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节(1 / 2)

林北又一想,全国不可能只有宁夏种植枸杞,其他地方也种植枸杞,至于哪个地方种植枸杞,林北也不清楚,林北交给了桑超英一个任务,让桑超英想办法弄清楚附近哪些地方种植枸杞。

上次和他看电影的女孩是他的相亲对象,她父母、亲戚嫌弃他没有一份正经工作,即便他现在混的不错,在对象父母、亲戚眼里,他也不是一个正经人,不适合过日子,他对象本来不觉得他不好,但听了父母、亲戚的话,突然跟他闹别扭,他带她到百货大楼给她买了一台收音机,她依旧觉得跟他走在一起丢人,昨天突然跑到店里跟他说同事问她她对象做什么的,她说他是个体户,她的同事都劝她和自己分了,劝她找一个在机关工作的对象,因为凭对象的条件,完全可以找一个更好的,他气恼说分手,对象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哭着跑走了,对象的姐姐还跑到家里找他,指责他欺负对象,他头脑一热赌气说既然你们家里嫌弃我,干脆分了算了,对象姐姐坚决不同意,今早中间人找到他父母,跟他父母说对象父母的意思是他俩再处处,如果实在处不来,到时候他俩就分手,她父母不会跟着掺和,硬逼着两人在一起。

桑超英实在搞不懂对象的父母,他们处的好好的,他们在对象面前瞎叽歪,如今他不愿意跟对象好了,对象父母和亲戚纷纷出来拦着他俩,不让他俩分,有毛病吧。

他见嫂子不管北哥,北哥生活跟他这个单身汉差不多,而且还有一个小开心果,于是他萌生了找对象结婚,生一个娃娃玩的念头,当他母亲给他介绍一个对象,他激动死了,屁颠屁颠跑去跟对象见面了,哪里能想到他刚享受有对象的美好,急转而下,迎接这么一堆破事。

有时候桑超英觉得他不是跟对象处对象,而是跟对象的父母、亲戚、同事处对象,这群人快把他折腾疯了。

林北给他了一个任务,桑超英决定出去转一转,跟渠道兄弟联系感情,打听枸杞产地,顺一顺他和对象的关系,这次他回来,他和对象到底处不处,一定要有一个结论。

桑超英给自己写了几封介绍信,在介绍信上戳公章,拿着介绍信前往街道办事处。

林北趴在柜台上若有所思,扭头看黄益民:“有狗追他吗?他跑这么快?”

黄益民撑着脸,瞥着门口道:“不是狗,是鬼子追他。”

林北挑眉。

黄益民嗤了一声:“北哥,这几天你不在店里,不知道超英对象的父母、亲戚经常到店里逛一逛,当着超英的面说咱们一年开几天店,他们的闺女/侄女嫁给超英,指望着闺女/侄女养超英呐,他们说超英就说超英呗,居然还瞧不起我,我听他们的意思,把我当成了小工。”黄益民撇嘴,“超英“请”他们出去,他们转头到铁路大院跟人数落超英没有教养,超英都快气死了,他们倒好,掉头还到店里找超英,对咱们的店指手画脚,超英气急败坏说他和他对象散了,当天就有媒人跑去找超英父母,跟超英父母说超英玩弄女孩。”

黄益民顿了一下,烦躁说:“也不知道咋回事,大院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现在是这么一个情况,只要超英和他对象分了,就坐实了超英玩弄男女关系,他名声坏了不说,他父母、亲人也会受到影响。”

“他对象的父母和他对象做什么工作?”林北抓一把瓜子,边剥瓜子边问。

“她父母好像在居委会工作,她在哪里工作,超英提了一句,我给忘了。”黄益民挠头。

林北啧了一声:“女方父母在居委会至少工作了二十多年,他们处理各种邻里关系,见过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不能说见多识广,至少比咱们见识广,超英直来直往和他们斗,真斗不过他们。”林北一口吃完瓜子仁,“我回一趟老家。”

他到库房拿两包老红糖,把老红糖放车篮里,麻利的骑车离开。

黄益民:“!!!”

