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必然的应对。
美俄既然能在ITER会议上拿着精心筛选的情报“证据”发难,退出后只会引来更高强度的窥探。
那些隐藏在国际海域的侦察船、掠过轨道上空的“眼睛”,恐怕数量会激增,手段会更加隐秘而直接。
目标不仅是最新的磁箍缩惯性约束聚变技术、盘古堆的核心参数,还有他这个总设计师的头脑、行踪乃至安全。
洛珞靠向椅背,指尖轻抵额角。
他不喜欢被重重束缚的感觉,之前杜瓦基环安装时,层层叠叠的安保让他在工程一线移动时都显得滞涩。
但此刻,他的理智清晰无比。
这并非个人好恶的问题。
他代表的是一条全新的、足以撬动全球能源格局的技术路线,是华国倾注无数资源、顶住巨大压力孤注一掷的“夸父”。
他的安全,就是火种的延续;禺谷站的壁垒,就是保护这星火不灭的堡垒。
提升的安保必然是内敛而专业的,不会有夸张的装甲车开上小岛码头,也不会有机枪岗哨林立破坏科研氛围。
这种升级,只会体现在水面下:
警卫小队内部的轮替与补充必然已经完成,核心人员可能增加了更精干的贴身防护;基地周边海域海军的监控力度必定加大,新型电子监控与信号屏蔽设备或许已在某些薄弱点悄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