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哥哥的婚事——最好是在京里找的,但是——咱们家现在就要走了,你哥哥之前总说等他下次会试之后再考虑婚事。娘亲之前给他看好了两个人家,他这一拖,人家那边等不及便有了新的人选,我现在也是愁啊。”
子歌想到了自己记忆里,自己未来的嫂子——真是一言难尽。
之前子歌拿着自己的婚事拿捏嫡支,让自己家赶快离开京城外任时说的那些话,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要知道在原身的记忆里,在明年的时候,自己哥哥是考中了进士的。
说起来他们这一房在勋贵里也算是毕竟另类的了,自己祖父早年就是勋贵里难得的读书人。
祖父是家里的小儿子,最是得家里长辈疼爱,因为自小就表现的聪慧,所以小时候家里就凑了钱给他去读书了。
因为那时候没有分家,所以自己祖父读书的钱,其实是一大家子所有人赚的钱,不患寡而患不均,慢慢的等其他几房有了自己的孩子,看着自己的孩子没能读书,自然也就不够高兴了。
这也是他们一房最开始跟其他几房关系不好的主要原因。
后来有了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父亲从小被祖父教导读书,可以说是勋贵家族里第一个高中进士的。
若是那个时候父亲肯跟其他几家联姻,那么他们这一房也能缓和跟另外几房的关系,但是——谁让他们家前面两代男人都是情种呢!
这下子——将人得罪了更狠了,之后遇到要给王县伯找继室的事情,这不——自己这个身子的原主就被人给推出来了。
其实说白了,也是给他们家一个教训。
后来自己哥哥中了进士,名次在二甲里还挺靠前,是二甲第六名,很不错的名次了。
然后,自己哥哥就被镇国公家的姑娘给看上了,人家哪位姑娘可是老镇国公二儿子家的姑娘,虽然在老国公死后被分家分出来了,但是那血脉可不是他们这一房能比的,人家血脉进着呢。
自家哥哥那时候刚刚中了进士,可不能出事,镇国公家的姑娘他们不敢拒绝,最后只能娶进门来。
然后——一家子的生活就开始鸡飞狗跳了起来。
想到原身记忆里她那永远都显得很疲惫的哥哥,子歌觉得——他们还是赶快离开,然后早点给自己的哥哥定亲的好。
“娶妻娶贤,哥哥又是自小读书的,这人选最好也是读过书的姑娘,勋贵家的姑娘性子都高傲,对于咱们家这样的人家来说,勋贵人家的姑娘从来都是一个好的选择。还不如找些清贵人家——只是——现在本朝刚建朝不久,前朝就开始存在的那些清贵人家都是世家大族,怕也看不上咱们——这——倒也是个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