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圣和文章都是当时少有的聪慧之人,心思缜密,目光长远。对任何事情都非常的敏感,能够在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时中察觉出一些问题。
经过这段时间的形势发展,以及双方的所作所为。两人都对对方起了疑心。公孙圣隐约察觉到了文章背后的意图。反之,文章在朦胧间亦感觉到公孙圣的用心不良。
只是双方都仅仅只是怀疑没有证据证明。表面上两人是至交好友,其实暗地里不知交锋了多少次了。
公孙圣在朝中的威望,实力远远不如文章。是以勉强将自己维持在不败之地,无法有效的还击。等了许久,终于等到了这么一个机会,打胜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
其实,公孙圣自己巴不得让赢利出战,但他非常清楚只要自己一说出战,文章会立刻说不出战。这样,有意出战的赢利绝对派遣对口味的自己充当随军谋士,而不会选择不对他口味,反对出战的文章。
可现在他先一步说不战,那么文章在说不战的话,纵然赢利有心出战也会因此而打消这个念头。
公孙圣并不清楚文章的真正意图,其背后有什么目的他也不晓得,但却知道若在文章实现他的计划一定会对吴国不利,因此,公孙圣果断的出击,先一步打破文章的计划,迫使他随军出征,令对方的计划胎死腹中。
至于吴秦对战,公孙圣并不担心。文章长于战略而不是战术,赢利强于权术,也不长于战术,老将伍封经验丰富,却是大将之才,但在应变上尚且不如任清璇。他们跟已得伍子胥、孙武子真传的大王正面交锋,胜算并不是很大。只要自己传出消息,告之赢利、文章的意图,让他有个准备就可。
文章淡淡的看着公孙圣,眉头微微起皱,竟露出冷冷笑的笑意。两个人表面上和谐的关系正式打破。
****************************************************
吴国攻下武关、函古关的消息,如同霹雳闪电一般传遍遍了天下诸国。
赵国国君赵毋恤此刻正在扫荡北疆,在姬凌云伐秦的前三个月。赵毋恤已经率领赵国六万骑兵,北出雁门将兵锋指向了东胡异族。
赵毋恤天性好战,三晋联合,使之不得对内起兵,只能将矛头指向了塞外。一有空闲,他便会领上一队骑兵远出塞外。一年之中,赵毋恤几乎有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战马上渡过的。
自从赵国建立以来,赵毋恤在这数载中收服大小异族三十部落余个,击破的大小部落五十个。
以战养战,赵毋恤以这种粗鄙,却妙用无穷的方法,无时无刻的训练己方将士,威镇异域,使得北方闻赵丧胆。
而东胡是一个古老游牧民族,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早在商朝就有东胡的活动记载。此时,主要活动在当时燕国的北部和东北部,也就是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
他是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时常窥视中原。与燕国和赵国的接触比较频繁,经常发动战争。
赵国以北的部落,大多都以臣服赵国,惟有东胡却不将赵国看在眼内,甚至是时常挑衅。赵毋恤本打算将精力用在对付吴国身上,但那东胡王却不知好歹,派兵来惹赵毋恤这个煞星。
赵毋恤忍无可忍,亲率大军迎敌。采用了强攻,迂回的战术,以自己精兵对抗来敌,再命大将窦隼率领赵国最精锐的胡刀骑士迂回穿插,大破东胡。经过一路追杀,赵毋恤已经远出千里,将来犯的八万贼寇彻底杀溃,连续收服了六个原本是东胡联盟的族部。
赵毋恤高坐在马上口中抱怨道:“整个漠北就没有一个象样的对手吗?”在他的眼中战斗不是杀戮,而是乐趣。
每一场战斗的过程都会让他生出一种难以言语的快感,使其深深的为之陶醉。
在他身旁站着两位文士。
一个神色木纳,呆板,表情却有如一个木偶,看不出有什么奇特之处,另一个中等身材,面貌干瘪,长得是奇丑无比,但那一双眼睛却是灵活多变,郁郁生姿。
木纳男子道:“蛮夷人不晓战术,不通阵法,不知鬼谋,远不如中原人厉害,我等取胜也是正常之事。”
奇丑男子“咻咻”笑道:“我到是觉得这战打的舒服。若对手都是这般蠢材,我也可以安乐一些。”
赵毋恤笑道:“义父还是这个样子,若真是这样,人生岂不无趣的紧?还是董师但的话对寡人的脾胃,不断的同优秀的对手战斗,才能真正的得到成长。真想早日跟姬凌云一较高下,不知我和他到底谁厉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