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好嘞!”
方默南在身后的储物柜里拿出一瓶果酒,给在场的女士们,少不了两个小家伙儿倒上一小杯。
铁蛋儿见能喝上一口白酒,‘滋溜’一口喝了,“咳咳……和二锅头味道没两样,都说它好喝,也就那样!”
“哎!铁蛋儿还真说对了,它就是老白干!但在与喝他的是什么人。”方默南点头笑着道。“而茅台酒在我们身边就很难说是酒了。在我们看来,这茅台就是面子,就是形象,就是关系,就是下级招待上级的心情,就是办事开后门的敲门砖,甚至就是想得到不法利益的金钥匙。正因如此,茅台酒在我们这里就不是随便喝甚至什么人都能喝的了,能喝起茅台酒的就是品味,就是一种身价,就是一种等级和分量。而很多时候更能显露出一种交往的隆重和体面的程度。因此,茅台与其说是一种酒,不如说是我们人际交往中的一个“身价证”。”
什么是御用,这就是御用。就像小品打工奇遇中,一沾上皇家御用,二锅头对着白开水,萝卜开会,都可以身价倍增。
“南南,说什么呢!别教坏小孩子。”老妈点着她脑袋道。
“到底谁是小孩子,我比她大哎!”铁蛋儿诧异道。
“呵呵……我们家南南是小孩子。”姥姥拍拍方默南的脑袋道。
铁蛋儿笑了笑,“不过方医生没说错,我大舅送礼也是茅台酒耶!”
“铁蛋儿瞎说什么?”连婶怒瞪他一眼道。
“小孩说的,无忌,无忌。”林老爷子说道。
无忌真的是童言无忌吗!这让方默南想起在纽约看到的奇怪现象,在纽约华人聚居区法拉盛,1000毫升装的同度数茅台价格为220至230美元,约合670元人民币。因海外茅台价格便宜,质量有保证,里面人头攒动,竞相购买,引发华人疯狂“扫货”热购反乡。
这有点儿像现在一个非常动听词语,那就是“出口转内销”,这样的商品虽然价格都比较高,但因为给不容易买到且质量又能保证,因此,能买到“出口转内销”的商品也是一种骄傲。茅台酒也开始“出口转内销”了,质量更有保证不说,价格还非常的便宜。
茅台尽管出口到了美国,然而还是在“内销”,真让人有些看不懂。出口产品,原本要赚外国人的钱,结果还是赚国人的钱,而且还让外国人从中捞一把,这事想起来就觉得憋屈。
其实道理很简单,茅台酒尽管很好很出名,但毕竟酒还是酒,外国人还是拿来当酒喝的。在我国这里几乎已经被神化了的茅台酒,外国人好像并不认账。因为在西方文化中,就也许就是一种能表示心情的也能让人激动的饮料。老美们不会提着两瓶茅台走亲访友更不会去巴结他们的上司和客户。在政府的交往中更不会把茅台酒定为“首长专供”或“会议指定用酒”,因为人家的制度不允许,人家再高的官员也不住一瓶茅台酒的分量。确切的说,茅台酒只有在我们的社会里能够大显身手,能够显现出它的价值,能放大它的价值,甚至连涨价都是“为了消费者的利益”。但在西方人的眼里,茅台酒却很快的的显露了它的原形,“茅台”就是一种很有名的白酒而已,味道如铁蛋儿说的一样,和二锅头没两样。
在国内,人们自己热捧,而出国转了一圈之后,受到热捧的还是我们自己人。在国内,买不起,买不到正宗的。而在国外,不仅买得起了,更全是“正宗货”,这样的情景真不知道我们该是自豪,还是尴尬。茅台酒味道很纯正,但如此的“出口转内销”茅台会是一种什么味道?它本来就是一种“老白干”。而是人们不仅在追捧它,更是在神话它。而如今已经走上神坛的茅台酒又开始戏弄甚至嘲笑我们了。而还有一些一边继续神话它,一边又在大掏社会的腰包,使茅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符号。
其实有些人心里明白,方默南他们指的是什么,畸形的酒文化,特别是官场的酒文化。
人们这么推崇酒还于国人在酒文化有关,咱们在酒文化中浸淫已久,一年喝掉一个西湖那是轻轻松松的,五千年的酒文化延绵至今,伴随经济的大发展而异常繁荣。
国人还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特别是在公款消费的助推下,官场上的饮酒之风可谓登峰造极,以至享誉华夏的茅台酒在后世已经跻身奢侈品行列。“酒兴”如此这般地畸长,并未使酒之文化气味愈来愈浓,反而使之与“文化”二字渐行渐远,与歪风邪气越走越近。如今在喝酒已成“重要工作”的某些官场,充斥其间的,是浓浓的腐败之味、乖戾之气、愚昧之态、谄谀之风。从“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到“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
酒要喝好甚至直到把人喝倒,才能显示热情。酒不仅被用来勾兑感情,还被用来勾兑业绩、利益、权力甚至情色。有这样一种“理论”:只要没把公款装进个人腰包,还不行吃点儿了,喝点儿了,有不少人对于在官场多年“吃了个肚儿圆”颇为坦然。
民谣可窥一二,“领导干部不喝酒,一个朋友也没有;中层干部不喝酒,一点信息也没有;基层干部不喝酒,一点希望也没有;纪检干部不喝酒,一点线索也没有。”
“公家出钱我出胃,吃喝为了本单位。”
“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同志要调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同志不能要。”
可是要知道酒可怡情,还亦可丧志。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