用控球率的优势来抵消阳光的威胁。”
吉文说道。
他是曼城名宿。
自然是要向着曼城说话的。。。
然而内维尔闻言却连连摇头。
“难道你认为曼城能获得百分之百的控球权吗?”
吉文则立刻说道:“当然不能,但曼城整体实力占优,我承认阳光很强,但是在有限的机会内,他能攻破孔帕尼和斯通斯组成的中卫线吗?我很怀疑这一点。曼城要做的就是尽可能不让摩纳哥有进攻的机会,这是个概率问题。”
两人唇枪舌剑。
天空体育的收视率蹭蹭蹭的上涨。
阳光现在不是无名小卒。
他是一名知名度很高的球星。
甚至一些英格兰人都是他的粉丝。
在伊蒂哈德球场外。
就有不少英格兰的阳光的球迷穿着他的球衣来支持阳光。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
顶级球星的影响力,丝毫不逊色于顶级豪门。比如c罗在社交媒体上的粉丝数量比皇马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