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揭晓!前隋秘事!新的线索,钦天监袁天罡!
刘树义几人快步来到刑部大堂,便见一道身着绯色官袍,体格魁梧,蓄着络腮胡的身影,正坐在桌子旁打着瞌睡。
饶是刘树义已经多次见过王昆,可每次见到王昆那几乎能把官袍撑破的恐怖肌肉,都觉得王昆当错了官,他不该在工部,而该在兵部。
刘树义进入正堂,还未开口叫醒王昆,打着瞌睡的王昆双眼便猛然睁开。
他还没有完全清醒,可那双眼睛已然有如猎鹰一般的锐利的扫了过来,全身肌肉更是下意识绷紧,整个人几乎是腾的一下抓着桌腿就要抛掷过来。
“王侍郎!”
刘树义见王昆似乎要与自己拼命,连忙出声唤醒王昆。
王昆动作一顿,迷蒙的双眸顿时清明起来,看着右手抓着的桌腿,王昆脸色顿时一红,连忙将桌腿松开,起身道:“没吓到你们吧?我当年跟着陛下在战场上经历过一些危险,那些事虽然已经过去多时,但仍会不时在睡梦中出现……”
“刚才我有些分不清现实还是噩梦,还以为是那些突厥蛮子来偷袭我,差点做了蠢事,还望刘郎中见谅。”
战后心理综合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吗?
刘树义深深打量着王昆,之前与王昆见面时,王昆都十分爽朗,做事干净利落,刘树义并未感觉出他的精神方面有什么问题。
没想到,王昆的问题这么严重。
倘若刚刚不是自己察觉到异常,直接叫醒王昆,可能王昆已经在无意识状态下动手了。
王昆见刘树义十分严肃的盯着自己,心里有些发虚,他讪讪道:“我知道自己有时会分不清噩梦与现实,所以每次睡觉,都会单独一个房间,不许任何人靠近我,以免伤到他们,这次是特殊情况。”
“我这几日比较忙碌,晚上没休息好,原本只想稍微坐一下等你,谁成想竟是睡着了。”
刘树义见王昆紧张,以为自己因王昆的行为动了怒,他微微摇头,拱手道:“王侍郎多虑了,下官根本就不在意刚刚的事,只是王侍郎这种情况,可能对自己和身边人有些危险,所以下官为王侍郎担忧罢了。”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很严重的心理精神问题,若是不加以引导治疗,很可能随着一次次心理问题的加剧,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不过王昆已经察觉到自己的问题,且在积极寻找办法解决,这就比一般的战后心理综合症患者好很多。
王昆见刘树义担心自己,而不是畏惧自己,把自己当成一个随时失控的怪物,眼眸神色更加温和起来。
他笑着道:“刘郎中不必担忧,我这症状也持续半年之久了,到目前为止,都未曾发生什么意外,以后我会格外注意,绝不会伤害到他人的。”
我是担心你伤害到他人吗?我是担心你自我伤害……毕竟多数战后心理综合症患者,伤自己要多过伤害其他人。
刘树义想了想,看向杜英,道:“杜姑娘,以王侍郎的情况,你可有治疗或者缓解的方法?”
杜英沉吟些许,道:“恩师曾治疗过一个参加战争,最后断了一只手臂,整日闷闷不乐,并且多次想要自我了断的老兵。”
整日闷闷不乐,多次要自我了断……这正是战后心理综合症的典型特征。
“治疗结果如何?”刘树义询问。
王昆也好奇看向杜英。
杜英道:“恩师耗费了许多心思,以药物安神,慢慢让他对过去的事释怀,不过……”
她话音一转:“这人最后患了其他疾病,因病而亡,所以恩师究竟是否算治好了他的病,我也不确定。”
因其他病而亡,不是自尽,且已经开始对过去的事释怀,很明显效果相当好……孙思邈不愧是能够传世的药王神医。
刘树义道:“还记得你恩师的配方吗?”
