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含元殿,满朝文武聚集殿内,一起看向站在陛席的李隆基。
李隆基身穿天子衮服,一口一个不信:“他居然要谋反!朕如此待他,他还要反?”
杨国忠赶紧表达先见之明:“陛下,臣早就看出安禄山包藏祸心,可陛下就是不信。不就是安禄山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蒙蔽了陛下吗?古人云,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陛下。”
“好了好了。”李隆基当然不愿意体现自己无能,揭过此事道:“现在众爱卿说说怎么办,河北的告急奏疏一道接着一道,局势甚危矣。”
杨国忠赶紧又继续表忠心,宽慰皇帝:“陛下不必忧心,臣以为谋反的只有安禄山一人,他手下的将士尽受皇恩,绝不会和他同心同德。陛下,安禄山孤家寡人,臣以为他翻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文武百官听了直皱眉头。
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嘛!
要说受皇恩,有陛安禄山受的皇恩更重的吗?
人家受到的皇恩,全天下没几个比得上,他不照样反了?
这个时候还给皇帝错误信息,这能解决问题吗?
李俶当即说道:“杨相国此言差矣!安禄山经营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他手下的将领皆是番将,全由他一手提拔,可以说难有间隙的。”
说到这里,他拱手道:“皇爷爷,断不可掉以轻心啊。”
李隆基继续沉吟。
便在此时,李隆基的六子,荣王李琬眼睛扫过一言不发的三哥,太子李亨,忽然列步而出,拱手施礼道:“父皇,正如奏疏所言,安禄山领三镇起兵,十五万叛军直指黄河,河北局势已乱,儿臣自请,与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一起率军赶往洛阳,阻敌于黄河北岸。”
“好!不愧是我李家人!”李隆基大喜。
太子李亨微微一震。
李俶也微微皱眉。
东宫本来想趁着机会,为国奋战驱敌,以坐稳太子之位,可不是给六叔送助攻的。
而杨国忠更是心中微震。
他揣摩皇帝心思打压太子,攻击安禄山,那是他身为宰相的职责。
可不是结好什么荣王的。
要知道,荣王和寿王都是武惠妃所生,而寿王的上一个王妃正是……
所以,杨国忠赶紧道:“荣王殿下太过意气用事了,老臣以为不然,我大唐太平盛世已久,百姓看见烽烟就金黄试错,四处逃难,臣以为现在主要是安抚百姓,况且现在河北有地方军守,洛阳稳若泰山。”
李婉语气澹澹:“既然如此,那不如请杨相国前往河北,安抚百姓。”
杨国忠忙道:“老臣乃是文官,岂能前往河北前线……”
“好了!”李隆基打断道:“朕意已决,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高仙芝、封常清连忙挺身而出,和李婉一起躬身行礼:“臣等遵旨。”
他这个安排,很是恰到好处。
高仙芝出身西北诸军,和哥舒翰等人受玄宗义子王忠嗣提拔,和太子李亨关系不错。
而封常清史杨国忠提拔的人。
再加上李婉不属于任何派系。
这三方势力,互相制衡,军队就能控制得住,不会被太子全部拉拢过去。
到了这个时候,李隆基还想着制衡太子。
或许在他眼里,大唐名将辈出,对付一个胡儿安禄山,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是谁能想到,只过了一天,将士们还没出发呢,荣王李婉薨逝了。
不过不要紧,高仙芝和封常清才是帝国柱石,李隆基立刻派出监门将军宦官边令诚,监视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