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明,若建设得力,以后有了倭国这个市场,再不会发生列国制裁大齐之事。当尽快派兵。”
~~~~~~~~~~~
五月初二日,一百多名军官率领一万名战兵,以及数量相近的民夫、商人,踏上了前往倭国的路程。
他们从天津卫出发,首站便是长崎。
董邵伟也在其中。
董邵伟现在的任务不再是像在北美洲那样四处驱逐原住民剥印第安人头皮,而是要率领手下五百名工兵修建长崎铁路,准确说是要建一条环绕长崎的铁路,据说这条铁路对促进倭国经济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考虑到当地地势险要,铺设铁路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当然,如果不危险的话,上边的人也不会找到他,这个曾经在北美殖民地犯下严重错误的军官。
董邵伟带着这群工兵抵达长崎后,休整了三日,便开始建造铁厂,进山伐木,运输沙子,为铺设铁轨作各种物料的准备。
由于人手不够,当地原住民自然就成了可靠的劳动力。
当董邵伟了解到那些住在深山中的长崎“野人”个个生性凶悍,不易驯服,不由感慨道:
“转来转去,我还是要和野蛮的原住民打交道,这或许就是天命吧。”
天命难违。
董邵伟只得继续充当帝国黑手套,杀人如麻。
不管如何,建设铁路所需的铁轨、枕木、砂石和其他物资都一一到位了,工程终于开始。
~~~~~
伴随列国贷款的到来,各行业人才也纷纷来到这块不毛之地。
八月初,解放天心城组织成员渗透到了长崎,并开始立即传播相关理论。
董邵伟对这群人没什么好感,在天心城时,董帅曾目睹过几次游行示威?
金斯宁,这个昔日和董帅一起扛过枪的同袍,如今成了帝国的跳梁小丑。
所以当金斯宁的徒子徒孙向铁路沿线的工人宣传所谓的“大同国度”思想时,杀伐决断、眼睛里揉不得一粒沙子的董将军立即下令将这些人逮捕下狱,对这些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人们宣布:
“你们将受到“穴吊”刑罚,这是当年德川幕府惩罚欧洲天主教徒的酷刑,据说从没有人能够扛得住。所以本帅要看看,你们的信仰是否比一百年前的天主教徒更虔诚。”
战兵们将金斯宁的信徒挨个带到温泉池边,强迫他们看着滚烫的池水溅起泡沫,要求他们在尝到皮肉之苦前能放弃对大同国度理想的追随。
滚烫的沸水从头顶上浇灌而下,第一个倒霉的信徒全身变红皮肤开裂,在惨叫声中去了他向往的大同国度。
剩余的信徒们立即在第一时间屈服,争先恐后向董帅跪地求饶。
董邵伟大声呵斥道:“念在当年和金斯宁一起扛过枪的份上,这次不杀你们,滚!”
信徒们脸色惨白,仓皇逃走。
~~~~~~~~~
景炎十三年年底,齐军“正义兵团”攻克凡尔赛宫,欧洲战事终于结束。
走投无路的路易十四向列强无条件投降。
英国人建议将路易十四处死,用法国国王自己发明的铡刀。
最后,景炎皇帝好心收留了这个可怜的法国人。
刘帆在养心殿接见了失魂落魄的路易十四,他没有看法国人。而是侧脸望了眼摆在御案上的两把左轮手枪,想了一会儿,俯身对法国战俘道:
“众所周知,我是个好人。十年前我收留了走投无路的彼得一世,如今我又收留了你。大齐臣民们得知你和彼得不共戴天,所以他们很期待,期待你和这位俄国人能够进行一场真正的,绅士之间的决斗。”
~~~~~~~
出于捍卫自由与文明考量,齐国人和不列颠人一起瓜分了法兰西占据的部分北美殖民地。
新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南方,这些为大齐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数以万吨的咖啡、大豆从温暖湿润的南方种植园运送回大齐,在沿海工厂经过加工后,再作为商品销往欧洲、朝鲜、安南。
~~~~~~
台湾总督郑安福介绍起岛内近期的贸易形势,数以万吨的香蕉菠萝烂在了港口,失去收入的果农不断闹事,民怨沸腾····
好在帝国及时改弦更张,恢复了与欧洲列国的友好关系,岛内的水果生意这才渐渐恢复正常。
景炎皇帝勉励这位郑成功的曾孙要继续努力,并保证这是反对派最后一次反扑。
“再苦一苦皇室,自由和文明,已经来到这片土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他这样对台湾巡抚说,也对自己这样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