“当然。”
“那王侍郎……”
“交给我。”杜英明白刘树义的意思,毫无拖泥带水的点头。
刘树义又看向王昆,王昆没想到困扰自己半年之久的问题,竟然还有解决的办法,他连忙向刘树义和杜英拱手,道:“若能治好我这噩梦,你们就是我的恩人。”
刘树义笑道:“恩人之称太言重了,王侍郎帮了我许多大忙,我来帮王侍郎,也是天经地义,王侍郎切莫客气。”
王昆哈哈一笑:“我从见到你的第一面,就知道与你交好,绝对没错,这不……现在就有收获了。”
王昆工匠出身,后又在行伍锻炼,最终来到工部,他的整个为官生涯,都是和一群钻研技术的工匠与爽朗直率的武夫相处,因此他没有其他官员的精于算计,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为人十分率性。
若换其他人,绝不会说什么与刘树义交好是为了收获的话,但他会说,且刘树义也不会觉得被冒犯,反而更觉得王昆直率无心机,更值得深交。
有了这次所谓的帮助,刘树义相信,他与王昆的交情会更深一步,这也算他极少的四品侍郎层级的人脉。
刘树义邀请王昆重新坐回,他不再耽搁,说回正题,道:“不知王侍郎深夜来刑部找下官,是为何事?”
王昆毫不墨迹,直接道:“还记得你让我帮你调查石碑的事吗?”
果然!
刘树义眼中精芒一闪,自己果真没猜错。
他说道:“有结果了?”
“算是吧。”
王昆说道:“那石碑的来源,我们通过对石料的比对,最终确定,它来源于泰山一带。”
“泰山一带?”
刘树义面露沉思。
王昆点头:“我们工部采集了各地的石料,基本上不会有差,在确定来源是泰山一带后,本官就去找了家在泰山附近的工匠,询问他们泰山一带,是否有一段时间,发生过石块切割之事。”
“他们回忆了许久后,告诉我,在前隋时,曾有衙门的人,封锁过一座山,不许任何人靠近,他们在那座山附近,曾听过敲击石块的巨大声响……待衙门的人离开后,有人好奇前去查看,发现那座山体少了许多石头。”
“不过那时他们认为衙门可能发现了什么矿藏,想要挖矿,因此采集了矿石回去研究,之后隋末动乱,也就放弃了挖矿之事,并未想过前隋朝廷那般大费周章,为的只是单纯的切割一些石块……”
前隋衙门……
刘树义眯了眯眼睛,这倒与浮生楼的身份对应上了。
一块如此大的石碑,绝非轻易能够得到,浮生楼一直隐藏暗中,绝不敢大张旗鼓安排那么多人切割石块……
若是前隋衙门所为,在大唐还未建立之前,这石块就已经出现了,倒是解答了他的疑惑。
只是,前隋衙门切割石块做什么?而且还那般隐秘,不许普通百姓靠近……
杜构似乎察觉到刘树义的疑惑,他低声道:“或许是当地衙门,想如翠华山神祠里的天降神迹一样,想制造祥瑞,歌颂隋炀帝杨广,从而获得杨广的青睐飞黄腾达。”
刘树义豁然开朗。
他毕竟是后世之人,很多思维仍旧保留后世的习惯,因此在古人为了晋升所做的蝇营狗苟之事上,反应总会慢一些。
毕竟他的所有经验和学识,都已将什么神迹祥瑞排除在脑后,不像是杜构,经常能在古籍里看到祥瑞,也偶尔能听到父亲杜如晦腹诽哪个地方官把陛下当傻子看,想依靠祥瑞平步青云。
而若是祥瑞的话,在真正降临之前,自然要保守秘密,免得被百姓传开,让杨广知道这祥瑞乃人为所造,到那时,别说飞黄腾达了,脑袋与身子不分家都算好的。
他向王昆道:“当地衙门后来有没有出现祥瑞?”
王昆摇头:“那些工匠并未言及此事,应该是没有。”
刘树义颔首,看来当地衙门还未来得及天降祥瑞,乱世就来了,最后他们费尽心思准备的祥瑞,落到了浮生楼手中,结果好端端的祥瑞,变成了针对李世民的灾厄神迹……
那么……浮生楼能得到这块石碑,是否证明,里面有人和当地的衙门有关?
