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毕竟是这么超前的东西,也不能随随便便发到水木院刊上了事,洛珞还是选择了《IEEETPAMI》。
他也很清楚这个领域的审稿流程,动辄八个月甚至一年多的审稿周期,足以让最坚韧的学者望而却步。
他按下发送键,将它投入名为“等待”的深井,便不再多想。
另一份文稿则带着截然不同的印记——《多维流形中的同调不变量与可计算复杂性边界》。
他也没想到除了把任务完成外,还会有些额外收获。
这篇论文便是其中之一,他研究信息学之余的意外之喜。
其核心思想源于他在解决“量子态意识锚点”任务时,为解决特定几何抑制条件的数值可解性而构造的全新拓扑工具。
毫无疑问,这是一篇纯粹而深刻的数学论文。
它的归宿,洛珞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熟悉的战场——《AnnalsofMathematics》数学年刊。
如同上次一样,邮件发送后不久,他的邮箱就跳出了系统自动回复的收讫通知。
跟在计算机领域小白的身份不同,洛珞在数学界不说声名鹊起,起码在偏微分方程领域绝对称得上无人不知了。
同样时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