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孩子的妇女朝后面的车挥手。许树记得林北昨晚说的话,克制住靠路边停车载人的冲动,车从背着孩子的妇女身边飞驰而过。
大巴车消失在这条路上,一群拿着锄头、铁锹、棍棒的村民从灌木丛里钻出来,大骂那群人。
大巴车驶入陡峭的山路地段,大家看车窗外,立刻感到眩晕。
阿滨没走过这条路,不知道下一个拐弯是什么路况,他开的十分小心,许树也拉开了和前面大巴车的距离。
大家的心随之提到嗓子眼,不敢发出声响,也不敢动,生怕影响司机开车。
在天黑之前,他们走到相对平坦的山路路段。
车前的两个大灯破开黑夜,呼啸着向前行驶。
到了汉源,林北决定在汉源休息一晚,明天早上去九襄。
大巴车停在招待所边上,林北先办理了入住手续,让大家把行李放房间里,然后带大家去吃饭。
坐了一天车,大家已经十分疲倦了,大家都没有心情说话,匆匆吃了饭,回到招待所睡觉。
到了西南,林北早晨习惯推开窗户观察街道,汉源是“南丝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整条街道和他想象中的样子有很大出入。
林北被楼下的喧闹吸引,低头,便看到一群人围着大巴车议论。
旅游团成员陆陆续续起床,到楼下洗漱,先洗漱好的人穿戴整齐,拿着行李到招待所门口集合。
胡翔拿着洗漱用品进屋,林北拿着洗漱用品下楼。
林北他们住的是汉源县人民(正攵)(广付)招待所,居住条件非常好。林北从门口经过,听到门外的旅游团成员兴高采烈说他们这辈子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昨天晚上蔫了的孩子叽叽喳喳和同行的孩子说话,看来孩子们昨晚休息的非常好。
林北吐掉漱口水,拿着洗漱用品上楼。没过多久,他和胡翔下楼,林北把行李放柜台上,找招待员办理退房手续,又借用招待所电话打回厂里,向黄益民报平安。
林北挂了电话,递给招待员话费。
旅游团成员纷纷上了大巴车,看样子他们打算直接走,招待员接了钱,忍不住问:“这就要走了,怎么不在汉源待几天?”
“我们计划去九襄,等返程路过汉源,在汉源待两天。”林北说。
“你怎么这个时候去九襄,晚半个月去,还能领略到满山梨花欢迎你们进城的盛景,这是茶马古道上最令人赏心悦目的地方和季节。”招待员想了想,给林北提了一个醒,“你下次挑好月份去九襄,五月份去,能吃到枇杷、樱桃,七月份去,正值花椒采摘季节,九月份去,能尝到金花梨。”
林北掩下诧异,笑着说:“这个时候去,可以尝尝柑子。”
招待员唔了一声,点头。
林北戴上帽子,拎着包离开。
旅游团成员乘坐大巴车离开汉源县,大巴车在路上行驶42分钟,林北看到了一片梨树林,大巴车穿过梨树林,便进入九襄镇。
他们这次住的是汉源县人民(正攵)(广付)招待所九襄分所,把行李放房间,去吃早饭。
他们早饭吃了牛肉汤,老板说是黄牛肉。
他们刚下车,遭到围观,他们坐下来吃饭,再一次遭到围观。
镇上居民跟旅游团成员搭话:“你们是哪个单位的?”
“没有单位,我们是淮市益富食品厂员工。”旅游团成员说。
“这是哪里?”镇上居民。
“南方的一个城市。” 旅游团成员。
“那么远,你们怎么想起来到我们这里旅游?”镇上居民。
“近的地方,我们都去过了,只能挑远的地方。” 旅游团成员。
这些话全是林北教他们的,被林北从淮市带来的旅游团成员说前面的话,一个个声音洪亮,他们丝毫没察觉到前面几句话话里有陷阱,说最后一句话也不气虚,因为老板跟他们说他会带他们跑遍全国。
九襄曾是南丝路上最富的城镇,也是南丝路上的水果之乡,虽然古道没落了,商贾也搬走了,这里没有了以前的繁华,但他们好歹听长辈们提起过九襄曾经繁荣盛况,也是有见识的人,还是被旅游团口中‘近的地方,我们都去过了,只能挑远的地方’惊到了。
他们重新打量旅游团。
旅游团吃完早饭,回招待所休整一个小时。
他们休整期间,九襄来了一个外省旅游团的消息传遍整个镇子。
一个小时后,旅游团站在南街的一个石牌坊前,看着精雕细琢的石牌坊,无一人不震撼出声。
有个当地人给他们介绍石牌坊的来历和细节的含义,林北邀请他拍照,两人站在石牌坊前拍下一张照片,林北问他要了地址,跟他说好了,等照片洗出来,寄一份照片给他。
林北给旅游团一个小时,让他们自行拍照,自己找不合群的邱文嘉、齐秋聊天。
邱文嘉、齐秋:“……”他俩只想独处。
林北自言自语两句,便把目光投到其他地方。
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阿杰领着旅游团到林北这里集合,林北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找了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麻烦老人给他们说说这个古镇的历史。
老人十分热情,带他们参观仅存的寺庙、会馆、祠堂、塔坊,后又带他们参观保存比较完好的客栈。
他们进入客栈,映入眼帘的就是灰尘、蛛丝。
老人跟他们说起以前驿站商贾云集,老人像讲故事一样娓娓叙来,林北似乎看到客栈笙歌燕舞的前世,马帮穿过满山的梨花来到九襄,走入这家客栈,客栈人满为患,小二挤出人群把马拉到后院拴好,他们在一楼点上一桌大鱼大肉,到二楼住店休息……
这是木质楼板,梯子也是木头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