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张居正之权,大明立即会乱成一锅粥。
人人都觉得自己可挽天倾,但真到了那一步,他们只会换个掌权人埋怨弹劾。
其次。
为民减赋看似是德政之举且能聚拢民心,但却不适用于当下。
考成法就是有意让官员催缴赋税,不然朝廷国库钱财不足,如何支撑军费与官员俸禄。
当下若不强势改革吏治,以后就不是百姓交不起赋税,而是百姓完全没有田地,全被富贵者所兼并。
促使百姓有能力缴纳赋税的正确方式是,打击兼并土地者,然若想打击成功,必须要率先改革吏治,故而考成法不可宽松。
最后。
他所言的言官直言上谏无罪。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确实应无罪。
但一个个言官们思想腐朽,误言新政,俨然是朝廷施行新政的最大阻力,且又解释不通。
只能重惩。
当日,傅应祯就被锦衣卫打得奄奄一息,若非张居正发话,不可致死,可能他就没命了。
傅应祯骨头甚硬,咬紧牙关,就是不认自己有结党嫌疑。
……
第二日,又有四名官员参与了进去。
户科给事中徐贞明为傅应祯送药粥。
广东道御史李桢、陕西道御史乔岩,翰林院检讨赵用贤前往慰问傅应祯。
在这个时候。
慰问与皇帝和首辅对着干的官员,这不是找事吗?
但这些人就认死理。
锦衣卫质问他们为何看望罪臣。
他们的回复是:傅应祯直臣也,吾知其无罪,故往问之,无他意。
当小万历和张居正听说此事后。
立即命锦衣卫将这四人也抓进诏狱,审查有无结党之嫌。
沈念听说后,连连叹气。
大明官员,有狡诈如狐者。
也有为了所谓礼法、祖制,明知是飞蛾扑火,还是要弃命朝前冲的。
后者值得钦佩,但在当下,却是努力错了方向。
沈念能理解张居正的苦。
兢兢业业,夙夜为公,将大明两京十三省担在肩上还要被骂作奸臣。
这谁受得了!
张居正没有杖毙他,其实已经算是很仁慈了。
但这些“愚蠢且勤快”的官员,也是大明不可或缺的基层力量。
沈念认真思索一番。
此番严惩言官的方式,实乃治标不治本,只能使得新政施行更加困难,使得张居正树敌越来越多。
他决定参与此事,救一救这几人。
就在沈念还未想好是上疏言事还是去寻张居正时,听到了朝廷对傅应祯的惩罚结果。
“发配定海卫充军终身。”
傅应祯知晓结果后,大笑道:“臣无生理,主上犹待以不死,使得执戟海上,臣老死奚憾!”
此话的表面意是:臣本以为是死罪,没想到皇上只是让我去海边守卫,我没什么遗憾的了!
而实际意思是:臣不服,臣一心求死!
他如此说,沈念肯定是救不了他了,关键是此言很有可能害苦看望他的四人。
赵用贤四人秉持的原则是“直言无罪”,还有被免于被惩的可能。
当即,沈念打了个腹稿,快步朝着内阁奔去。
注:河南道试御史傅应祯上奏新“三不足”之事出自《明神宗实录》,不知为何《万历起居注》上竟无记载,但有沈念在,应能补齐,后世的平行世界之人,定能在《万历起居注》上看到此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