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1 / 2)

侯夫人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亲手把人参须子接过去,对金串儿道:“好好包起来,回去拿玉盒子装上,这可是含岫亲手挖的人参须子。”

大家伙可难得看鬼点子一堆的楚含岫吃瘪,赫连泽率先反应过来,义正言辞地道:“嫡母说得对,有几根参须子,我就不气你了。”然后利索地薅了几根。

赫连静,赫连筝也跟上来。

连赫连如也害羞地笑了笑,手却也一点不慢,摘了两根须子。

他们欢天喜地地上了马车,楚含岫望着自己手里光秃秃,跟个营养不良的萝卜根子似的人参,举到面前:“我昨晚挖的人参?”

“挖的萝卜吧?”

亲眼目睹一切的夏兰快要笑晕了。

侯府的下人和护卫开始套马车,等府上的主子坐上马车,鞭子在空中甩了个鞭花,温顺的马儿便迈开步子,哒哒哒的马蹄声在官道上响起。

望着离他们越来越远的慧音寺,把“萝卜”塞给夏兰,让他放好的楚含岫半靠在马车榻上,静下心来琢磨着自己接下来要干的事儿。

一直在进行,但进展缓慢的为赫连曜疗伤的大业还在艰难推进中。

因为楚含云干的那事,他现在暂且不能通过楚含云那边接触到赫连曜了。

他也不知道楚含云要反省多久,要是反省个十天半月……

啊啊啊啊啊,想想现在都快大半个月了,留给他的时间只剩下一个多月,楚含岫就觉得像有炭火落在脚背上一样。

恨不得给楚含云的出厂设置设定成小媚娃,一天缠着赫连曜来个三四次五六次——

等等,想法逐渐狂奔的楚含岫冒出个念头,正常男人能一天三四五六……次吗?

算了算了,楚含岫晃晃脑袋,把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摇出去,权当给自己脑袋放松放松了。

再说了,赫连曜现在身体虚弱,前几次行房,都是自己先那啥啥,再那啥啥,用脐橙的姿势勉强为之。

真来个三四五六次,那不是要人命嘛。

楚含岫在行房这件事上打个大红叉,继续想第二件事。

写有羊皮的谶语顺利地出现在老侯爷,侯夫人,还有赫连曜的面前了,他们也做了防备。

但是楚含岫对未来,还是抱着敬畏之心。

上辈子他是从末世穿越到这里的,除了有治愈异能,偶尔给自己和阿爹弟弟治个头疼脑热,他跟土生土长的大越人没区别。

他不知道自己做的能不能让未来改变,要是老侯爷还是像上辈子那样去世了呢?

为了最大程度地确保老侯爷没事,楚含岫打算最近还是要去庆涛楼那边盯着,同时注意一下老侯爷的行踪,没事最好,有事他也能尽快反应过来,有应对之策。

最后一件事,就是乱世里的安全问题了。

楚含岫想过要不要买更多的人手,组成护卫的小队,等自己处理好京都这边的事,带上他们去接阿爹和弟弟,直奔忻州。

可经历过末世和乱世的楚含岫又明白,当下的社会失去秩序,带着那些粮食,物品,牲口的他和阿爹还有弟弟,就像小儿抱金砖从闹市走过一样,只怕还没到忻州,那些人就会生出弑主的心思,把东西瓜分得一干二净。

至于那些世家大族为什么敢囤积无数东西。

因为他们有几代人培养的忠心的奴才和护卫,而且他们树大根深,与多方势力都有牵连,寻常的人不敢招惹他们。

想着想着,楚含岫想到自己租的宅院里的一家四口和两兄弟。

那几人各有牵绊,而且身后没什么人,倒是可以用……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楚含岫抱着用六种颜色的布料缝制的圆枕头,靠在榻上。

第35章

中午的时候,楚含岫回到了侯府。

平安刚推开存曦堂的院门,就看见被留下的钱么么翘着二郎腿,躺在楚含岫经常坐的,放在廊下的躺椅上。

旁边的小桌子上摆着一碟瓜子,一壶茶。

楚含岫眉头挑了一下,走过去拈起一颗瓜子:“钱么么瞧着,倒比我们都舒坦了。”

钱么么没想到他会突然回来,咧了咧嘴角,一副又想端点架子,又有些害怕地站起来:“含岫少爷回来了啊。”

楚含岫点头,把那颗瓜子放回碟子:“嗯。”

只要他安安生生的,不给自己惹麻烦,这点小事楚含岫懒得上纲上线,道:“我大哥的院门还关着呢?知道什么时候出来吗?”

事儿刚发生的时候,楚含岫还以为楚含云只是跟赫连曜置气,一两天就和以前一样出来蹦跶了。

没想到好几天都不见人影,连去慧音寺礼佛也没去,就知道事儿可能跟自己想的有出入。

钱么么眼睛飘忽:“侯夫郎自然是想出来就出来,不想出来就在院儿里待着,含岫少爷问这个做什么?”

“你可真是我大哥的好奴才。”

“你听听自己说的话,你自己相信吗?”

“现在我大哥那边还想早些把事儿完了呢,被关在院子里出不来,指不定怎么跳脚,你倒还一点都不紧张。”

钱么么浑身僵硬了一下,垂着脑袋,半晌后道:“侯夫郎和赵嬷嬷不让我们到处说……侯夫郎被侯爷禁了半个月的足,还有九天才能出来。”

楚含岫怔了怔,按照楚含云在侯夫人和赫连曜面前立的情真意切的人设,让他禁足半月,已经是不小的惩罚了。

楚含岫挥手让他下去,对夏兰道:“休息一会儿,我们去外边逛逛。”

最新小说: 重生做猫的那些日子 重生之末世女神 重生之末世女王 穿越修真界运气好亿点点怎么了 帝国娇花演绎法[星际] 万界聊天群:真千金狂赚百亿爆红 陛下驾到:偷心女王 小观音 从大明王朝开始横推诸天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