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两人放下筷子,玉漱奉上酒壶、酒爵、瓠瓜和红绳。
酳,以酒漱口或少饮。
前两次酳,用爵,李逸和十娘以酒漱口,
第三次酳,用瓠瓜对剖而成的瓢,以彩线联结双杯,两人喝交杯酒。
饮完交杯酒,
杜十娘接过玉漱递上的红绳,把两个半边的瓠瓜合二为一,是为合卺。众人纷纷祝福,
夫妻同食共牢,合卺而酭,意味着结为一体,同甘共苦,也代表着婚礼礼成。
礼成后,姬氏又提示十娘,把合卺的两半瓠瓜放到床底,俗云大吉。
“礼成!”孙伏伽高声宣布。
“却扇、却扇!”
众人喊着新娘子却扇,从进门到礼成,杜十娘一直都以扇却面。
虞幼玉笑道:“要新娘子却扇,那得新郎先做首却扇诗来,咱们新郎可是写出三字经名动长安的大才子,这却扇诗不仅要做,还得足够好才行。”
她这一说,大家纷纷喊着让李逸做却扇诗。
一般婚礼,新郎若不会做诗,那也会提前请人做好催妆、却扇诗几首,或者干脆请个会做诗的做伴郎,
李逸可是早有准备,
当下笑着吟诗一首:“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吾才。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开。”
众人中有文化懂诗的还不少,这首却扇诗一出,大家都顿觉惊艳,这绝对是一首好诗。
纷纷大声赞叹,
还有人喊再来一首的。
倒是新娘子杜十娘,怕李逸为难,并没有刁难,主动的放下了手中团扇。
这时大家也算是一睹真容,看到了新娘子真面目。
“新妇子真好看,”石头大声喊。
初唐女子大婚,只以扇摭面,却是没有红盖头的,放下扇子的杜十娘,确实很美。
当然,民间传闻里,也有不少新婚日,新娘却扇,把新郎吓跑的。连清朝的纪晓岚笔记里都写过,说灞州有官员子娶新妇,新娘甫一却扇,新婿失声狂奔出,
估计是新郎受到了挺大刺激,难以接受新娘长相。
石头带头嚷着要闹新妇子闹洞房,
李逸直接撒帐,各种干果点心麦芽,还撒了十几把铜钱,于是这些孩子满足了。
天暗下来,
各自也都去坐席了,
青庐内终于只剩下了两人,
红烛燃烧着,
“今日委屈你了,”
“能够嫁给心上人,不委屈。”十娘流着泪道,憋了一天,终于再控制不住。
李逸替她擦泪,越擦泪越流。
“阿郎,还有个仪式,”十娘去除钗,解开发髻,放下满头青丝,挑出一缕来,“结发。”
李逸也摘去爵弁冠,散开头发,也挑出一缕。
十娘把两缕头发绑在一起,
“阿郎,夫妻结发,永结同心。”
“嗯,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十娘把这缕结在一起的头发剪了下来,放入锦盒珍藏。
“我没想到,杜家这么不体面,给你这么大委屈。”李逸看着她身上的连裳,“杜家不肯给你树钗钿礼衣出嫁,我以后会给你挣得诰命,一样给你树钗钿礼衣。”
杜十娘扑进李逸怀中,
“我为娘子卸妆吧?”
外面的宾客自有人帮忙招待,李逸今晚只想在青帐里陪着十娘,他温柔的帮忙卸妆,洗去脸上胭脂、铅粉,
也把那套不符合她身份的连裳婚服换下,换上了一套更舒适的睡袍。
“饿不,刚才的羊肉还在这,”
李逸看着冷切羊肉,“我还是让弄点热饭菜来,”姬氏和玉漱、红绡几个就在外面守着,李逸一招呼,就过来了。
“给我们弄些热饭菜来,”
“好的,”
“你们自己也赶紧去吃饭,晚上这里留两人就行,”
没一会,姬氏送来热饭菜,挺丰盛,夫妻俩你一口我一口,还相互喂着吃,心情倒是慢慢好了,
这么喜庆的时候,也没必要一直想着那些不开心的事。
对李逸来说,既然郭氏这么无情,大不了以后少走动就是。
红烛高照,
饭后,
小夫妻俩个依偎在一起,慢慢聊着天。
对杜十娘来说,被李逸那么亲密的搂着一时难以习惯,十分害羞,李逸倒是经验丰富,还特意挑逗着,弄的她羞的面红耳赤的。
“听说大家千金出嫁前,家里还都会给准备一本画册,用以学习了解夫妻之事?你有没有这样的画册,我们一起温习温习。”
十娘羞红着脸道:“我与阿郎的婚事匆忙,祖母又不支持,哪里还会顾及这些,”
“啊,那你岂不是一窍不通,啥都不懂?”
十娘点了点头,
“阿郎多多担待,”
“天也不早了,我们抓紧时间,我现在就亲自给你讲解,边教边做!”
“等一下,”杜十娘叫停他,
然后掏出了一条白巾,“以前听阿姆讲,夜婚夜,一定要垫条白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