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光杵在人来人往的门口,冷笑一声:那你说,为什么我们拍李松游,他们也拍?
策划心想,虽然你们都姓李,但李松游又不是你祖宗。
不能你拍了,别人就不能拍啊。
这村子里这么多巧合,怎么就这样撞上了?
你说说,我今天穿红色小内内,你也穿吗?
策划低头看了自己一眼,巧了不是,他今天的确是红色。
面对李开光的咄咄逼人,策划真的无可奈何。这事情,要是掰扯起来,那当然能够往明白里掰扯。
的确是岑诀的团队先提交资料,从这个程序上说,是徐硕不对。
可是,他们节目也没规定,不能你先拍了,别人就不能拍啊。
您说,想怎么办?策划见三个大汉堵着他,也实在是无法了。
拍一个故事,可以,但是同一个地方,得我们先用。
策划想了想,请示了领导,又给徐硕的助理打了个电话:行,他们那边也答应了。
回去的时候,唐浙还没搞明白李开光的目的。
提这个条件是为什么啊?
李开光高深莫测地说:你不懂我们岑导的本事。
什么本事?
唐浙很快就明白了,岑诀加足马力干活,竟然如斯可怕。
对方在一两天的时间里加班加点,不但赶出了完整的剧本,画完了对应的分镜,还安排好了未来的拍摄计划。
简直就像一个无情的打工机器。
有了这些前期准备,他们率先将那幢青石瓦房占据在手。
整个剧本中有关这个场景的戏,我们集中在一起拍,大概需要五天。
他们嘛,编剧加了未婚妻就肯定都是文戏,必须得用这个景。
现在已经第十二天了,加上五天,时间过去一半你觉得,他们能不着急吗?
第37章
接下来的十多天内,岑诀团队充分让节目组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打工人996的速度。
他们在故事环节卡了不少时间,可真的当故事定了,准备工作做好了,竟然在两三天内追平了其他参赛成员的进度。
大网红宋眠眠开始最早,进度最快,原本打听到别人慢上一截,打算慢慢来,拍精品,磨精品。
后来听说岑诀团队的进度,瞬间也不磨蹭了。
快,别睡了,人家一个小时前就开工了!
早上九点,是原本的开工时间,自从岑诀小组八点开始后,逐渐也成为了其他组的上工时间点。
大家坚持一下,就这几天,多花点时间。要是成绩好,我请大家华阳楼搓一顿!
宋眠眠表面上言笑晏晏地鼓励团队的员工,到了背后,差点想把岑诀骂死。
他是不是不知道劳动法怎么写!
996是犯法的!
可岑诀团队明显不只是996,白天到处奔忙一天,晚上回到住处还要对白天拍摄的东西做粗剪。
他的演员和摄影师怎么就那么听话呢。
宋眠眠快哭了,虽然她以一己之力拉长了整个团队的工作时间,但是因为演员年纪小,父母有要求,最晚也只能拖到晚上七点。
听到这里,助理也很无奈:何止是听话,简直就是被洗脑了。
那个唐浙,你知道吧。以前好歹还算个角儿,昨天我见了,在旁边帮着搬道具。
看那表情,还乐呵呵的。
宋眠眠真是服气了。
那岑诀身上到底有什么魔力?
竟然让员工心甘情愿地把工作当成是事业来干?
宋眠眠的灵魂拷问恐怕整个节目组的人都无法给出答案。
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被这一组的拼劲给吓到了,以至于有时候会产生幻觉
我们是新锐导演的比赛,不是要拍奥斯卡的冲奖影片对吧?
是不是奥斯卡的冲奖影片岑诀不知道,但是他之前每个戏都这么拍就对了。
想他那一部距离银熊奖的影片,光是剧本就重新写了十几次。
考虑到外国观众的要求,他把念白中翻英拿去给外国合伙人修改,对方改完了,又翻译成中文,再找国内的编剧修改。
来来回回,没完没了。
对于拍戏的纷繁扰乱,岑诀有时候也会觉得烦闷,但转念一想,想要把这件事做好,不下功夫、耗时间,那怎么行呢?
十月初滇市的气候还有些闷热,岑诀窗口的小夜灯上偶尔还会有蚊虫飞过。
他蹲在电脑前,检视今天的拍片成果。
李开光白天工作量大,没吃饱,晚上自己摸进厨房,煮了一碗鸡蛋羹,还借着锅盖上的温度,热了三个馒头。
吃不吃?他探出头来问岑诀。
岑诀摇头。
吃点吧。李开光自顾自地进来。
到这里不到一个月,所有人都瘦了,哪怕是做了防晒的唐浙,脸上也是黑了一度。
唯独其中最累的岑诀依然那样,白的透亮。
简直让人嫉妒!!
被小伙伴打断,岑诀放下手上的活,看了下时间,给戚管家打了个视频。
自从上次戚管家提到一句,说戚雩的心跳会因为外界刺激而有所变化时,岑诀就会定时打回去,和戚雩说说最近的发展。
他打完电话后不久,李开光回来了。
他手上的两个馒头剩了一个,脸上的神情也颇为荡漾。
岑诀的目光在他的泛红的唇角上停了一秒,在心中默然一笑。
年轻人啊。
李开光根本没有发现自己的奸情已经被某人所察觉,端着碗坐在岑诀边,露出了八卦的笑容。
隔壁的灯还没灭呢!
你说,他今天要熬到几点?
工作繁忙,李开光就用这些当乐子找消遣,尤其是当得知徐硕团队刚刚吵了一架时,就更是时刻紧盯隔壁的情况。
怎么了又?
岑诀随口问了一句,端起碗来喝了一口蛋花汤。
鸡蛋是拍戏时见一家失独的老太太生活境遇不好,他们找借口从对方家里加价买的。
买来才知道这鸡蛋是用粮食喂养的土鸡蛋,做汤没有腥味,特别好吃。
徐硕又和摄影吵架了呗。
如果说,岑诀的团队因为没什么角儿,大家相处非常舒服的话,徐硕的团队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情景。
摄影是大牌,编剧是大牌,演员是老戏骨,就徐硕是个新人。
一个行业里,按照规矩,新人当然是战战兢兢,听话的那一个。
徐硕本身也很听话。
但真的到了第二阶段时,他就意识到听话没用了。
他们拍了两天,一段能用的都没拍出来。
摄影一个想法、演员一个想法、编剧另外一个想法。
几番争执不下,只得一个一个试。
试能试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