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相遇山海关
三天后,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被下狱论死,罪名是勾结外臣,意图不轨,皇帝朱笔一挥,宣布将这位辽阳伯的拜把兄弟凌迟处死。行刑在皇极殿外广场上进行,魏忠贤被敬事房的章天星割了三千六百刀,
崇祯四年八月三十日,朱由检在文华殿召见京营提督李国桢、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向两位心腹宣布接下来的行动。
“京营抽调三千兵马,封锁北京城,断绝与辽东的一切联系,锦衣卫全城搜捕,逮拿奸细,齐孟安插在京城的眼线暗桩,一个也别让他们跑了!”
不论是李国桢还是骆养性,都对辽阳伯恨之入骨,见皇帝终于要对辽镇下手,两人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李国桢抢先道:“陛下练兵千日,今日正好可用,臣请率京营主力,出山海关,生擒齐贼,为陛下分忧!”
朱由检挥手打断道:“不急,陪他耍耍,出关打齐贼,不如放他进来。”
“朕要给辽阳伯一个惊喜。”
“至于你,”朱由检望向骆养性,“南北镇抚司的番子都上街,逮拿齐贼同党,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务必要将所有细作一网打尽。”
骆养性双手抱拳,志在必得道:“陛下放心,臣监视他们已经很久了,各处都布下罗网,只等收网。”
朱由检赞许道:“到底是自己人好用,此次平叛,锦衣卫立下大功,待齐贼授首,朕对你们另有重赏。”
皇帝正要挥退两人,王承恩在旁提醒道:“陛下,齐应熊如何处置?”
“齐应熊?”朱由检冷冷一笑,“差点把最重要的人忘记了。”
“李国桢,你以为当如何处置?”
崇祯元年,长平公主与辽阳伯之子齐应熊成婚,齐应熊成为大明驸马,由于明廷对辽阳伯存有戒心,因此通过政治婚姻,使齐应熊以驸马的身份留居京师,实为朝廷人质。崇祯二年,授齐应熊三等子爵,崇祯三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崇祯四年,晋少傅兼太子太傅。
齐应熊今年不到二十,拜父亲辽阳伯齐孟所赐,他现在是大明历史上最年轻的太子太傅。
京营提督沉吟片刻,回道:“陛下,斩草须除根,辽阳伯既敢造反,他的儿子便留不得了。”
王承恩和骆养性也一起附和,骆养性道:“若不杀齐应熊,天下士人以为我大明畏惧辽东,前线将士如何敢用命·····”
朱由检大手一挥,力排众议。
“据朕所知,齐驸马乃是辽阳伯与杨氏所生,杨氏死的早,齐应熊便成了辽阳伯的软肋,人杀了,便不是软肋了,朕以为,杀不如不杀,留下来,将来或有大用。”
~~~
不知穿越者出于怎样的考量,决定暂时不杀齐孟的儿子。
想与辽阳伯留有和谈余地?或是保留穿越者的底线?
无论如何,驸马爷齐应熊的小命保全了下来,现在,他被软禁在西苑一条画舫上,画舫停在湖水中央,四面皆派有明军护卫,每日都会有食物送到船上,齐应熊在这里想要逃出生天,简直比登天还难。
~~~~
崇祯四年九月十五日,远在沈阳的齐孟收到了朝廷同意撤藩的消息,震惊不已。
辽阳伯原本希望明廷慰留自己,仿效明初沐英世守云南之先例,让自己及手下一众心腹世镇辽东——至少默许辽东的独立地位。
然而出乎他的预料,朱由检竟然顺水推舟答应了撤藩请求。
康应乾劝说道:“朱由检新练京营八万兵马,战力无双,十年间不曾一败,如今他借朝廷的旗号行事,占据法统上的优势。辽阳伯您虽有精兵十万,胜负未知啊,再说,辽东之所以是今日之辽东,除了咱们养寇自重,更要重的是有山海关防线,吴三桂听从我们,可现在皇帝征战,吴家倒向谁,还说不定呢,”
面对主和派康应乾等人犹豫不决的态度,主战派袁崇焕神态自若,斩钉截铁道:
“诸位所言并无道理。只是朱由检虽为天子,实为贼子,三饷加征,敲骨吸髓,陕西甘肃民变四起,他算哪门子圣君,扑街仔而已!再看辽阳伯,英明神武、雄才大略,固守辽东千里之地,浴血拼杀,愈战愈勇,而今兵精粮足、人才济济,正是率兵入关,拯救万民之际。明贼不来则已,来就是来送死!”齐孟见袁崇焕胸有成竹,便询问他:“那依袁大人之见,何时可入关?何时可平定天下,拯救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