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官场的学问,是时候去见妙音儿了!
李世民的封赏,完全出乎了众人的意料。
哪怕是刘树义,都没想到李世民会给予自己这般丰厚的封赏。
要知道,他才刚刚升任刑部郎中,满打满算,都不超过三天!
这么短的时间,就算他再立功,他觉得也只能算新官上任三把火,算是把郎中的位置彻底坐稳,顺便为接下来的晋升积累功劳。
却没想到,李世民竟直接将他的爵位给晋升了。
虽不是再度升官,可爵位的晋升,却不比升官差分毫。
他原本的爵位是正五品蓝田县子,现在成为了正四品蓝田县伯,自身的品级,直接到了正四品的行列。
除了自己在刑部的官职是五品外,自身的待遇,自己的地位,都到了四品侍郎一级。
再遇到魏谦这些四品侍郎,他们就不能如之前一样,以官威压迫自己了。
而且有了食邑,自身的钱财来源,也不再仅仅是只靠俸禄的死工资,还有爵位下户民的租调收益与部分田税。
可以说,李世民的这次封赏,是包含了地位、品级和收入的全方面提升。
其封赏之高,可见一斑。
刘树义知道李世民对饷银案有多重视,也知道自己揭开前三司高层的勾结后,李世民会有多愤怒,但他还是低估了李世民的重视与愤怒。
结果就是,连他都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愣了一下后,才连忙行礼谢恩:“谢陛下!臣必不负陛下厚爱,以后会更加竭尽所能,为陛下,为大唐效力。”
李世民满意的颔首:“朕相信你。”
这话一出,文武百官看向了刘树义的眼神,既是充满艳羡,又是无比火热。
之前刘树义晋升郎中时,他们就已经知道刘树义有多受陛下看重,郎中必不是他的极限……可现在他们才明白,自己完全低估了李世民对刘树义的看重,以及刘树义的未来。
哪用得着以后啊,现在刘树义的身份,就已经超越了郎中!
这样的新星,再不抓紧与之结交,以后恐怕就没资格了。
而裴寂,则是紧紧地低着头,不敢让任何人看到自己的表情……他怕自己维持不住脸上的表情,他的牙齿都要咬碎了。
刘树义竟然爵位又一次晋升了!
而爵位代表的是李世民的看重,随着刘树义爵位的晋升,自己再想对付刘树义,就得更多的考虑李世民的心思,如若不能一招制敌,让李世民也无法护住刘树义,便不能再轻易出手。
否则……后果难料!
侍御史朱勋脸色已经惨白的毫无血色,虽然所有人的视线都在刘树义身上,无人关注自己这个刚刚的跳梁小丑,但他深知官场的冷酷,随着刘树义被李世民的更加看重,其他官员必然要想办法交好刘树义。
如何交好?
为刘树义对付自己这个品级不高的御史,就是最简单的办法。
他已经能够想象得到,未来自己会遭遇多少官员的弹劾与敌意了。
至于杜如晦,沉稳的他此刻都忍不住咧开了嘴,他现在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几辈子的善人,才得来的今生遇到这样一个女婿的机会?
李世民视线扫过文武百官,将他们脸上的表情一一收归眼底,声音更加威严道:“接下来,是吴辰阳等人的处理。”
听到这话,刚刚还满心感慨的文武百官,霎时间心神一惊,只觉得整座大殿的温度都瞬间下降了一般,让他们下意识屏住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然后,他们就听李世民语气漠然道:“前三司高官,为一己之私,无视大唐律例,彼此勾结,残害忠良,致使中郎将冯木等百余人惨死,千余人被流放,其罪天理难容,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即刻起,废除所有人官身,贬为平民,关入大牢,秋后问斩!”
这还是刘树义自穿越以来,李世民第一次直接做出处理结果,而不是三司商量后给出结果。
由此便可看出,李世民对前三司高层的勾结,有多愤怒。
文武百官噤若寒蝉,皆低着头,没有任何人敢说出一个反驳的字。
哪怕是裴寂,也只能死死地握着拳头,连头都不敢抬一下。
朱勋等平日里最难缠的御史,也都没有任何一人,再敢为吴辰阳开口。
帝王之怒,无人敢触。
“而户部……”
李世民视线又看向唐俭等户部官员。
唐俭脑门上的汗顿时流了下来,他现在还没到喝酒的时候,十分清醒,也正因清醒,对李世民目光里的冰冷感受的无比清晰。
“你户部库房之下,有前朝留下的如此庞大的空间,十余年,竟毫无察觉!”
“大唐每年的税银,数量何其庞大,每次都放在你户部的库房之中,若那歹人不再是偷取饷银,而是偷取税银……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你等可曾想过?”
