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揭晓!蒙骗全天下的,摇光隐藏最深的秘密!
马清风灭门案,一直以来在所有人心里,默认的幕后之人,都是李世民。
即便不是李世民亲自出手,也是他的意志,驱使手下人所为。
正因此,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的一些旧部,才不愿归顺李世民。
不是他们不愿承认成王败寇的事实,而是一想起马清风灭门案的惨状,他们就不由担心,自己会是下一个马清风。
李世民在还是秦王,还要受到李渊和李建成制约时,都会做这等泯灭人性之事,他现在已经是皇帝,若对他们不满,又不愿名声受污在明面上处理他们,那再次制造另一个马清风灭门案,又有何难?
毕竟那时,他还要担心被查出来,现在,谁敢去查身为皇帝的李世民?
若李世民只是对他们本身不满,明面上或许贬谪,最严重也就是只杀一人就够了,可若是重现马清风灭门案,那便是血脉断绝,举家皆亡!
这种情况下,他们哪里敢赌?
这件事,已经成为了所有人心中公开的秘密,也因此,即便不是李建成旧部的人,也都会对李世民的狠辣手段感到畏惧。
刘树义从原身记忆里知晓此事时,并未对此感到有什么问题,毕竟哪个帝王,不是从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谁的手上会干净的一滴鲜血也不沾?
可是,此时此刻,他却因安庆西的话,突然得知,这一件众人默认的案件,竟然还有转折时,那事情就完全不同了。
若自己没有判断错误,马清风灭门案的背后,乃是浮生楼与摇光所为。
那李世民,可就相当于为他们背了足足两年多的黑锅!
并且这口黑锅,李世民无论怎么解释,也不会有人相信,甚至他估计杜如晦和房玄龄这些人,也都在心里认为这是李世民暗中筹谋的。
在夺嫡之争白热化阶段,李建成心腹惨死,李世民心腹替换,谁来想,都会认为这是李世民的手笔。
这可真是跳进黄河里也洗不清。
刘树义估计李世民可能恨得牙都要咬碎了,身为堂堂大唐皇帝,竟然要为那犯下罄竹难书罪行的凶手背锅,还没法自证……
想想还真够憋屈的。
但也正因此,若自己能侦破此案,抓住摇光,为李世民洗刷冤屈,那功劳,恐怕会超出自己想象。
更别说,若此案能够真相大白,让息王旧部化解与李世民之间的误会,也许还能促进李世民收服息王旧部的速度,让河北道更加安定。
这样一来,那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功劳了!
也许,这一个案子,就能直接让自己奠定郎中之争的胜机!
想到这些,便是沉稳如他,一时都不由心潮澎湃。
同时,也对摇光的阴险狠辣,了解更深。
摇光只凭一个案子,就让李世民与李建成一派,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更是让李建成毫无顾忌的对李世民出手。
不过,按照浮生楼的目标,摇光当时估计只是想增加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让二者之争更加厉害,从而引起大唐内部动荡,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积蓄反唐复隋的力量。
但摇光估计怎么也想不到,李世民会那般干脆,见形势不对,直接发动玄武门之变,一举成为皇帝。
可马清风灭门案还是对李世民造成了影响,以至于现在,河北道都仍不安定。
“呼……”
刘树义轻轻吐出一口气,马清风灭门案的来龙去脉,他算清楚了,那接下来,就是寻找线索与证据,揪出摇光!
他看向顾闻,道:“若本官没记错,马清风灭门案发生时,第一个接到报案的衙门就是你万年县衙,对否?”
顾闻没想到刘树义竟还真关心起两年前的悬案来,难道刘树义不知道这个案子与陛下有关?他该不会找死要把陛下的罪名坐实吧?
顾闻心里发紧,生怕自己受到牵连。
他咽了口吐沫,道:“是,当时还是下官率人第一时间赶赴的马府。”
说着,他又忍不住道:“刘员外郎,此案虽说是悬案,仍未破解,可是……大家都明白它是怎么回事,员外郎若想查案立功,还有很多其他悬案可以调查,这个案子下官觉得不太适合员外郎去查。”
他觉得自己已经提醒的很明白了,可刘树义却仿佛没有听出他的言外之意,闻言只是淡淡道:“那就说说你到达马府后,见到的情况。”
“刘员外郎,您没明白下官的意思?”顾闻不由再度开口。
刘树义平静的瞥了他一眼,道:“我想,是你没有明白本官的意思,本官让你讲述案情,不是让你来替本官决定我要做什么。”
这话已经是很明显的警告了。
顾闻听得心里不由一颤,连忙下意识低下头。
他觉得刘树义疯了!
明知道陛下就是马清风灭门案背后的人,竟还敢去查!
