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第八兵团(2 / 2)

大齐平定山西、陕西(东部)、蒙古、山东、河南、江西、湖广、苏杭和辽东广大地区,对前明驿站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改驿站为兵站,用战兵发挥驿卒,赋予其更多的军事价值。

五千多座大大小小的兵站,如密密麻麻的血管,延伸向全国各地。兵站与驰道,形成了以沈阳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的交通网络。

广德十八年,南北大运河疏浚成功,海漕并存,海运空前兴盛,江海两岸水驿大兴。

史书记载:“水马驿栉比蔓绵”5,大齐出现了水陆海四通八达的盛况。

得益于水泥驰道的铺设,战马的改良,马车减震技术以及蒸汽动力的逐步运用。

帝国交通,达到了一千多年来的最快速度。

以前各朝代,驿道一昼夜最多能跑500里。

大齐递传公文最巅峰速度,一昼夜能达到1000里(广德三十年后)。

齐武帝征伐马六甲,从南京将骑兵投送中南半岛,路程超过七千里,通过驰道只用了十一天。

齐宣宗平莫卧儿王国叛乱,兵发德里,路程8000多里(跨越喜马拉雅山脉),西南兵团只走了十五日。

由于帝国交通太过发达,到刘堪统治后期(1680年代),大齐都城有20万匹马,而每匹马每天会产生三十斤左右马粪,一年下来就是六万吨马粪。

马匹造成的城市污染,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后来的雾霾。

马粪不仅散发臭味,观感令人作恶,还是苍蝇、寄生虫和传染病的温床。因为很多马匹过度劳累,死在街头也是很常见的。

所以,武帝后期,蒸汽机车代替马车,不仅是技术上的大势所趋,也是城市卫生的必然要求。

~~~~~

“太仓州城都是什么人物,胆子也忒大了。”

“他们都是死人。”

第八兵团总训导官李文彪随赵率教前往太仓。

三月初,第八兵团抵达南京,在城外休整半个月,没等来浮海攻打倭国的命令,却被告知去江南平叛。

大家心里都很窝火。

第八兵团的骨干,便是当年从倭国撤回的第八千总部老兵。

武定元年,东征战兵的家眷,很多都死在九州,死在幕府将军屠刀下。

他们的主帅,太上皇最器重的袁崇焕,为了保护他们,选择和妖僧同归于尽。

向倭国复仇,成为这些老兵存在于世的唯一理由。

铁岭号运兵船甲板上,老兵周铁东正在小心翼翼给三六式步枪擦拭,一些不习惯坐船的新兵趴着船舷剧烈呕吐。

周铁东望向东方,眼神中充满恨意。

三六式步枪类似于英国恩菲尔德1853步枪,属于米尼型步枪的代表作。

弹丸长度就是整个弹药的长度,空腔内部装填发射药。

据说,这是工坊一位四川籍的工匠,看到川西土司的吹枪,获得灵感,才想出这个发明。

雷匠头把发明提交给帝国枪械特别委员会,委员会曾一度拒绝,他们给出的理由是:

“球形是用于军事目的的唯一弹丸形状”。

在此之前,前膛步枪都是发射球形弹丸,射击精度十分感人,所以需要用密集的阵线弥补火器精度不足。

尽管二九式步枪有了膛线,但战兵在实战中,需先用装弹杆将弹丸塞进枪管,然后尽力将其嵌入膛线,整个过程繁琐复杂,而且充满危险,较软的铅弹一旦变化,就会影响到射击精度。

这款步枪被各兵团认为是鸡肋,很快被抛弃。

直到三六式出现。

采用椭圆形弹丸,底部有一个深而小的盲孔,外部有一个圆锥形的铸铁金属塞。

这种椭圆形弹丸很容易装填,射击时火药燃气将铸铁金属塞向前推入盲孔中,这样弹丸就发生膨胀,从而嵌入膛线。

三六式很快通过工坊、枪械委员会测试。

这款步枪口径17.83mm,枪管长990mm,四条膛线,缠距1:78。

枪管通过三个螺栓固定在全长的核桃木枪托上,枪托底板为黄铜材质,全长1397mm。

配有立框式照门,表尺射程823米,有效杀伤射程超过500米(在这个时代属于逆天的存在。)

麦粒形准星,配有刺刀座。配备一个432mm长的三角形套筒刺刀,该刺刀通过准星与刺刀套筒上的卡口固定,通过弹簧锁扣锁定。

三六式弹药的弹丸和发射药包装在镀锡衬里的双盖皮制弹药盒中,挂在黑色牛皮背带上,

实战中,火铳兵从弹药盒取出一个弹药筒,用牙咬开后部,将其中的一钱火药倒入枪管。然后将弹药筒倒转过来,将另一端的弹丸连同外面的弹药筒一起塞入枪口,再撕掉外露的弹药筒,然后使用装弹杆将其装到枪管底部。

截止广德二年,沈阳和全国各地兵工厂,共生产大约五万支三六式。

在接下来的江南平叛,倭国血战中,三六式和它的改良版三八式,会让帝国敌人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绝望。

注释:

1《齐会要》卷75引《大政记》。

2《齐会要》卷75引《大政记》。

3《齐会要》卷75引《纪要》,按《纪要》卷18云:广德三十一年置兵站,两说不同。

4《齐史·土司传》。

5《齐会要》卷75引《昭代典则》。

(本章完)

最新小说: 疯批狐妖食我心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我欺辱过的雌虫穿世界来找我了 配偶养成系统 农家哥儿在末世 据说我的人设是爱而不得 坏了,冲着我无心道来的 神明来自亿万年前 在中世纪当生活玩家 重回老板年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