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能跟住,但是抽不了头,这怎么听怎么都感觉好像那么熟悉呢?
只不过和18年不同的是,现在的红牛是可以正面跟梅赛德斯掰手腕的。
当年的小红牛只是勉强在多弯赛段稍微有点优势可以跟住节奏,还必须得借用DRS和尾流才不会被当场甩开。
但现如今的红牛尤其是在中高速弯部分的优势相当明显,所以才能在尾速每小时落后十多公里的情况下依旧牢牢保持在同一竞争区间内。
别看前面束龙的超车一直没有成效,但事实上博塔斯防守得也是满头大汗。
不但被迫释放了大量的电池电量,就像是在汉密尔顿步步紧逼下的维斯塔潘一样,博塔斯也因为频频走晚刹防守线的缘故,即便有处于干净空气中领跑的优势却也出现了很多预期之外的胎耗。
都不用车队向他反馈红牛那边的战术变更,博塔斯很快便感受到了来自身后赛车那截然不同的压迫感。
束龙极其灵活多变的驾驶风格不仅仅成就了他对于赛车极其出众的适应能力,同样也带来了他在攻防过程中诡变难测的特点。
通常来说根据每名车手个人的习惯以及赛车特性的不同,大家对于一条赛道做出的最优解自然也各不相同。
哪怕是同一个弯角,或许有的车手就觉得该那么跑,但换一个人来用完全相同的赛车条件可能也无法复刻出相同的速度,反而换他熟悉的跑法之后还能变得更快。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赛车运动之所以还没有演化为让一堆AI按照既定好的代码僵硬运行的程序,就是因为目前的赛车运动依然是一项建立在科学理论体系之上,却又极富车手个人主观感性色彩的运动。
但就是因为这所谓的个人主观感性色彩,通常来说每一名车手都会形成自己相对固定的一套驾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