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这些经历也造就了张青树的性格,敏感。
在被李明选中之后诚惶诚恐,甚至抱着深深的怀疑,才会有这样的举动。
李明不知道张青树的身世,但是这顺手将这经文收下的行为,却也让张青树放心不少。
李明等到张青树告退之后才将手中的这本经书翻开。
作为一个前任武僧,李明自然对这些经书里面的内容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只简单的看了,立刻就发现了这本经书之中暗藏的一些口诀。
彼之力方碍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通。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
只是这些句子都藏在了经文之中,还有些则是在书页的背脊之中,时而还有重复,有些则是颠倒顺序。
上一句还是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其病于腰腿求之……又隔了好大一段才有。
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从身能从心,由己仍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方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
其中的武学道理和天下大部分武功都不相同,当然这对于李明来说也并不稀奇,作为在数个世界之中游历,播种,收割,集合了诸多武道智慧之人,这等武学思想也不算是完全陌生。
常人习武自然是为了克敌制胜,临敌之际,须当制人而不可受制于人。
但若是顺敌从人,又有一番天地,其中暗藏着“由己则滞,从人则活”的思想,实际上是太极之理的一种表述方式而已。
等到李明将这经文尽数翻阅一番,不由得对留下这部经书的前辈颇为赞同。
还是李明先前过于看轻这部功法了,它并不是简单的一本内功心法,虽然算不得包罗万象,但也算是自成体系,将创作者本人的武道思想表述的清楚明白。
这其中内功固然高深,但是对李明来说最有助益的却还是前人的思想,而这部经书若是丢到外面江湖之中,大把的人会为了几句内功心法大打出手,但是最为珍贵的其实是其中的思想理念,这内功只是这颗大树上所结出的微不足道的一枚果子罢了。
随后李明又将这经书翻看一遍,将其中的紧要口诀抄录一番。
最后在灯火下轻轻诵念道。
“……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展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便是放。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
“可惜,不能和作此书之前辈一见,若能相见,品茶论道,实乃一大快事。”
天色渐明,李明才止了诵念之声,周身气息激荡,却又仅限于他的房间之内,周围没有半点气息泄露,就连隔壁的李贤和张青树都是一无所知。
旋即李明喟然叹曰:“我本意只为借他两分气运,传他一点功夫也就了帐,如今承了这心意,倒也不能再如此随便,或许我该好好的挑一部适合他的武功。”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另外两个弟子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