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就以骊山一带地产的紧俏程度,她就是再有钱,也未必能拿到这么大一块地。
可谁让她的运气就是好呢,偏偏就在那时,宫中的郑少监出了事,据说是贪婪过头,将先帝赐给今上的不少物件儿都据为已有——人被杖毙了不说,连着宫内宫外的财产也一体抄没。
像这种在外面的房产地产,就直接依旧例发卖出去。
这种罪宦曾经的庄子,寻常官员富户多少会嫌晦气,洛千淮却是不在意,只用一百金就买了下来。
只是买下之后,她才发现自己其实占了个大便宜。
郑少监这座庄子从外面看着不起眼,内中却藏了一眼温泉,连带着庄子上的土地,都比外面要暖上几分,简直是个天然的育苗场。
庄子上的十来户人家都是朱娘帮着寻来的,全是本份老实的庄稼把式,连家人一起签了死契。
有人有地有良种,更有系统出品的《占城稻种植杂交手册》做指导,从育种到试种简直是顺利至极,不过五十多天的功夫,第一茬占城稻就收了近千斛,按照每斛六十斤计算,平均亩产五百多斤。
这个产量虽然不低,但庄子的田地本就属于上等田,且地下有泉水增温,所以细算之下,也并不算有多么出奇。
但在第一季早稻种完之后,洛千淮于农历四月指点农户们再种第二茬的时候,所有人就极为惊愕,待看到晚稻成熟,亩产量丝毫不输于早稻之时,大家简直将洛千淮当成了神女一般看待,在她面前要多恭敬有多恭敬,连大气都不敢喘。
当然了,相比生长周期长达半年的国产水稻来说,占城稻的口味要差上不少,但因着是温泉水浇灌出来的,带着一种独特的清香,再加上那翻了番儿的产量,哪里还有人会挑捡口味。
前世占城稻是在宋真宗开始在国内普遍推广的,它具有耐旱、生产期短,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等多种优点,满足了大多数人填腹的需求,是以自宋真宗以后,终有宋一朝,再未出现大规模的饥荒。
与之相对的,原国产水稻打出来的粳米因量少价高口味更佳,渐渐成了上层人专用的稻米。
洛千淮亲自带着人,挑出最饱满的稻穗留种,准备先优化个一两年,再慢慢按照小册子里说的方法进行杂交试验。
她一头忙着医馆,一头忙着种水稻,晚上闲了还得写书,被累了个焦头烂额,深觉分身乏术。
功夫不负苦心人。一年中,洛千淮不仅写完了《本草纲目》,还把《伤寒论》、《金匮要论》、《濒湖脉诀》、《临证指南医案》等前世必背的医书都默了出来,不止是指点燕殊兄妹跟谭非三个弟子,阿舅文溥也看得手不释卷,深觉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