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府主人不在,只居住谢知珩一人,他位高权重,情绪不稳时压得屋内外所有宫人不敢低声语,宫人默默弯腰低伏,无声息伺候储君,维持晏府日常。
素日里贴身伺候殿下的李公公也不在,被殿下派到皇城内,以内监总管身份,掌控宫城安全,又跟在太孙身边,兢兢业业培育太孙。
往常,殿下一有不满,起了小性子,都能被李公公安抚下去。李公公倚老卖老,时不时不在意殿下无厘头的举止,也在殿下情绪不稳时,站在所有宫人前头,以一人之力,抵挡殿下的怒火。
李公公不在晏府的日后,整个晏府,所有宫人皆不敢直面殿下。
暴烈时,癫狂时,殿下难以控制情绪时,被头疼折磨得几近崩溃时,他要么把自己埋在衣裳堆里,要么走出床榻,取屋外一根枝条,或拔出侍卫匕首,肆意折腾自己。
折腾得殿下一身伤,那血红的衣袍更显艳丽,血腥味充斥整个房间,连熏香都遮掩不了。
宫人眼清目明,殿下拔剑时,往往随机走向近处的某个宫人,扬起长剑,是去夺她们性命。幸殿下清醒及时,收回长剑,只割伤自己,不去伤及他人。
或是清醒,或是癫疯,宫人不知殿下是否被这般反复无常逼疯,她们倒是快先要被逼疯。
宫人齐齐在心里默念,期待李公公速速回来,渴求郎君从荆州回来,回京述职。
殿下也非日日刻刻都在折腾,他也有一息安静,若巧逢玄鸦降至,那整日都不会有癫疯模样。
玄鸦亲送远在荆州的人日日写来的书信,谢知珩展开,有时是遇到难题,有时是一两句诗,有时是抱怨,有时是荆州美食的分享。书信里说尽了他的欢喜,说尽了他的思念。
偶尔书信里提了下那地理志,晏城人在荆州,心却念着大理寺内同僚,便问问谢知珩,同僚有没有过府来取刊印后的地理志。
他的话语里顺带着炫耀,炫耀殿下对他的爱意深深,不在言语中,只在行动中体现。也因着这份爱意,晏城没将地理志借与他人,而是贴身携带,性懒或疲倦时,会打开地理志,不看内容,只专注殿下闲时写的朱色批注。
从纸笔中传递来的爱意,若温柔的春风,扫去谢知珩一日的癫狂,抚平他眉眼的痛楚。
那爱意,又与着屋外的花草,与着被宫人修饰过的草木,再复一番好春景。谢知珩将满腹思绪,满腹苦恨,抵着尺寸信纸,吞了回去。
只有谢知珩情绪和缓时,宫人才敢探身凑上前去,递来一封请柬,前来拜访的请柬。
谢知珩懒懒抬起眼眸,接过请柬翻开。
送信人是晏城在大理寺的同僚,尚书令的侄子,以及那位女主。
他们过府的目的也就一个,来取晏城在信中所写的地理志复刊本。
以往陶严他们来府,都无需递交请柬,好友之间没过多琐碎礼仪,太失友情,太显陌生。
可晏城已然离京,府上只一位主人,陶严他们怕贸然过来,刷新位顶顶顶头上司可不好,冒犯到太子不行。是这般,他们才递出请柬,请过府来。
“郎君可有嘱咐?”谢知珩问。
宫人:“郎君离京前有过言语,说陶主簿会到府上来,不用阻拦。”
“那就让他们进来吧,别引到寝屋这儿。”
谢知珩起身离开,不再去想这一院人造的春景,撑着疲累的病躯,踩过伤口流下的血迹,回了屋。
若是储君在院外,他们怕是会担心受怕,入好友屋跟进牢狱般,日后恐也不会再来,郎君怕是会少了几位能交盏共饮的友人。
谢知珩忽觉好累,冬日里他浑身冰凉,再美的春景也是虚假,他依旧被困在过往,逃脱不了,被困在熹始十九年间,得不来安稳,得不来圆满。
第60章
“去晏大人家里取东西, 为什么还要递上请帖?”
钟旺很是不解,凭晏城与陶严之间亲密的同僚兄弟情,上友人家, 不是想去就去, 不想去直接呼懒得起吗?怎的还需上递请帖, 得主人家回复, 才堪堪入府去。
陶严揉揉眉心,因晏城出京, 大理寺所有业务全堆在他身上, 夜晚还不得休息,要辛劳为三位考生辅助功课, 助她们明经有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