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群臣一一向自己贺喜后,天授女皇环顾四周,群臣顿时安静下来。
“诸位,刘无忌叛乱已经平定,可是朕的这位兄长还活着,他是广德皇帝的儿子,是朕的亲哥哥,诸位说说,当如何处置此人!”大家面面相觑,显然都不愿卷入皇室的争斗之中。
半晌过后,见还是没人说话,女皇只好将目光投向站在最前面的首相康光绪身上。
“首相。”
康光绪上前一步,小心翼翼道:
“陛下明鉴,刘贼弑父篡权,煽动叛乱,裹挟叛军,屠戮生灵!若不对此贼处以极刑,怎能告慰死难百姓!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大学士陈名夏附和道:“若无陛下英明神武,挽狂澜于既倒,先帝改革大业,就让此贼葬送了!若真是那样,臣等便是千古罪人了!刘无忌非死不可!”
“非死不可!”
两位大佬定下了基调,群臣纷纷进言,引经据典,扬言对刘无忌采用凌迟或是车裂。
可是大臣口中的那些酷刑早已废除,大齐是文明国度,不似前明。
天授皇帝默然望向群臣,久久无言。
从某种角度上说,女皇和她父亲刘堪性格迥异。
广德皇帝生性宽仁,在位期间曾经多次赦免他的姐姐——那个比刘无忌还要疯狂的帝国公主——哪怕刘雨霏接连犯下滔天大罪,刘堪还是将这个女魔头当成自己的家人,始终不忍加以诛杀。
而他的女儿,曾经出家修行、如今继位称帝的天授女皇,秉持的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行为法则。在她看来,刘无忌必须死。
女皇绝不会轻易放过她的兄长。
天下军民都想要刘无忌死。
当然,以女皇现在的权力来说,如果非要保全她兄长的性命,不是不可以。
然而女皇不可能颁发诏命,更不会放过这个十恶不赦的兄长。
对刘无忌的审判即将来临。
这将会是一场公开的、真正意义上的审判。
是为“公羊的节日”。
~~~~~~~~~
审判日期定在了天圣节,也就是太祖刘招孙生日腊月初八。
地点选在了左安门外广场上。
当天,左安门人山人海,挤满了前来看热闹的京城百姓,也包括些从前为太子效力的太子党人。
刘无忌被五大绑绑在一根木柱子上,刽子手被没有因为今天的用户是重要皇室,而对犯人有所保留。
主审官为首相康光绪,天授皇帝没有到场给刘无忌送行。
在人声鼎沸中,穿过层层红色烟尘,康光绪想起了很多年前一位先贤的主张:
让大齐分裂为数十个小国,让他们相互攻伐,战斗不休,火器才能不断改进,官员才有底线·····此乃圣人之道。
这种分裂帝国、阻挠国家统一的言论,毫无疑问,受到了严厉惩罚。
太祖刘招孙仁慈,只是下令将其斩首,没有听从康应乾等人建议(凌迟处死。)
被刽子手提溜脑袋的刘无忌挣扎开来,大声喊道:
“广德皇帝驾崩前,对熙宁公主说了什么?你们难道都忘了吗!你们这群乱臣贼子!”
康光绪面无表情回道:“你也配提先皇!当日广德皇帝说了。他的女儿,也就是如今的天授皇帝,当为尧舜。
刽子手像提溜小鸡似得将刘无忌重新拎回到砧板前,正要扬刀,康光绪从监斩台上走下来,像是在看一件死物似得打量死刑犯。
“我才是大齐皇帝!她那个皇帝,是僭越的!”刘无忌语无伦次道。
康光绪抬头看他一眼,充满怜悯道:
“帝国还在不断生长,前途不可限量!而你,废太子,你却只想让大齐坠入黑暗,你给了大齐一种可能,前景最为黯淡的一种可能,这是本官和所有人都不允许的!”
“这就是杀你的理由!”
刘无忌虽然贵为太子,然而他和康光绪,注定是两个世界的人,大学士说的话,他不愿听,也已经听不懂。
不过当听说真的要处死自己时,她不免不由震怒。
当年长公主刘雨霏发动叛乱,祸害天下,广德皇帝最后却赦免了她。
“为何她要如此心狠?”
“臣只是遵旨行事,至于其他,无话可说。”
刘无忌意识到自己死期将至,可是他不想死,他还想做最后的挣扎。
“天授皇帝在哪里?我要见她!她当初亲口说过不继承皇位,她·····”
康光绪打断刘无忌,一字一句道:
“今天是公羊的节日,是你的死期,今天,天下人都将看到背叛新政的人是什么下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