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
“再多些。”
她终于受不了,笑推他:“好啦!你就说百分之二百,我也会信的。”
第256章节外生枝
到了行动的当日,潘小园按照计划,自己装扮成寻常民妇,青衫罗裙,挎个小背囊,袖子里揣点零钱,声称是去进城买东西的。大相国寺万姓交易市场今日开市,进城淘货的郊区乡民络绎不绝。没什么波折,就随行的二十来人就先后混进了城。
阔别半年,东京城一如既往,甚至比她记忆中的更加繁华热闹。边疆战事没有太影响首都人民的经济生活,反而极大地拉动了内需。路过交引铺的时候,还听到几个胖商人凑在一起,大着嗓门聊生意经。
“……要说盐糖茶酒涨价,那还不就是这几天的事儿?太原府那边打仗,黄河航路封锁,货物都滞销在西京洛阳……咱们要抓紧机会,大赚一笔……江南的丝绢……”
可当一队官兵经过的时候,几个肥头大耳的商人立刻蔫了下来,赶紧改口:“这年头生意不好做啊……我亏了十万贯,倾家荡产……老哥,你呢?”
“唉,唉,别提……三十万被鞑子兵抢走在路上,手下人的工钱都发不出来了……你瞧,我今儿是出来典当衣服的……”
都知道官家在大肆征集民间财产,以便向金军“赔款”求退兵。这当口是万万不能露富的。能怎么哭穷,就怎么哭穷。
不时有官兵一脚踹门,闯入民宅,没多久,勒索出几贯钱、几件金首饰,正气凛然地扔进包裹里,继续搜下一家。
百姓家里不敢留余钱,又有传言说女真人喜欢汉人女子,要征集民间美女来抵“赔款”,甚至明码标价,处女值几何,寡妇值几何,说得绘声绘色--于是家里有未嫁女儿的慌忙寻婆家,下了聘的媳妇慌忙娶过门,大操大办的办婚礼,以求赶紧把家里的现金花光。走了一顿饭工夫,就看到三四个迎亲队伍,行得比赶集的还快。
路边瓦舍茶肆里,说诨经的,学乡谈的,叫果子的,不少闲人围着听。畸形的繁荣表象下,汴京上下进入了末日的狂欢。
有个讲三国的说书先生,听底下有人谈论时局,笑着插一句:“……大家莫慌!那金兵多少人?--十万!咱们大宋多少人?--光汴京城里的禁军就八十万!这还不是诸葛亮擒孟获--手到擒来?大伙儿休谈国事,且听小人继续讲那刘备大意失荆州……”
路过佛寺道观的时候,更是瞧见不同于以往的人气儿。官家为国操劳,隔三差五的就上香摆阵,祭天祈福;底下文武百官自然不能懈怠,争先恐后的往庙观里撒钱,以显出自己的忧国忧民来。
延庆观、太平兴国寺、开宝寺、观音院、东岳庙、乃至西角楼外的祆庙,无一不是香火旺盛,善男信女出入如织。眼下正是清明前后,浅草烂花斗深浅,斜风细雨不觉寒。身着绫罗珠翠的女眷在男女仆役的簇拥下登车向前。缓风拂过,掀起轻纱帘,花容乍现,引得无数人竞相围观。
动荡的年代本是灰色的,却被光怪陆离的五彩妆点备至,催促着人们及时行乐。
潘小园看看周围同伴,方金芝、孙二娘、顾大嫂、董蜈蚣,全都在暗暗摇头。
一队二十来人,都是相貌纯良、机敏伶俐的好手。身上藏了暗器,计划分头潜入城内李邦彦、张邦昌、蔡京、童贯等各权贵府邸,见机行事、绑架拿人。这些高官的府邸,她也都知晓所在。心中规划着最优路线,眼神指点,同伴们点头会意,三三两两地散了出去。
最后一拨走的是张青和孙二娘。三人隐在角落里,近旁的嘈杂民声是最好的掩护。
潘小园将身上围裳紧一紧,脸上的小帷幕拉一拉,俨然一个上街购物的民妇,土包子似的朝着远处拐弯牌坊后面的高大屋檐指指点点:“蔡京六合堂。一会儿我到曲院街宅子里候着,你们便沿此路往北。若是出事,大内急召官员入宫,蔡京父子多半会从那里出来。以前我经过时曾见恶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