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份又是传统的好莱坞大片强季,由于《阿凡达》带来的影院巨幕大升级,在这一两年内,观众对视效大片的热情正旺,国产片子很难争得过,中影也不建议在这个档期搏命。毕竟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12月的贺岁档几大导演厮杀,观众根本看不过来。显然,留给其他片子空间的就只有十月份和明年。”
谢主持露出茫然的表情,方沂见状,给她科普了一下,“电影市场是赢者通吃,两三部巨无霸电影,伴随十来部中档的,剩下的几乎全都掀不起水花。”
“极端的时候,比如在02年末上映的《英雄》,同时拿到了02年和03年的票房冠军,甚至占了03年国产电影总票房的四分之一。”
谢主持低头看台本,听讲一样的点点头,她按照后边儿的问题,抬头道:“3月份的时候,《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把你排在了39名,你是第一次进入榜单,就排的那么高,刷新了记录。”
“以前除了奥运年的冠军选手啊,明星当中初登场最高排名的是刘天仙,她拿到了66名……你怎么看待这种记录,对你是负担吗,还是一种激励。”
方沂:“什么都不是,我才听说这个事。”
谢玲惊了:“你不知道吗?”
“为什么要知道——我当时在拍戏吧,没怎么注意。因为做的是导演,剧组里没有人来通知我喜讯鼓励我,都是我在绞尽脑汁鼓励其他人。”
谢玲追问,“那你现在注意到了,你什么感觉啊。”
“还是有高兴……但没有高兴的很癫狂啊,也许明年高了,也许明年退下去,我不是太在意。”
谢玲细细分辨方沂脸上的表情,她真的看不出有什么得意的情绪,觉得匪夷所思啊,眨巴眼,再次感慨,“方导演,你真的很不一样……但肯定,肯定,”她以内幕人士的语气强调,“你的团队在这方面有执念,我听人说,他们在有技巧的迎合名人榜。”
为了拿到有趣的新闻,营造噱头,又问了方沂关于票房的构想。
他则给出大陆市场“一亿”的答案。
这个答案其实挺狂的,去年只有十三部片子过亿,去掉好莱坞的,国产片所剩无几。
谢玲觉得这噱头不错。
但她又想起一开始的闲聊,那段没有录制上去的闲聊。
她问:“你电影上映了,真的会让陈恺戈导演来看吗?假如他批评你呢。”
“恺戈导演,说话可不留情啊,他……他……”主持人犹豫着没说下去。
方沂接道,“看电影,谁都有权利说不好吧,我虚心接受。”
“你是在说,恺戈导演接受不了批评吗,毕竟他曾经把做短视频的告上法庭。”
“我可不是那意思啊。”
第268章 陈恺戈对方沂有意见】
送走《中国电影报道》栏目组。
方沂的手机里多了一电话号码——他本来想报真姐的号码,但是那主持人盯着他录入,他不好糊弄。
不会今晚上就打过来吧?
方沂有点烦躁,心思没放在主持人上。
节目的噱头应该就是那一亿的票房了。
万一达不到呢?
达不到就达不到呗,吹牛逼,谁不会啊。《唐山大地震》预计在六月中旬上映——这也是唯一一部敢扛着世界杯debuff上映的大制作。
冯大炮吹嘘电影至少能拿“五亿”,“中国观众离开了我,没有电影可以看了。”
你说冯大炮是脑残吗?这种话也乱扯。
那当然不是啊,吹牛逼能多拿几千万,为什么不吹呢?
《大地震》剧组轰轰烈烈的搞旧家具旧自行车回收活动,其宣传费用已经超过了购置费用,何尝不是一种营销呢。
至于莫名其妙的陈恺戈——还得先弄清楚当时的情况,他到底是爹瘾犯了,对年轻人口嗨,还是真对自己有了意见。
主持人当时没把话说完,但是大家都知道怎么一回事:陈恺戈的心胸比较狭窄,确实家庭条件也比较好,人生轨迹基本上是龙傲天式模板。
龙傲天这种人物,代入进去很爽,做旁人就很难喜欢他。
80年代的时候,陈恺戈和国师关系极好,那是光膀子坦诚相对的关系,85年的时候他俩一起拍《大阅兵》,看到了ufo。
国师形容,“如果月亮是一个洗脸盆,那玩意儿就是一个大得犹如洗衣盆的物体,像我们小时候用来洗澡的白铁皮大盆——它以45度角倾斜地悬停在空中一动不动,而环绕它周围一圈的光带则在缓慢转动着。”
整个剧组几十个人全看傻了,没有人喝酒,大家都清醒。
当时还发生一事儿,就是国师直勾勾盯着那“白铁皮大盆”,他感觉自己就看了五六秒,但是他回过神儿的时候,剧组其他人说,“张一谋,你刚刚发呆了十来分钟。”
之后,国师就开了挂一样,从区区小美工,到名满天下的大导演,甩开陈恺戈,只用了四年。而且,保持一种匪夷所思的旺盛精力。
可惜,自国师发达起来后,陈导却别扭了。他俩的兄弟情,也就永远的停留在了ufo那天。
——恺戈大导在国内这地方能说得上话,方沂作为筑基期的小道士,还是要猥琐发育,不要提前得罪陈老妖怪。
他联系上真姐,把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找一下当时的采访镜头,看看陈恺戈当时到底什么意思,免得会错了意。”
“陈导和姜纹闹的僵,但不至于恨屋及乌吧,我还是不相信他肚量那么小。”
挂断电话。
另一边,真姐在和某汽车的公关部洽谈合作,现在年轻人买车的越来越多,也影响到了厂商,他们开始尝试找能代表年轻人的新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