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正味记 > 第二十九章 油泼豆莛

第二十九章 油泼豆莛(2 / 2)

赵二太太向赵老太爷问安回来,摆了饭,才入席,外头便有人道:“太太,五姑娘同七姑娘来了。”

“快叫她们进来。”

赵希筠领着赵希筱端了东西进来,将手上的食盒交给金莺,向赵二太太问安。

赵二太太笑道:“你不在老太爷跟前伺候上我这做什么?”

赵希筠道:“爷爷方才听说太太吃斋,命人做了菜叫我送过来。”

“是什么?”

“油泼豆莛。”

只见翠绿色的盘子里,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堆晶莹透明的长丝,清清爽爽地。

赵二太太夹了一筷子尝了,含笑着点点头:“很好,替我向老太爷叩谢。陪我一同用饭可好?”

“太太赐饭原该领受,只是在爷爷那已然用过。”

赵二太太点点头:“是了,我忘记了,你一向是伺候老太爷的。你快些回去吧,我这没什么事,待会儿要念经,你定不耐烦。”

赵希筠本想直接走了,却瞧见赵希筱仍旧垂手站立在一边,轻轻地扯了扯她,却瞧见她仍旧不动。

她悄悄地瞧了赵希筱一眼,却发现她满眼祈求的眼神。这……赵希筠突然明白了,她这是还没给赵二太太问安,而且要在赵二太太跟前伺候的。

她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得垂手站在一边等待。

赵二太太用了几口粥,瞥了赵希筱一眼,放下调羹道:“你还站在这里做什么?还不同你五姐到老太爷那去?”转身问道,“寿哥可醒了?”

赵希筱弱弱地应了声,这才跟着赵希筠下去。

赵二太太冷眼瞧了两人出去,冷哼一声,推了饭,要了水漱口,拭唇,让金莺溶月等人吃饭,自己却去了佛堂诵经。

金莺溶月彩云外加另外三个大丫鬟围着桌子坐下吃饭。

盛粥的玉簪儿道:“溶月姐姐先前把王厨子做的菜夸的天地绝无,我看太太就动了一口。定做的不怎么样。”

彩云本想反嘴,不过太太的确没吃两口,也不好说,只是暗自喝粥。

玉簪儿见彩云硬压了火,心里越发地痛快,笑着道:“姐姐要好好尝尝咱们的菜。过了这山才知道还有另一山高不是么?总是吃一家的菜,哪里知道别家的好,总要尝过才知道哪个是真的好!”

金莺瞧着玉簪儿越说越不像话,呵斥道:“你还不去伺候太太诵经?在这里做什么?”又亲自尝了赵老太爷命人送来的油泼豆莛。

尝了一口,只觉得口里阵阵爽利,点点麻麻的,混着豆芽的清香实在是绝妙,她不禁又尝了口,问道:“这真的是那个王厨子做的?”

溶月点点头。

金莺又吃了口,有些不好意思道:“年初衍圣公长孙生了,衍圣公府上大摆宴席。其间就有这么一道菜,说是皇帝吃了都赞不绝口的。那个味儿竟跟这个才不多。”

溶月同彩云互相对望一眼,只觉得金莺说的夸张。玉簪儿却是一张嘴不饶人,笑道:“我才不信。衍圣公府上是什么,怎么会跟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厨子做的会差不多?姐姐又说笑。”

坐在一边的大丫头金燕听了,夹了一筷子送进口中,忙点点头:“是了,就是这个味儿。睐婶子学了好些日子都做不像。我记得衍圣公府也叫油泼豆莛。”

金莺点点头:“是了,就是油泼豆莛。”

彩云羡慕地道:“姐姐还去了衍圣公府?我常听老太爷说衍圣公怎么样怎么样,是什么万世师表。衍圣公的学问真有这么大?”

金莺金燕几个大丫鬟笑地俯在桌上不同,末了抹了眼角的泪道:“亏你还是在三少爷跟前伺候的,衍圣公都不知道。”说着将孔子的事简单说了,“宋代的皇帝封了孔圣人的嫡派后嗣为衍圣公,一直沿用到现在。如今是第六十七代。”

彩云自己也笑了:“我是说,这都多少年了,衍圣公怎么还活着,莫不是个活神仙?原来是这样。皇上还去他家么?”

金莺笑着点点头。

“姐姐们可是见了大世面,不像我们成日里缩在这小地方。”

金莺不以为然地道:“这叫什么大世面,我说京城才叫大世面呢。”她不禁有些好奇,“看来这厨子还真不是一般人,这衍圣公府上的菜听说是代代相传,是不外传的,他居然会做,难怪他那么大的架子。”

溶月抿口笑了:“王厨子的架子并不大,只是旁人架子大。若是不忙的时候,请他做几个菜,他也是会做的。”

彩云听得金莺金燕二人的话,得意地朝玉簪儿笑了笑,道:“是了。过了这山才知道还有另一山高不是么?总要尝过才知道哪个是真的好,是么,玉簪儿?”

玉簪儿顿时气得鼓鼓地,甩了帘子出去。

油泼豆莛:就是油泼豆芽。孔府菜。即选上好的绿豆芽,去头去尾,放在漏勺里,用炸过花椒的热油淋在上面,再撒盐入盘。相传乾隆皇帝很喜欢吃这套菜,此后成为孔府家宴的传统菜。(我记得中央台有个美食节目有教过这道菜)

绿豆芽是减肥第一选择,黄豆芽能抗癌。当然,豆芽也是提鲜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火锅店的三鲜锅里面喜欢放豆芽的原因。

今年过节送什么,送健康啊送健康,大鱼大肉的吃了一天,尝尝清爽的油泼豆莛真是享受啊~请给红包票票吧~(稍晚有新年加更~)(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重生做猫的那些日子 重生之末世女神 重生之末世女王 穿越修真界运气好亿点点怎么了 帝国娇花演绎法[星际] 万界聊天群:真千金狂赚百亿爆红 陛下驾到:偷心女王 小观音 从大明王朝开始横推诸天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