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这下好了,六丫算是在于家站稳脚跟了,我也放心了”,徐氏喜不自禁。
张氏也忍不住跟着露出笑容。
英娘生产这事儿还得及时往临安送信,毕竟她是大房的儿媳妇,自然应当跟大房那边说一声,看看接下来的满月宴是怎么办。
有下人跟着伺候着,吃的好睡得好,加上有了儿子后心情也放松了,英娘在坐月子期间,没几天竟然还胖了不少,孩子也褪去了刚出生时皱巴泛红的样子,长得白白嫩嫩,胳膊跟藕节似的,一看就知道喂的好。
大房那边李氏收到信以后自然是高兴的,毕竟孙子不嫌多,都是自家的血脉。
本想带着男人儿子一道去临安看望英娘和刚出生的孙子,顺道接两人回来,在临安摆满月酒。
谁知道临动身的时候,梅子也发作了,生了一天一夜,才生下一个女儿。
李氏虽有些失望,但到底梅子前面已经生了一个儿子,还算能接受。
现在条件好了,不像以往在乡下,生完就得下地干活,不说坐全月子,给梅子坐个半月子还是要做的,这点李氏还是有分寸。
张氏和张老头都不在,没人能搭把手,三房更是指望不上的。
伺候产妇和奶娃娃最是要用心,总不能这一摊子事都压在二柱媳妇儿头上。
李氏权衡一番后,最后只能给徐氏这边回信,说明了情况,等梅子坐完半月子以后,她再带着大柱和张老大一道去慈县接英娘回来。
这种事也是赶巧了,徐氏收到信以后气归气,也只能等大嫂半个月以后过来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