唐俭等人腰弯的更深了,冷汗刷刷的流,直接把他们的衣服都黏在了身上。
李世民冷哼一声:“户部所有与库房相关之官员,以及尚书侍郎等主管之官,皆有不察之罪,所有人罚俸一年,接下来将户部给朕仔仔细细的确认一遍,究竟还有没有什么密道机关,若是再发生类似之事,你们这身官袍就都脱下来吧。”
唐俭等人心中松了一口气,连忙行礼谢恩。
虽然罚俸一年,接下来这一年会很拮据,但比起吴辰阳等人的秋后问斩,已经是李世民手下留情了。
“至于饷银案的幕后主使温君……”
李世民看向刘树义,刘树义心领神会,忙道:“臣在确认户部下面的机关暗道确实存在后,就推断出幕后主使藏身于户部之中,因此便命人即刻出发,去将温君请来长安问话。”
“算算时间,现在应该已经在接到温君了。”
李世民道:“敌人狡诈多端,不能松懈,你当时不知他是幕后主使,安排的人太少了……”
说着,他看向程咬金,道:“程将军,你率领金吾卫走一趟吧。”
程咬金当即踏步而出,拱手道:“末将遵命!”
李世民衣袖一摆,目光扫过文武百官:“一个官员,朕可以容忍他能力不够,但朕决不允许其心术不正。”
“能力不足,最多完不成朝廷交给的任务,可心术不正,就如吴辰阳等人,那是会祸乱朝廷,危害无辜之人,致使江山动荡,天下不安的!”
“今日朕亲自处理吴辰阳等人,便是希望能以他们作为警钟,望诸卿日后,三思后行,勿蹈覆辙!”
说完,他直接起身:“退朝!”
…………
李世民离开大殿后,刘树义有了上次的经验,不等其他官员把他围住,蹭的一下宛若一溜烟一般,便冲出了大殿。
只留下其他官员伸出尔康手,茫然的看着消失在视野中的刘树义。
“刘郎中有什么急事吗?”
他们茫然收回了手,不过很快,他们就转移了视线,落在了低着头,想要偷偷离开的朱勋身上。
虽然没能及时恭贺刘郎中爵位晋升,但他们可以先为刘树义出出气,到时候拿着这件事,也好向刘树义邀功。
比起口头上不要钱的恭贺,当然还是拿点实际的东西,更能在刘树义心中留下印象。
想到这里,他们直接皮笑肉不笑的开口:“朱御史,本官有件事想和你聊聊……”
…………
杜如晦走出宫门,还未来得及去找自己的马车,就听到一道声音从一旁传来:“杜公。”
杜如晦循声看去,便见刘树义正躲在一架马车后面,向自己摆手。
想起刚刚文武百官发懵的看着刘树义狂奔的样子,杜如晦不由笑着走了过去:“怎么离开的这么快?”
“不快不行啊。”
刘树义感慨道:“同僚们的热情,太让人吃不消,我怕被他们围住后,这一上午就不用干别的了。”
杜如晦想了想前几日刘树义被围住的场景,赞同的点了点头,眼下刘树义比上一次晋升郎中,风头更盛,这些官员确实会比上一次更热情。
刘树义邀请杜如晦乘坐自己的马车,杜如晦吩咐他的马夫在后面跟随后,便与刘树义登上了马车。
坐下后,杜如晦就向刘树义称赞道:“你这次的表现,远超我的预料,做的非常不错。”
刘树义笑道:“也是运气好,任兴没有逃离长安城,若是任兴跑了,那想查明真相,就不知要等多久了。”
听到这里,杜如晦露出好奇,道:“其实在朝会上我就想问了,任兴明明有机会离开长安城,从此天高海阔,我们再想找到他,难度极大,他为何没有逃走?是他觉得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认为我们会灯下黑?”
“倒不是这个理由。”
刘树义摇头,道:“这个问题我问过他,他给出的理由,是……他怕。”
“怕?”杜如晦不解:“怕什么?”
“怕被灭口!”
刘树义说道:“任兴告诉我,他在长安县衙收到的消息,其实并非他自己的情报网获得的,而是他的手下韩六,收到了一封信。”
“信上说,我发现了饷银案的问题,已经进宫向陛下申请重查饷银案,陛下必然会同意,而只要我开始调查,就会第一时间盯上他,因此他只有立即离开长安城,才有活路。”
“韩六看到这封信后,顿时被吓得六神无主,他不敢耽搁,连忙去长安县衙找了任兴,为了能顺利见到任兴,韩六这才扯谎,说他是刑部吏员,事实上他是任兴在外面偷偷养的一个为他处理各种脏事的心腹。”
杜如晦面露沉思:“写信之人,连韩六养在外面处理脏事的心腹都知晓,看来他对任兴的一举一动都掌握的清清楚楚。”
“同时,他对你所做的事,也了解的一清二楚……你要重查饷银案之事,一开始可是连我都不清楚,这说明……”
他看向刘树义,不用杜如晦明说,刘树义就清楚杜如晦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