超英走了,北哥也走了,万一女方父母、亲戚过来,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把他淹死。

黄益民哆嗦着关上店门,插好门栓,又关上后门,跑到后院待着。

林北骑车回来,准备拿两包脆梅,发现门被反锁了,林北哆嗦一下,骑车赶紧跑。

在桑超英没有明确提跟女方分手的前提下,林北不愿意跟女方亲人直接杠上。

林北算了一下,他处理好制药厂收购生姜的事,桑超英肯定回来。因为一旦桑超英不回来,采购枸杞的事一直定不下来,礼盒赶不上元旦卖,所以桑超英二十号之前必须回来,林北决定二十号前往店里。

回老家的路上,林北顺带到各个材料商那里收一下回扣,轧钢厂离县城近,林北最后一个到轧钢厂收回扣,顺便在轧钢厂解决了午饭,死气八咧赖在赵康的办公室喝茶。

在林北拿了钱还没有离开的那一刹那,赵康的心猛地落地,飞快弹起来,升的老高,嗓音微颤带他看徽章,留他吃饭,这人像跟屁虫一样跟他回办公室,喝他的茶,看他的报纸,赵康:“……”

林北给自己续了一杯茶,拿一份前几期的报纸看。

“林老板,你有什么需要直说。”赵康无奈说。

林北抬眼看他几秒,低头继续看报纸,在赵康开窗透气的时候,林北突然说:“赵厂长,其他厂都在探索改革,你们轧钢厂也是改革先驱吗?”

林北这句话把赵康问懵了,赵康愣了一下神,笑着反问:“只要有人建房子,我们轧钢厂就不会倒闭,我们需要改革吗?”

“原来你觉得钱多了烫手。”林北恍然道。

赵康:“……”

放屁,谁会觉得钱烫手。

赵康眼睛瞪的吓人,林北笑着摆手:“我理解错了,您是有追求的,肯定不甘心厂房就这么一丁点大,未来肯定想方设法扩大厂房,肯定会建一个分厂,拨一批人过去,专门研究跟钢相关的产品,你们既然能研究钢,肯定也能研究铁,生产一批铁皮盒子。现在大家花钱方式不一样了,一些人追求国外牌子,我发现国外生产的食物用铁皮罐子装,似乎拿铁皮罐子装的食物出门吃,或者招待客人,特有面子,国内某些聪明人大概率会抓住这个机遇,迎合某些人的需求,弄一批铁皮罐子食物,我觉得其他金属厂没有研究生产铁皮罐子前,您抓住这个机会,把铁皮罐子搞出来,一定有人买你的设备,即使他们没有足够的钱买设备,也会从您这里进铁皮罐子。”

赵康一个健步冲过去,一把夺下林北手中的报纸,报纸上恰好有一张照片,是一张货架上整齐摆放外国货的照片,他就知道和前几回一样,这货看了报纸,才会说出这么引人心动的话。

即使赵康知道这货别有居心,他也拒绝不了这货的建议,实在是这货的建议太好了。

赵康在心里评估出这个主意未来回报率极高,已经有了打算,却在林北面前装模作样说:“建分厂不是那么容易建的,起码需要两年才能建成。周期太长,投进去的资金太多,咱们厂得承担巨大的风险,我一个人无法做主,得和几位骨干经过数月的讨论,讨论出值不值得咱们厂冒风险建立分厂,如果得出值得咱们冒风险,还要向上面打报告,上面批不批准还不知道呢!”