毕竟除了衙门里的那些人,没有其他人会知道这人造祥瑞的存在。
刘树义眸光微闪,他沉吟些许,道:“王侍郎,不知这是前隋哪个衙门所为?”
“主管泰山一带的鲁郡太守府。”
“鲁郡太守府?”刘树义了然,又道:“不知当时的鲁郡太守是何人?”
王昆耸肩:“这我就不知道了,刘郎中若是需要,我可以帮你去问问。”
刘树义笑道:“下官确实很好奇,会是哪个聪明的官员,想要人造祥瑞。”
“那成,等我回去后,我问问当地的工匠。”
“多谢王侍郎。”
“小事罢了。”王昆摆了摆手,继续道:“知道了石碑来自鲁郡一带,寻找雕琢石碑的人,也就有了方向。”
“毕竟鲁郡太守既然选择通过石碑来呈现祥瑞,那就必然是确定有人能帮他把石碑雕琢出来,祥瑞之事不是小事,他定然不会相信外人,因此帮他的工匠,很可能就是鲁郡本地的工匠,或者鲁郡出身,与鲁郡太守有交情。”
“所以本官一边询问那些工匠,当地是否有十分出名的匠人,一边查询前隋留下的残破工部名录,看看是否有出身鲁郡的人,结果……”
王昆看向刘树义:“还真被我找到一人!”
关键的地方到了,这一刻,连刘树义都下意识屏住呼吸,问道:“是谁?”
王昆没有吊胃口,直接道:“出身鲁郡,后进入工部的匠人岳磊。”
“岳磊?”刘树义完全没听过这个人。
杜构和杜英也一脸陌生。
王昆道:“岳磊是当地有名的匠人,鲁郡很多贵族家宅,都由他亲自参与建设,后来隋文帝登基,广招人才,岳磊就被当地官府推荐到了工部。”
刘树义想了想,问道:“推荐他的人,就是那个鲁郡太守吗?”
“不知道。”
王昆摇头:“那个时候隋文帝也才刚登基,隋炀帝时期的鲁郡太守,肯定不是隋文帝时期的鲁郡太守,但我们能够查到的信息,只有岳磊被官府推荐,并未言及他具体被谁推荐……若是隋炀帝时期的鲁郡太守,当年也在鲁郡做小官,那确实也有可能。”
“不过这事已经无法调查,我也不敢确定。”
刘树义点了点头。
他说道:“这个岳磊……还活着吗?”
隋文帝时期进入的工部,那时年龄少说也得二十多岁了,到现在,时间间隔快五十年了。
也就是说,这个叫岳磊的工匠,现在至少七十岁。
这在寿命皆短的古代,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很少,更别说还经历过隋末的混乱时期,刘树义很是担心他是否还活着。
好在,王昆点了头:“活着。”
刘树义双眼顿时一亮:“他在哪?”
“就在长安城。”
王昆说道:“岳磊在工部做事,一直到隋炀帝迁都洛阳,他因已然在长安成家,不愿跟着去洛阳,便离开了工部,留在长安。”
“后来大唐建立,工部广招工匠,按理说以岳磊的本事,定然能进入工部的,但他那时已经年近五旬,身体精力大不如从前,再加上故意藏拙,也就没有进入工部,成为了漏网之鱼……否则我早就找到他了。”
刘树义并不在意岳磊是否藏拙,他只关心岳磊是否活着,是否需要自己耗费大量时间寻找,此刻得知岳磊活着,而且就在长安城,对他来说便已然是最好的消息。
他直接起身:“带我去找岳磊。”
…………
三刻钟后。
长安城南,昌乐坊。
刘树义等人停在了一座十分普通的宅院前。
宅院位置偏僻,面积不大,看样子也就是最普通的一进出院落。
但墙壁干净平整,院门也十分立整,给人一种虽普通,却并不颓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