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2 / 2)

晏城想,爸妈也是愿意看到,他有了共话白首的爱人。

父母在,是有大家。爱人在,是有小家,他不过是弃大家为小家罢了。

晏城:“我对陛下的爱,不会比陛下浅。”

爱意深深深几许,情意缠绵得几日,晏城想今宵不想过往,想春宵不想未来。

大朝会过后,官员有几日沐休,有几日与家人团聚。

盛朝不苛待官员,与唐朝有几分相似,给与官员的假日不少,暮春后是夏至,夏至日有三天假期,并着旬假,放得也就更多。

古时没有调休一词,逢假就放,让官员能兼顾工作与生活,多与家人团聚,多有私聚酒席。

帝王也有休息日,谢知珩懒回宫,便同晏城待在晏府,抬眸赏庭院蓊蓊郁郁的树林,垂眸听晏城在耳旁说,他荆州行看过的风土人情,荆州的巫文化,荆州不散的神鬼传说,荆州的赶尸归家习俗……

他像个背包客,旅行回来,兴致勃勃与家里人分享旅途遇到的所有好玩有趣的事。

谢知珩是个很好的倾听者,他善于倾听。

无论是群臣的争吵,还是晏城的叨叨数语,他都耐心听着,偶尔会说些地方官员在请安奏折上写的,为晏城补充。

沐休日闲适地过,谢知珩在晏城的陪伴下,有了几日不苦熬自己的夜晚,有了几日情爱夹杂的夜晚,有时也非夜晚,白日也得。

无案牍之劳形,非紧急奏折,仅请安与弹劾奏折,谢知珩皆抛在脑后。

吏部明经授官一事,他也不急,等授为京官的潮流散去,等吏部出台具体授官标准,那些官员自会消去热情。

余下烦恼百官的,也只有晏城回京后的处置,受帝王宠爱的状元郎,要归向何处?

吏部递交给谢知珩的官署太多,有时谢尚书脑子不清醒,居填上个御史台来!

谢知珩当时就让李公公把奏折打回去,又恳恳切切与谢尚书说,要妥当安排。

言官是一把双刃剑,谢知珩喜极,也烦极。

喜他们善以己身为利刃,悬挂在每一位京官头上。烦他们太过偏激,太过矫正,日日奉上的奏折都能堆成几座山,谢知珩看得心烦。

吏部举荐太多,谢知珩也难以抉择,恰好晏城回京,又伴在他身侧。

谢知珩问:“郎君还想待在大理寺吗?”

谢知珩先是将范衡升为刑部侍郎,大理寺被殷少宿执掌,为晏城留有寺正职的一事说出,他又问晏城,可想留在大理寺?

大理寺人不多,官场交际也少,晏城也熟悉大理寺,也知同僚上司性子,他或会想继续留任。

晏城被谢知珩初问时,有留在大理寺的念头,得知殷少宿为大理寺卿后,他顿时打消念头。

殷少宿性子严肃,为寺正时就爱抓考勤,日日在大理寺外逮迟到的人。

以往有范衡替他分摊殷少宿怒火,这下范衡去了刑部,整个大理寺没人压得住殷少宿,虽说本来也没人压他。可若要留任,往后的悲催日子,晏城一想便觉两眼发黑。

晏城恹恹:“怎大理寺卿就轮到殷大人了呢!”

每每被殷少宿逮住迟到,晏城那一日上值的心情都不佳,虽无扣俸禄之罚,也无御史弹劾之祸。但大学时养就的学生心态,让他对迟到被上司逮住,仍心有余悸。

晏城不愿选,也懒得去选。

他抱住谢知珩,埋在人颈窝,闷闷地回:“陛下为我挑选吧,我相信陛下不会苛待我。”

谢知珩垂敛眸眼,思绪为之飘远,去想吏部奉上的官缺名单,去为他,选一适合晏城性子的官署。

郎君性懒,他该为郎君,择一好去处。

第74章

吏部任书未下, 晏城回京述职后,本想卸任巡按御史一职,但御史台竭力争取, 说尽无数好话, 以名声担保。

若晏城仍担任御史一职, 他们御史台绝不弹劾他, 哪怕月月弹劾份额有剩,绝不会笔尖朝向自己人。

晏城琢磨想想, 钱包有新帝补贴, 也架不住这些御史弹劾。

且,他离新帝最近, 也在新帝批阅奏折的案几上,见到成堆的弹劾奏折。

那数量, 不管是七品小官,还是正二品鸾台宰相,都得心惊惊,不敢高声语,恐被这些豺狼似的御史逮住,好一顿弹劾。

晏城思考过,思索许久, 在御史台的劝阻下, 在李公公的劝导下, 他暂未卸任巡按御史一职。

沐休日后,晏城不好意思再待在家中, 收拾收拾,往大理寺走。

夏日正是农忙时,晏城走去时, 听不少同年说,有些官员夏至日没过完,又向吏部请了农忙假,赶着回去帮耶娘整理农田。', '。')

最新小说: 嫁给病弱将军后(双重生) 叛逆顶流的病弱亲姐 位面餐厅从大秦开始 穿回古代卖盒饭[美食] 许愿暴富但穿成渣A 穿成末世炮灰引诱疯批女主 高冷美人被迫忠犬[快穿] 恋爱脑是人外攻最好的嫁妆 娇软人鱼但本体是小海豹 庶长子[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