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一皇子到十七皇子,全都到了可以出宫开府,进入朝堂的年龄了。
其中,最大的十一皇子二十二岁,最小的十七皇子十九岁。
事实上,像是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皇子,他们四个的年龄都差不多,早早就该到出宫开府,进入朝堂的时候了,他们几个皇子,十一皇子是玉嫔的庶妹所生,十二皇子是舒妃宋舒晴的孩子,十三皇子是宁嫔所生,十四皇子是顺嫔所生,都是家世不错的人。
每个心中都藏着对那个位置的野心,不管是皇子本人,还是他们的母妃、家族,当然都想他们尽快参与到朝堂上,这样才好结交大臣,获得更多的支持。
赵远无意在这上面阻拦这些人,他有把这事写信告诉皇帝,但远在边关的皇帝把这事给压了下来。
他当然知道哪怕小九已经成了太子,但夺嫡之争这才刚刚开始呢,现在他不在京城,真要让这些人一窝蜂的全到朝堂上去,怕是免不了会搞些事情出来。
皇帝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打仗的时候,还得担心京城这里如何,干脆就让这些娃多读两年书。
皇帝不答应,这些皇子们除了敢把仇恨记在赵远身上,也都不敢再说什么了。
至于皇子们出宫开府这事,皇帝倒是没意见,问题出在国库里没银子上,打仗可是个费银子的大开支,要不是有赵远在背后自己补贴,皇帝的军费哪里能那么松快,仗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打完,在这种时期,户部尚书陈平一个子都不想出到无关紧要的事情身上。
所以演变到后面,财大气粗能自己出钱建房子的,可以自己先出宫去开府。
出不起的就先等着吧,什么时候朝廷有钱了,什么时候就能开府了。
当然,这一点也没那么重要,当下很多人更重视的,是皇子们能参与到朝堂中罢了。
随之而来的,还有各个皇子的婚事。
京城中男子一般十七八就能订婚,真正成婚的时候,也都是二十左右。
总体来说,都不会太早。
皇帝提前将赵远叫了过去,“小九,你的年龄也不小了,到了该娶妻生子的年纪了,怎么样,这几年在京中,有没有什么比较喜欢的姑娘?说出来,父皇给你做主。”
赵远摇摇头,想到以前皇帝还信誓旦旦的叮嘱他,他年纪小,不要在乎一些情情爱爱的事情,和现在相对比,他就有些想笑,“没有,一切听父皇安排。”
“那你喜欢什么样的?”皇帝看着桌案上各家的闺女,心里盘算着哪个更适合自家小九。
赵远想了想,依旧是摇头,“没什么特别喜欢的,差不多都可以。”
皇帝闻言不满,“这怎么能差不多呢,自然是得找个小九自己喜欢的人才好。”他当然希望儿子日后能过得幸福。
这太子妃的人选,自然得好好选。
既要家世好,长相漂亮,又要能承担得起太子妃的责任。
突然,皇帝一顿,“几年前,那个苓族的圣女,小九可是对她……”他想,那个小时候小九年纪小,若是遇到一个热烈的女子,心动了,也不是不可能。
皇帝有些发愁,他想给儿子最好的,而那位苓族圣女,显然不是最适合小九的人,给不了小九多大的帮助。
朝堂上即将掀起风浪,很显然,给小九挑一位世家大族的千金才是对小九最有利的选择,否则别的皇子都有母家,还要娶一些势力,就小九什么都没有,有些独木难支了。
他知道小九有能力,但有的时候,他也想儿子的路走得更顺一些,有了姻亲关系,小九手上能用的人也就会更多了。
“要是小九你喜欢的话,也不一定要娶为妻子……”
皇帝斟酌着字句。
他怕小九这上面也太过重情,可方才小九说自己没有喜欢的女子,听凭他做主,那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吧?
赵远见状笑了起来,“父皇,我真的没有,你随便选就是了。”
他确实没有那样的感情,甚至是成亲之后,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对自己的妻子产生那种夫妻之间的情感,但他清楚,他并没有在这上面出格的打算,不管喜不喜欢,他都会成亲生子。
这个时代的成亲不都是这样,多数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人成亲之前连对方的脸都知道。
他不一定能有爱情,但和对方相敬如宾,尊重对方应有的权力还是没问题的。
后宅里,如果没有必要的话,他也不需要安置一堆人在里面,有一个也就够了。
当然,以赵远的思想,他不会对外人有所谓的不能给感情的愧疚等等,也不会觉得自己后院只一个人,就是对人家的补偿了。
他心肠没有好到这种程度。
不论他娶得人会是谁,他都是这样。
这不过是他自己为自己构建的未来。
听到儿子这么说,皇帝就放心了。
太子殿下及下面皇子亲事正在斟酌当中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一时间,不少人家都有了异动。
不少世家大族里,为了几个皇子的亲事,早就已经等待良久。
他们早在五年前皇帝去打仗那会儿,就已经盘算上了,那个时候七、八皇子,还有赵远,都是十八岁,这个年纪,当然可以定亲甚至成亲了。
七皇子背靠仪妃,还有冯骥将军,八皇子小透明一个暂时算了。
但九皇子可是太子殿下啊,若是能将自家的孩子嫁给太子,那日后可就是皇后了,谁能不心动。
至于九皇子母家不显这件事,在那个时候,其实也没有特别不显,容妃柳菡晚的哥哥,柳大哥深受皇上看重,且人家自身也是个有本事的,所以官位也在一直升。
柳二哥也被安排进了京郊大营里。
假以时日,九皇子的母家会成长起来。
至于底蕴单薄了些算什么,他们自家刚好能补上,甚至于太子殿下日后登基了,没准会因为他们以前的悉心帮助,而对他们更加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