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洛珞微微前倾,靠近话筒。
“这是非常好的问题。”
他开口,声音不大,却穿透全场:
“《开端》的循环,更像是一种命运给予的‘试错’机会,它更侧重于个体在极端环境下的情感成长与抉择,而《源代码》……”
他略作停顿,确保每个人都在倾听他的核心诠释:
“……它的循环,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场冰冷的、由‘程序’驱动的实验,陆星衍被一次次‘投射’回那爆炸前的八分钟,不是为了试错,而是为了找出唯一的‘答案’——炸弹和袭击者,这不仅仅是时间的循环,更是‘意识’在量子态碎片中的挣扎。”
他举起一只手,似乎在勾勒那个概念:
“最大的不同在于,《源代码》引入了‘源代码’这个程序本身,它不是玄学,而是设定在未来的一种高度前沿的科技——一种基于量子纠缠态理论,将濒死者意识碎片化并重新‘载入’特定场景的技术。”
洛珞的语调带着他特有的学术般严谨,却又能让普通人感受到其中的深邃:
“陆星衍每次醒来,不仅是在循环时间,更是在重新架构自己的意识代码。”
“这就带来了更根本的追问:当身体已亡,仅凭意识代码存活,那个‘他’还是他吗?这种存在,有何意义?这些,都是《开端》未曾深挖的哲学与科幻核心。”
他强调了“意识”、“量子态”、“程序”和“存在意义”这几个关键词,精准地划清了与《开端》的界限。
台下响起一阵了然的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