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就就在王院士和葛毅各怀心思的谋划时,总实验室里正灯火通明,研究员工程师们各司其事的忙碌着。
与之前压抑的失败循环不同,这一次,驱动力源自一个核心,一个年轻而坚定的身影。
洛珞没有离开项目,甚至没有离开车间,他并未回办公室和招待所,而是直接扎进了高规格的无尘制备车间。
接下来的日子,“九号院”通宵的灯火是常态。
激光干涉仪校准光路亮起微红的光束,高压磁控溅射设备发出低沉的嗡鸣,真空腔室内,各色金属蒸汽在精心计算的靶材碰撞中凝聚,又在复杂的磁力和电场引导下沉积成一层层薄如蝉翼、却暗藏玄机的材料薄膜。
洛珞的眼睛几乎不离开屏幕,时而抬头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时而在演算纸上飞快计算。
他身边的稿纸越堆越高,上面不仅有密密麻麻的电磁学、分子动力学方程,偶尔还夹杂着一些潦草而突兀的笔记——是他偶尔突发灵感,规划起了下部戏的剧本。
……
核心区的无尘实验室如同一只冰冷的金属巨兽,在永不熄灭的冷光灯下吞吐着低沉的嗡鸣。
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金属粉尘的混合气息,恒定得令人心悸。
连续数个通宵的灯火,将每一个研究员疲惫脸庞上的纹路都刻画得格外清晰。
洛珞站在HREM巨大的屏幕前,眼底沉淀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静,以及一丝难以察觉的锐利。
高强度聚焦带来的精神压力让他的太阳穴微微抽动,但他身上的工装却不见一丝褶皱,只有指关节因长久握持数据板而微微泛白。
胡老教授,材料组的定海神针,此刻也焦灼地踱步,眼镜片反射着屏幕幽蓝色的冷光,眉头拧成了深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