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稻谷飘香正当时
终南山下秋风起,稻谷飘香正当时。
一早,李逸便收拾东西,回御宿川乡下,稻子熟了,该收获了。
只留下阿福夫妇平康坊宅看门,其余人都跟着回乡下。
就算对贵族们来说,每年收割时,也都是个大日子,主家得亲自参与,尤其是头一天开镰的时候。
滈河两岸,万亩水稻已经金黄一片,稻穗沉甸甸的,让人看着就高兴。
田间地头的稻草人也在守护着稻田,不让鸟雀偷粮。
“今年是个丰年哩,”刘黑子骑着马,一路上很兴奋,他也是个种地的好把式,以前都是给人种地,而今年他已经分了地,等这茬秋收过后,那三十亩地就正式移交给他了。
他已经划算好,收了地就赶紧翻土,种上一茬小麦。
这个时节还不晚,今年雨水也还不错,神禾塬上的地墒情合适,只是晚播要多加点种子,到时在阿郎家买点粪肥,产量仍有保证。
李逸看着滈河两岸的稻田,真的闻到了稻香。
“神禾塬上的谷子、大豆也熟了。”
民以食为天,
看着地里丰收,所有人心情都很好,
路过韦曲,
李逸特意还带着众人去赶集买菜,
韦曲是日日集,每天都有集,与长安两市午后开市不同,这里的集市很早,附近乡民都是天不亮就来了,带着自己的农产品或是手工口来出售,换回所需,一般到了中午就散了。
比王曲的集要大,也更热闹。
特别是在杜曲王曲不当集的时候,这里人更多。
一行人边逛边买,明天开始收稻子,要买些镰刀等,肉菜得明早再买,没有冰箱不好保存,放井里过夜也没那么新鲜。
今天买上几只活的鸭子,买点鸡蛋这些,
集市上啥都有卖的,
有人在卖鸡蛋,也有人抱着公鸡卖的,还有人在卖小鸡崽、小鸭崽、小猫小狗小鹅苗的。
“要买些鸡崽鸭苗鹅苗么?”姬氏问。
“现在养这些小鸡崽鸭苗合适么,马上天冷了?”
“现在秋收季节,可以呢,”
百姓孵化鸡崽,一般都是春秋节,避开夏冬,这时气温好孵化,孵化出来的小崽也易成活,等冬天时,已经挺大了。
“好,那抓点。”李逸觉得乡下就得养点鸡鸭鹅猫狗猪牛这些,一来有这条件养,二来自己吃也方便嘛,就算卖,也是能加收入。
李逸把买小鸡小鸭小鹅这任务,交给阿贵阿威他们的老婆,自己去找小狗崽。
一直说要买狗看家护院,却一直没来的及买。
黑子说养狗就得从狗崽开始养,大狗养不熟。
韦集上还真有不少人卖狗崽的,李逸对狗的品种不太了解,刘黑子倒是很熟,一眼就能认出来,说这个是细犬,那个是松狮,最多的是柴狗,
“想不到这居然还能看到辽东来的哈巴狗,还有羌地的獒犬,”
“哈巴狗?”这名字李逸后世也常听到啊,但大多成了个形容词。
“嗯,在辽东也被称为笨狗,在河北那边也挺多,这狗啊头大而圆,鼻子短宽,眼睛圆凸,身体结实,四肢粗肚,被毛光滑,最是耐寒,可惜这窝哈巴狗儿不纯,看着好像跟土狗混过,”刘黑子摇摇头。
李存孝几个赤排羌,却围着一窝小獒犬,
“这是羌人那边的獒,性情凶猛,好斗,但对主人很忠心,羌人喜欢养,在中原因此也称这狗为羌狗。
这种狗太凶了,不适合家里养。”
可李存孝四个赤排羌却不舍得挪窝,看到这窝羌狗子,他们似乎看到了家乡老友,
李存孝还给李逸边说带比划,意思就是想买。
存礼在旁边翻译,“他们说这狗是最忠诚的朋友,养大后也非常凶猛,能够看家护院保护主人,打猎也很不错,两只獒就能联合攻击一头老虎,可以轻易的猎杀野牦牛,他们想一人养一只,他们以前都养过獒,会调教,能够把它们训练成一只好护卫。”
“这獒纯吗?”李逸问,李逸看这窝小狗毛色不一,七只小狗,三只黑色的,却又有四只是灰色的,那四只眼睛还是蓝的。
“纯的,”李存孝拎着狗崽肯定的道,他还指着那四只灰的,说这四只更好。
可李逸听那卖狗的人说,这窝狗崽的父母都是黑色的。
李存孝比划一番,存礼翻译说这四只灰色的是极品,返祖的,这种极少见,但这种狗更好。
“既然你们喜欢,那就一人买一只。”
“存礼,要不你也养一只,你们这五人一组的,要养一起养。”李逸笑道。
存礼听说这种羌狗,长大后能有一百多斤重,连老虎都敢攻击,有些害怕。但最后四个跟他混熟的赤排羌拍着他肩膀,让他也一定要养,甚至还要刘黑子也养一条。
于是乎,七条狗买了六条,还剩下一只。
“阿郎,要不这只也买了,你也养一只。”
李逸看着仅剩下一只的纯黑小狗崽,
“好吧,这只也一起买了。”
刘黑子其实更想买细犬或松狮,细长身子的细犬,可是打猎的好帮手,尤擅追击。而蓝舌头的松狮,也俗称狮子狗,这种土本松狮,天生长毛,汉朝时就是皇帝的猎犬了,也称熊狮犬,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多凶悍,跟后来李逸见到的那种松狮完全不同,那是国外杂交品种了。
按刘黑子说的,细犬、松狮,是现在长安贵族们养的最多的两种狗,既能护卫,更是好猎犬,不过今天集市上的松狮细犬都不够纯,
混的太杂,不好。
集市上最多的是土狗,寻常百姓家养的看家护院的,黑的黄的红的都有,李逸对这种被称为土狗的小狗很喜欢,北方唐人也称为柴狗,南方人称为草狗。
此时小崽子时更可爱,毛茸茸的。
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爷爷家养的大黄,这种狗子性格温驯十分忠诚,看家护院是好手,
“挑一只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