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几年,县里面又换了一位县太爷,名字叫做汪宗翰,是个进士出身。王圆篆再次来到县衙,送上一沓经文。汪宗翰还是给了王圆篆报告上来的情况一定的重视,亲自带着几个小卒,骑马去莫高窟看了看。这位县太爷收走了几卷经文,留下话让王道士自己保管经文,这件事情也没了下文。
王圆篆两次见找县衙门没什么希望了,于是就骑着驴,带着两个箱子的经文,单骑800多里地,冒着被狼群吃掉的危险,来到了肃州,找到了道台老爷。
道台比县令高了好几个级别,是四品官。可是这位道台老爷,也不重视王圆篆反映上来的情况,随意看了看这位道士送上来的经文,就打发他走了。
王圆篆仍不死心,还给当时统治着大清朝的慈禧老佛爷写了匿名信。那个时候,清朝已经摇摇欲坠,清廷当然没有闲心关心这些。这封信自然也就泥牛入海了。
就这样,心灰意冷的王圆篆道士,只能在莫高窟独自守候着这个被当时的国人遗忘的地方了。
“你不睁眼看世界,世界却在看你。”时间来到1907年,莫高窟迎来了一位野心勃勃的探险家,来自英国的斯坦因。
斯坦因来到敦煌,见到王圆篆之后,对这里的经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斯坦因并不会说中文,因此雇佣一位蒋师爷做翻译。这是王圆篆第一次接触外国人,他还是比较抵触的,为了获取王圆篆的信任,斯坦因绘声绘色地向王圆篆讲述了一个所谓的“玄奘从印度取经,而我是来中国为印度取回真经的,因为印度的经文都已经遗失了,只有中国有”这个奇葩的故事,却骗取了王圆篆的信任。
斯坦因最终以200两马蹄银的价格,窃取莫高窟经文二十四箱,佛画,刺绣等五箱。
斯坦因带着这些战利品,一回到英国,就轰动了西方学术界,第二年,另一位野心勃勃的探险家来到了中国的敦煌,他就是法国人伯希和。
伯希和对中国文化是有很深的研究的,他本人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这也让他在和王圆篆沟通的过程中非常顺利。伯希和在藏经洞中仔细审查了三个星期,然后搜集了堪称精华的经文10000余卷,以白银五百两的价格把这些经文带到了法国。由于伯希和精通汉学,所以伯希和带走的这些文物价值远远超过斯坦因。
1909年,伯希和再次造访中国,在北京,他会见了国学大师王国维,罗振玉等人。自鸣得意的伯希和,不经意向王国维,罗振玉这些人,展示了一本从敦煌得来的珍贵文物,这才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对敦煌的关注。
王国维等人立刻向朝廷上表,请求朝廷把敦煌莫高窟内的文物全部收集到北京来,以免被西方探险家劫掠或是遗落民间。由于王国维,罗振玉都是国学大师,朝廷也比较重视他们反映的情况,他们下令甘肃地方政府把莫高窟内的文物收集运到北京。
由于西方探险家来莫高窟的时候,王圆篆是拿到银两的,可是朝廷没有任何银两给他,于是王圆篆就私藏了很大一部分文物。被朝廷带走的文物,从甘肃走到北京,每到一地,都会被地方官员私藏一部分,到达北京的时候,只有8000多件,现在都被收藏在国家图书馆内。
而被法国人伯希和带走的文物一万多件,都被收藏在法国国立图书馆内;英国人伯希和带走的文物,则流入了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珍藏的中国敦煌文物,共计13700多件,是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虽然清廷名义上把敦煌文物收归国有了,但是实际上很多都被王圆篆私藏了。之后多年间,斯坦因和伯希和都曾经故地重游,此外还有日本人橘瑞超,俄国人奥尔登堡,美国人华尔纳等人接踵而至,敦煌莫高窟大量海外流失,日本,俄国,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地的博物馆,都藏有大量的中国文物..。
西方国家博物馆一直标榜中国的文物在他们的土地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这不过是在牵强附会罢了。类似于斯坦因,伯希和,橘瑞超和华尔纳这些强盗般的探险家,在移动文物的时候,都对莫高窟文物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如今的敦煌莫高窟,只能通过那些伤痕累累的墙壁,诉说着近代史上遭遇的不幸..(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