以刘树义的本事,万一真的查到些什么,难道真的要让陛下认罪不成?
刘树义到底怎么想的?查案查的多了,真以为自己就是青天大老爷,完全代表正义?什么真相都敢查?
真是一个愚蠢之人!怪不得这些年过的如此凄惨,刘文静死后,不赶紧向裴司空摇尾乞怜,还要坚持那所谓的尊严,专门与裴司空作对……若刘树义聪明点,早点向裴司空低头,或许就不会有这次郎中之争,早就成为五品郎中了。
顾闻心思百转,但刘树义刚刚敲打过他,他也不敢公然忤逆刘树义。
最终,他只想到一个法子。
那就是让所有人看出,自己是被刘树义逼迫的,他根本就不想调查此案,他要让所有人知道,自己和这个案子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公事公办罢了。
这样的话,刘树义被李世民弄死时,应该不至于牵扯到自己。
而且自己还能暗中给钱文青传信,让他们知道刘树义在做什么蠢事,或许他们稍微帮一下刘树义,还能让刘树义死的更快。
想清楚这些,顾闻内心大定,他一副被迫公事公办的样子,刻意与刘树义拉开距离,道:“万年县衙有此案的卷宗,下官为员外郎去取。”
说着,他便快步深入案牍库,来到一个架子前翻找起来。
看着顾闻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刘树义眼眸眯起,以他的本事,如何看不出顾闻的想法。
不过他并不在意,只要顾闻把自己需要的东西给自己就行了。
至于顾闻那刻意疏离,生怕与自己查案扯上关系的模样……只希望最后案子真相大白,陛下论功行赏时,他别后悔的拍大腿。
“找到了。”
没多久,顾闻就拿起了一份卷宗,快步返回。
他将卷宗递给刘树义,道:“刘员外郎,这是你需要的卷宗。”
刘树义接过卷宗,一边将其打开,一边道:“还请顾县尉为本官讲述下,你第一次抵达马府时的情况。”
顾闻先是露出为难之色,然后公事公办道:“下官所见,皆在卷宗之中……”
“嗯?”
刘树义深邃的眸子看了他一眼。
“不过下官可以再重复一遍……”
顾闻心中一紧,生怕刘树义没死之前,先把自己弄死,他说道:“下官记得那是武德九年的三月初六,下官刚来衙门点卯不久,忽然有人前来报案,说吏部马郎中宅邸出事了。”
“下官听闻此消息,心中一惊,不敢有任何迟疑,当即带人前往马府。”
“结果下官到达马府后,便发现马府的大门敞开着,整个马府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那样子,就好像马府空无一人一般。”
“下官连忙命人进入搜查,然后……”
他看向刘树义,脸上不由浮现出一抹凝重与惊惶,只是回想当时的画面,他的内心就无法平静。
“然后,下官便发现,马府的人,都死了。”
“他们皆被割断了喉咙,所有人的尸首摞在一起,堆起了一个尸首塔,鲜血从他们脖子流出,在尸首塔的下面,形成了一个宛若湖泊般的巨大血泊。”
“所有人的脸朝向外侧,他们将手向外伸出,就好像向下官求救一般……”
“但诡异的,是他们的脸上,竟都带着安详的笑容,那样子,就好似这死亡,又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一般。”
听着顾闻的讲述,赵锋和陆阳元不由感到头皮发麻,鸡皮疙瘩直往起冒。
赵锋虽然听父亲说起过马清风灭门案,但父亲了解的也不多,多数都是那捕风捉影的传闻,案子具体情况如何,他父亲也不清楚。
此刻一听,方知此案的诡异。
陆阳元更别说了,他地位低微,更不可能知晓这种级别案子的详情。
刘树义一边听着顾闻的讲述,一边快速扫过卷宗。
而后他微微颔首,看来此案给顾闻的冲击确实不小,使得哪怕两年过去,顾闻的记忆仍旧很是清晰。
他说道:“卷宗上记载,发现马府异常的人,是经常给马府送菜的菜农,你们可曾调查过这菜农的身份与行踪?”
顾闻点头:“自是查过,此人就是一个很普通的菜农,常年给许多府邸送菜,身份没有问题,案发当晚,菜农在村里忙活第二天要送的菜,村里不少人都能作证,行踪也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下官也打探过他离开村子的时间,又算了下他来到万年县衙报案的时间,基本上就是他抵达马府,发现异常,没有任何停留便来衙门报案的时间。”
刘树义微微颔首,看来这个菜农确实只是因为送菜,发现马府的门没有上锁,好奇进入查看,这才发现了凶案现场。
他重新看向卷宗,道:“之后你们都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