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融叹气道:“去给朱大人把门打开吧。”“是,大人。”如意已经坐了起来,开始穿衣服了。
她起身摸黑走出了橱柜前,摸出火折子,点亮了一烛灯,才提着往前面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道:“来了,朱大人!”
听了如意的应声,朱正甫的打门声才停了。
段融这时才起身,匆忙穿了衣服。
他一边扣着衣服的扣子,一边走出屏风时,朱正甫已经站在了房门口处,一盏烛灯的昏黄的灯光,正打在他的脸上,他微胖的脸上此时满是疲倦之色。
段融一走出屏风,朱正甫立马跪倒,道:“深夜搅扰大人,卑职该死!”
段融却道:“无妨!朱大人,快起来吧!我一直在等你呢。”
朱正甫没想到段融会如此说,他抬头微微一怔。
朱正甫刚爬起身来,段融便劈头问道:“朱大人,现在是几更天了?”
朱正甫闻言,脸上微微有些发讪,答道:“大人,五更天了,刚已经过了寅时了。”
“哦!”段融点了点头,道:“那再过一会儿,天就要亮了。”
段融忽然起身,看了门外的天色一眼,然后扭头看向朱正甫,道:“朱大人,你来的时辰比我预计地要晚了些啊!”
朱正甫听了段融此言,心中更是惴惴不安,暗自庆幸,方才没有返回去。
老实说,在无极山天坛之上,见识了李慎思的那种诡异离奇的死法。虽然他不知那事情是怎么发生,但那显然就是段融的手笔。原本他是在巴结段融,但此时,他心头对于段融,是真实的又敬又怕。
朱正甫立马微微躬身道:“回禀大人,今夜的事,又多又乱,卑职此时能来,已是不易。”
段融道:“朱大人,坐下说!”
此时,如意已经沏了两盏茶来。
朱正甫立马端起了那盏茶,呷了一小口。如意这时候,已经掩门退了出去。
段融坐在那里,确定如意已经在门外走远,才看着朱正甫,道:“朱大人,你说!”
朱正甫道:“大人,李慎思死了。”
段融一阵无语,撇了下嘴,心道:我杀的,我能不知道吗?
朱正甫一看段融的表情立即会意,接着说道:“李慎思死后,大理寺卿陈山蒙、谏议大夫葛亨泰,还有卑职,临时负责此案的初步侦办。”
段融目色微动,问道:“谁的主意?”
朱正甫道:“是陈山蒙向府主汪茂春提议的。”
段融眉头蹙了一下。陈山蒙显然第一时间,就看出了李慎思乃是死于两方相斗的政治漩涡。
朱正甫接着说道:“不过,我们几个负责的只是初步的证据搜集。死的人,毕竟是尚书令,此案的具体侦办,还要等宗门的敕令。府主汪茂春已经向宗门发了知会的公文。”
段融点了点头,这都是惯例的流程,他看着朱正甫道:“继续说,还有何事?”
朱正甫道:“还有就是,无极山顶因为踩踏推搡,死了一些民众。祭天的队伍刚回府城衙门,便有许多死伤百姓的家属,围在府城衙门前闹事。还好汪茂春机警,提前就让大都护姜灼云调来了重甲铁骑将府城衙门给团团围住了,这才没有酿成乱事。”
段融道:“现在呢?闹事的百姓疏散了吗?”
朱正甫道:“都已经劝回去了。汪茂春承诺给了抚恤,而且那些劝百姓的吏员们都告诉百姓,这乃是精怪作祟,不是衙门的过错。”
“精怪作祟!?”段融目色一怔,道:“谁说的?那些衙门里的吏员说的?”
“对!”朱正甫道:“应该是汪茂春的主意,要不然那些吏员不敢乱说,而且口径还这么一致。”
段融点了点头,道:“还有吗?”
“还有。”朱正甫道:“卑职也在神云府经营多年,颇有些眼线在各处布下,刚回府内,就收到了些消息。”
段融露出感兴趣的眼色看向朱正甫,朱正甫顿了一下,压低了些声音,说道:“已经有些乡绅大户,在筹谋拉人,说是一起出资,在无极山的山神庙附近,给犀牛大仙,也盖一座庙!”
“盖一座庙?!”段融微微一惊。
“正是!”朱正甫目色肯定地答道。
段融第一次端起了身侧的茶盏,轻轻地呷了一小口。
事情的发展比他想象地还要顺利。
此界,毕竟还是古代,不是前世那种知识昌明、科技发达的时代。
人们对于怪力乱神、精怪鬼狐之事,还是颇为很是相信的,更何况那犀牛大仙之事,还是有无数人,在无极山顶上,亲眼所见呢。
所谓,眼见为实嘛!
段融在最初思虑如何能够既杀了李慎思,又不让市井舆论往政治漩涡的方向发酵时,还颇为苦恼。
因为,这确实很难!
越是愚昧的民众,越是喜欢阴谋论。更何况,连续两任尚书令都离奇身死呢。
李慎思身死一定会成为市井热聊的话题,而且也一定会往政治漩涡的方向去发酵。
毕竟,宗门门主五十年一换,这一点在世俗世界,也早已经是遍知之事。而且,再过一年多就是换届之年,偏偏这个时候,连续两任的尚书令都离奇身死,而且那李慎思不过才上任两个月而已。要说和宗门换届的事无关,恐怕连狗都不信。
段融想来想去,才终于有了思路。
靠压是不可能的,这种东西是不可能压下去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给民众一个让他们更热衷,更信服,更愿意讨论的话题,将李慎思之死,牢牢引入那个话题。
要让民众忘了政治漩涡的故事,只有给他们一个更劲爆的故事。
段融通过那几天的舆情监测,已经很确定此界民众,最热衷之事,就是精怪鬼狐。茶楼里的说书的,大多说的都是这种题材,那几天,就黄大仙的故事,段融就听过了好几个版本。
故而,在看到资料里关于数日后的秋猎祭天的场景描述时,一个让李慎思在众目睽睽之下,死于精怪之手的故事,便渐渐成型了。
此时,听到了朱正甫的讲述,事情发展的显然比他想象的还要顺利和彻底,一些乡绅大户已经在筹划给犀牛大仙盖庙了。
如他所料,市井舆论并未向政治漩涡发酵,而是拐向了精怪鬼狐之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