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0年12月25日,黄泽岛·禺谷基地。
东海冬夜的海风,裹挟着刺骨的咸湿与冰冷,穿透了黄泽岛上空浓重的海雾。
这座曾经只有咸腥海风与船笛声的小渔岛,此刻已找不到一丝渔村的闲适。
记忆里晾晒着渔网的屋檐和码头,如今被闪烁着冷硬金属光泽的临时建筑和复杂的管线覆盖,唯有那昼夜不息、盖过海浪的沉闷机器轰鸣,宣示着此地的彻底蜕变——这里是“禺谷”基地,人类追逐“太阳”的前沿阵地。
盘古核聚变示范堆即将在此点燃第一束希望之火。
然而,与工程内部如火如荼的调试、安装、计算的热潮不同,从月初开始,整个岛屿由外向内的空气都变得截然不同起来。
一种无形的绷紧感像弥漫的雾气,浸润了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个角落。
海疆壁垒漆黑的近海水域上,数艘涂着低可视度海军灰的022型导弹快艇如同幽灵般无声游弋。
艇首大功率探照灯的光柱,不断切割开浓雾与夜幕,反复扫视着每一片可疑的浪涌。
它们的雷达屏上,任何没有预先申报的民用或外籍船只信号,哪怕只是一艘偏离航道的深夜渔船,都会瞬间引来高频喇叭严厉的“立刻离开”警告,并伴随一次警告性的高速逼近机动。
岸基移动雷达站则持续扫描着海空域,天线缓慢转动,将数据流源源不断地汇入指挥链,编织着一张密不透风的早期预警网。
任何不明身份的低空或水面高速接近体,都将触发预案级别的响应。
岛上的所有道路入口和曾经的渔船码头——现在被改造为专用补给栈桥——均设置了双层岗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