“……赵厂长,您知道黄花菜是怎么凉的吗?”林北笑眯眯拎着钱袋子离开。

赵康站在门前伸头看,确认林北走了,他火急火燎召集老伙伴们开会,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决定是否建分厂,如果确定下来,他马上跑上领导家里撒泼打滚,假如领导不吃这一套,他就捋起袖子摁着领导的头让领导批准这个项目,下年开春必须开工动工建厂房。

第121章 121

赵康站在会议室里, 视线在一张张“按部就班”的脸上掠过,想到一刻钟之前,他也是其中一员, 耳根倏然发烫。他喝一口凉茶压下臊意, 清了清嗓子说:“老伙计们, 只要其他厂寻求改革的消息传到咱们厂里,厂里立刻响起咱们厂不需要改革的声音, 声音大如春雷。”

在座的人脸上皆露出骄傲的神色, 赵康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半晌,他抬眼, 目光沉重, 声音陡然上扬:“今天,乃至以后, 我一定会把这句话时常挂在嘴边,落后就要挨打。”他深呼吸一口气, 声音缓慢洪亮说, “同志们,其他厂子都在寻求改革,都在发展, 咱们厂子却原地踏步,到最后可不就落后了嘛,到时候肯定被其他厂子吃的骨头渣都不剩,所以我决定红星轧钢厂必须改革, 必须向前迈出一步。”

在赵康慷慨激昂说改革, 说建立分厂的时候,林北回到了稻花村。

家家户户院门紧闭, 林北一路骑行,路过他大伯家,他大伯家院子里有三棵柿子树,树叶落光了,枝头挂着几个橙红的柿子。

林北整个人恍惚了一下,似乎听到了知了的叫声,院墙里面传出奶奶站在树下指挥林玉章哥几个摘柿子的声音,哥几个嗷嗷叫他们被毛辣子扎了的声音……每年水稻抽穗,大伯家的柿子树树上只剩下树叶,奶奶睡的屋里放了两个大坛子,里面盛满了硬硬的、脆脆的柿子,里面的柿子脱了涩,据说奶奶揽的柿子十分脆甜。

比朝阳还要艳丽三分的柿子倒映在一双黑黢黢的眼里,这双眼睛漾起淡淡的涟漪,扭头容纳大路两侧的房屋,出了村子,眼里装了村尾的大白杨树,水沟边迎风起舞的茅草花,坐落在池塘边的瓦房,散落在田野里忙碌的人们。

林志炳远远的瞧见前面的身影有些眼熟,他弓腰哼哧哼哧蹬车,超过了前面的自行车,回头一看,呦呵,这不是他家狗日的嘛。

他刚要说什么,听到了他家小水牛的叫声,哪里顾得上跟他家狗日的说话,风风火火骑车到家,停好自行车,拿下装了液体香油渣的桶,往刷锅水里舀香油渣,又舀麦麸,双手握紧棍子在桶里卖力搅合。

林北来到瓦房前,正巧目睹小水牛呼噜噜吃饭,他爹乐呵呵拿刷子给小水牛刷毛。

他放下自行车支架,从牛棚前经过,意外瞥见他爹脸上出现一道抓痕,林北挑了挑眉,啥也没问走过去,他来到地里,放眼望去几乎每家都是男人拿铁锨挖生姜,女人放倒凳子,坐到凳子上抖掉生姜上的泥土,用剪刀在生姜茎秆两厘米处剪断茎秆,她们不用站起来,拖着凳子向前移动。

林北穿过一块块地,来到他家地头,一抹刺眼的黄色闯进他眼里,戴着小黄帽的“小伙子”蹶着屁股蹲在地里抠生姜上的泥,头上包着毛巾的老大娘卖力挖生姜,戴着草帽的女人拖着凳子前进,抖生姜上的泥,利落地剪断生姜茎秆。

最新小说: 音皇 温暖的季风 被腹黑大佬盯上后逃不掉了 斗破,但是女主剧本 大佬护航:他在模特圈杀疯了 解开他的心锁 先给死对头咬咬 最后一件事 那我先走一步 征服宇宙从蛋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