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面大旗是胡宗宪的遮羞布,也是他心中最后的道德高地。
“我是为了抗倭,这一切不过是手段罢了。”
但是如今严嵩的这封信,可以说是彻底扯破了这面大旗,几乎让胡宗宪这个坚定抗倭的大臣信仰崩溃。
为了自保,故意养寇自重,放过倭寇,那胡宗宪这些年来,又是在做什么呢?
徐渭也迷茫了半天,这才说道:“胡部堂,要不写信问问苏汝霖吧。”
“苏汝霖?”
胡宗宪愣了一下,他想起在方望海船上见过的那个青年,这些年来,苏泽在浙江的名望越发高了,隐隐已经是儒门大宗师了。
徐渭点点头说道:“我观这些年来苏汝霖的学问,已经自成一派,已经成一代儒宗。他应该能够给部堂解惑。”
胡宗宪愣了一下,徐渭似乎说的没错。
如今的儒学宗师中,只有苏泽还在不断的讲述新的学问,影响力不断的扩大。阳明心学已经成了空谈的玄学,泰州学派走向了离经叛道,苏泽的四民道德学说,却在浙江工商业飞快发展之下,越来越有市场。
甚至浙江的大部分书院中,也都在讲苏泽的学问。
但是胡宗宪依然有心结说道:“钞关厅?”
徐渭拱手说道:“我想苏汝霖应该不会介意这件事,要不就让徐某亲自去福建,询问一下苏汝霖的看法吧。”
胡宗宪点头说道:“那就有劳文长了!”
就在徐渭从杭州出发,南下前往福建的时候,京师的局势果然发生了变化。
清流一派的御史,弹劾严世蕃不法事五,可杀者三,轰动朝野。
御史弹劾严世蕃私自挪用建造大工的木料给自己修宅子,还用工部府库中的钱给自家修祖坟。
这是杨继盛死后,严嵩父子第一次被弹劾。
可是这一次宫里的反应,让严嵩严世蕃父子心惊。
上一次杨继盛弹劾严嵩严世蕃,皇帝第一时间就驳回奏章,让锦衣卫抓捕杨继盛下狱。
但是这一次皇帝只是将奏折留中,直接回了一个“不报”。
皇帝拿到大臣奏疏,一般回复“报闻”,这就相当于领导在文件上签字“已阅”。
若是皇帝驳回,那就表示奏疏的内容皇帝不满意。
但是“不报”就意味深长了,这意味着皇帝已经看了奏疏,却没有任何表态。
这又和“留中不发”的意思不一样。
留中不发,就是奏章送到皇帝那边,皇帝将奏章扣下来,这就相当于后世给领导送文件,领导说将文件放下来再看看,表示这奏章还有商讨的空间。
“不报”的态度要比留中不发还要暧昧,这是严党当权之后,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就连清流们,都被嘉靖皇帝这一次的诡异态度给吓到了,清流的御史竟然没有继续上奏疏弹劾严世蕃。
裕王府中,灯火通明。
裕王看着高拱和张居正这两位讲师,露出期待的表情问道:
“两位师傅,是不是到了倒严的时候了!”
高拱和张居正却沉默了下来。
“父皇第一次对弹劾严世蕃的奏疏不报,也没有惩罚弹劾的御史,这不是倒严的信号吗?”
张居正看着裕王,不由的叹气,这位王爷在政治上实在是太,太“圣质如初”了。
张居正为了防止裕王做出愚蠢的行为,只能开口说道:“王爷,此刻还没到倒严的时候。”
“这是为什么?”
高拱是个急脾气,他也不弯弯绕了,直接说道:
“如今东南倭乱未平,改稻为桑还没有变成丝绸卖掉,陛下还要用严嵩父子。”
裕王终于听明白了,他颓然坐下。高拱说道:“倒严之关键,就在胡宗宪。”
“胡宗宪?”
高拱说道:“胡宗宪在浙江抗倭,浙江还剩台州附近的一支五千人倭寇团伙在作乱,只要台州捷报,就是严党倒台的时候。”
裕王再次站起来,张居正却泼了冷水:“若是胡宗宪养寇自重?”
裕王又愣住,他看向高拱。
高拱说道:“我担心的也是这样,叔大,我想让你去一趟浙江。”
“浙江?”
“代表王爷,劝说胡宗宪反正!”
川石岛上,苏泽再次接到了戚继光联合剿灭倭寇的邀请。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