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入关
崇祯四年四月十五日,十万靖难大军兵临辽西,大元帅亲自坐镇指挥。
骑兵如云,旌旗如海,四月二十日,锦州不战而下,在靖难军强大的军事压迫下,辽西各屯堡守军,或降或逃。
四月二十日,大元帅再次吴三桂,勒令他立即投降,否则大军攻下山海关,鸡犬不留。
朱由检摆明了要让吴三桂当炮灰,外援迟迟不到,只是派来几个监军太监。
吴三桂愈发动摇,平贼将军对大明的忠诚,随着靖难大军的逼近,逐渐消失殆尽。
然而崇祯对山海关内的这些变化一无所知。
不过,当宣旨回京的太监在他面前拍着胸脯保证,说有吴总兵镇守山海关,辽贼一人也踏不进来时,朱由检便知道这太监在山海关一定是收了贿赂。
作为一名穿越者,朱由检对吴三桂的人品,实在不能放心。
吴三桂这位明清之际多次横跳的将领,此时机缘巧合,再次站在了历史天平的关键点。
山海关北依角山,南傍渤海,城高墙坚,外筑罗城、翼城互为犄角,易守难攻。守军除吴三桂部外,还有山海关总兵高第部一万、乡勇约三万人。
这股力量投降靖难军,则大明亡,倒向朱由检,则辽东危。
从开战之前,双方都在努力争取三桂。
说是争取,其实就是各种威逼利诱,与齐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同,朱由检下诏令将吴襄及吴家家眷押送出关,押到了两军阵前。如果吴三桂敢有任何轻举妄动,皇帝便会下令杀光他们。
俗话说投资不过山海关,对于朱由检来说,情报也过不了山海关。截止开战前,崇祯皇帝对关外的形势的了解两眼一抹黑,基本停留在各种塘报奏折中。
好在穿越者手中还有一支战力强横的京营,只要不犯错误,稳扎稳打,一路平推过去,攻占沈阳,平定叛乱,应当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所以即便是情报搜集不足,也不影响崇祯皇帝扫穴犁庭的决心。
四月二十一日,密云总兵唐通率京营前锋抵达山海关下,在石河西岸与吴三桂部成对峙之势。
唐通派塘马向守军传话,命令平贼将军与自己合兵一处,向东迎战叛军。
岂料吴三桂扣下塘马,对唐总兵的请求未作理会,反而增派兵马于一片石、西罗城等要塞,拒绝明军通行。
唐通大怒,他麾下兵马会同京营共计三万余人,又有火炮百门,自以为足够碾压山海关守军,所以不及上报崇祯皇帝,便与吴三桂在一片石、西罗城展开恶战。
吴三桂急忙派人向靖难大元帅求援。
当晚,齐孟率靖难大军进至山海关外十五里一线集结。
次日,朱由检亦抵达山海关,在见他到平贼将军临阵倒戈,投降叛军后,龙颜大怒,杀了先前两个主张议和的文官,用两人脑袋祭旗。并向吴三桂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立即弃暗投明,否则吴家满门一百零八口,将会性命不保。崇祯四年四月二十二日辰时三刻,吴三桂披麻戴孝立于山海关城头上,望着城下乌泱泱跪倒一片的家眷,他不知从哪里摸出条乌漆嘛黑的锦缎,对着不远处五大绑的吴襄,痛哭流涕:
“父亲啊,自古忠孝难两全,大家都知道啊,朱由检是个假皇帝啊!是弑兄杀母窃国的大奸贼,这是先帝的衣带诏啊!现在孩儿追随靖难大元帅平贼,为先帝报仇,为大明尽孝,将来必定青史留名,您在九泉之下也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