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出名了
从哈尔滨乘坐火车去黑河,足足需要將近十四个小时,期间林书平除了去了一趟厕所之外,基本上是“足不出户”。
但他也没有閒著,除了欣赏沿途的风景之外,他还会撰写、补充《赌神》、《赌圣》
剧本,除此之外,也会把《明朝那些事儿》第三部、第四部的细纲给写出来,方便日后查阅资料后直接续写。
写的累了,他也会拿起从哈尔滨车站买的报纸,粗略的阅读。
他是从晚上临近七点钟登上的火车,在火车上一觉睡到第二天六点多钟,根本没来得及洗漱,黑河专区就到了。
拎著手提包,裹著军大衣,林书平脚,驱散一下远东的严寒,然后跟隨著熙熙攘攘的乘客下车。
站在月台前,他左右四顾,而后逆著人群找到乘务员,说明来意。
后者显然是被打过招呼,当林书平说出自己的名字后,就立即殷勤的带著林书平去到海关方向。
这里已经有一百个火车皮在安静等候,並且因为火车皮的数量太多,直接把整个通往苏联布市的铁路给堵死。
好在当下中苏铁路自由行完全禁止,一般的火车也根本使用不了这条铁路,所以目前整个铁路都由承载著轻工业品的一百个火车皮垄断了通行。
“林总。”
黑河铁路局的同志笑著跟林书平握手道:“咱们又见面了,想不到林总您这种干大事的人,还穿著跟我一样不值钱的军大衣。”
林书平身上是崭新的军绿色大衣,这是东北標准的御寒神器,不过他的军大衣是从哈尔滨武装部购买的,而眼前这位铁路同志的军大衣则是直管单位发放的,而且顏色是深蓝,但款式却几乎是一模一样。
“暖和就行。”
林书平笑著回了一句,然后便跟著铁路局的同志前往海关站点清点火车皮上的货物。
不同於上一次“轻量出行”,拿60%左右的暖水瓶內胆糊弄,这第二趟交易,一百个火车皮里,装载了25%的皮大衣,以及75%的肉罐头、果巧克力、粮油製品等。
其中最贵的就是皮大衣。
哪怕有国家计委从中斡旋,但林书平的拿货价,也高达35元一件!
而一个火车皮,足足可以装下20000件皮大衣,如果把二十个火车皮,塞满皮大衣,单单皮大衣的成本,就需要费一千四百万元。
只这一笔消费,就让林书平感到肉疼。
好在除了皮大衣之外,其它诸如牛肉罐头,果和水果罐头,或者一些粮油製品等,价格都相对低廉,其中最贵的牛肉罐头,单个成本最高都不会超过两元,把剩下80个火车皮装满,也只比军大衣贵了一两百万。
简单来说,林书平这一趟跑下来,大概需要费三千万元左右的成本,但回报却非常丰厚,一架图-154民航客机,能让林书平净赚三千多万。
四趟跑下来,林书平到手利润足足有1.4亿元,这跟前世牟其中在接受採访时表示的金额相差无几。
看来一些媒体报纸上所述的消息並不太真实,这一次“罐头换飞机”,牟其中赚取的金额绝对不止八千万,大概率是刨除掉一切时间和人力、物力成本后,得出的答案。
不过林书平却並没有费太多的人力物力。
他摸著石头过河,有牟其中的前世经歷参考,他把一切都精简化,又有国家计委背书,没有承担前世牟其中经歷过的那些非议和风险,更因为认识苏联商人叶戈尔,也没有来回奔波调研,只需要支付给叶戈尔一笔丰厚的报酬,让对方帮忙去一趟苏联民航局,一切便就顺理成章起来。
对方刚好口渴,而我刚好有水,就这么简单,远远没有人们想像的那般复杂。
所谓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而如此一来,当这四宗交易陆续成功后,林书平手上就会握有上亿现金了。
他稍微一想便觉得头皮发麻,神不知鬼不觉间,自己就成了1988年的亿万富翁!
林书平想到这里,还觉得有些小激动,毕竟这个年代的亿方富翁含金量可太高了,有了这一个亿,他日后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事,甚至可以通过翘槓桿,去跟一些巨鱷手腕。
不过他也没有沾沾自喜,毕竟如今已经是1988年,虽然贫困山区还有很多人缺衣少食,但整个中国率先富起来的那一波人里,不乏亿万富豪存在。
比如国內购买了第一辆法拉利的商人李晓华。
人家今年9月都去华盛顿见过柯林顿,再比如张国喜这位雕刻工人,通过占领日本佛凳雕刻市场,直接拿下日本佛龕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把韩国和港台地区的竞爭对手打的头皮发麻,在1985年的时候,就已经身价三千万美元。
这都是內地猛人,在港台地区,更是数不清身价上亿乃至十几亿的富豪存在,林书平在这些人面前,依然不够看。
更何况,“罐头换飞机”只是一笔横財,如果没有自己的企业,没有源源不断的资產增值项目,林书平很快就会被时代洪流衝垮,他这一个亿放在手里,如果不出去,做点什么,那么很快他就会成为一个无人问津的小马嘍。
现在这个时代,谁能想后世一个在网络上声色犬马的网络主播,都能年入过亿?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知,林书平哪怕如今手握数千万,甚至即將赚到手一个亿,也依然觉得缺钱!
更何况他即將在香港打拼,这一个亿,都不知道请不请的动“两周一成”来参演自己公司製作的电影。
“林总,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