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静静地拿着扇子给自己送着风,她这把团扇是自己画的,上面是一副大红的没骨山茶,她为了表示孝悌之义,自然也为两位姐姐各准备了一把。
给宝华公主的是鹅黄棣棠,给李青一的是淡绿的碧台莲。
她叫人将匣子拿了过来,仔细验了验,让人带上,等到吃过午饭,就去栖鸾阁。
武成侯啊,她漫不经心地看着森森寒凉的冰块,手中的扇子若有若无的动着,她想起了那日永巷的一面,如果给她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莫过于他甚至都没看清自己,他大概满心只有一个想法,让李青一躲起来,不要被卷进这样隐秘而恐怖的秘密之中。
李守一靠在了软垫上,合上了眼睛,她自认为自己和母亲一样,都是面上不显心思深重的人,武成侯年纪轻轻能立下那样的功劳,应当也是个聪明绝顶的人。
她小时候自诩千伶百俐,觉得和李青一说句话都痛苦。
但是年纪越大,她反而不讨厌李青一了。
甚至觉得,呆在她身边应该是件乐事。
因为没来由的感觉凉快的很。
等到时候差不多了,李守一起了身,往栖鸾阁去了,的确宝华公主已经到了,两个人正在正厅坐着说话,李守一走了进去,宫人帮她添了把椅子。
“我们正聊着珈善公主的如意郎君呢。”宝华公主笑道,李青一抬起手来掩了掩下半张脸,李守一看到她手腕上戴的并不是宫中御赐的镯子,倒是有些像民间常见的,为了分量和保存故意做的很朴拙的那种。
李青一放下了手,深青色的袖口落了下来,盖住了金镯子,她规规矩矩地穿着青色翟衣戴着凤冠,显示她已经不再是宫中的小公主而是成了婚的金尊玉贵的妇人了。
“如今都是我们姐妹,说话也没什么顾忌。”宝华公主笑着说,“妹妹不妨说说,那武成侯到底好还是不好。”
李青一张了张眼睛,然后微微地垂下了头,似乎在认真地思索。
“生得如何,人品如何,待妹妹如何啊?”宝华公主笑着摇着手中的团扇问道。
李青一手里也拿了扇子,但是却只是扣在了膝上,并不用它送风,然而少女白皙的脖颈上却没有什么炎热带来的痕迹,“他待我挺好的。”她轻声说,“听说姐姐明年也要出嫁了。”
宝华公主笑了一声,“听礼部的意思,明年我和守一都要出嫁了。”
李守一把玩着手里的扇子,“是啊,我也听说了,谁知道是高个子呢,还是矮冬瓜呢?”
“矮冬瓜如何做得了驸马,妹妹真是会说笑。”宝华公主笑着说,“不过就算是尚了人家,我们姐妹也可以经常在一处。”
她亲亲热热地捉起了李青一的手来,“到时候妹妹就可以让我们也开开武成侯府的眼界了。”
“守一可是很想去看看呢。”
作者有话说:
----------------------
第23章
“殿下可算是回来了。”刚进侯府拾翠就跑了过来,李青一站住了脚步,“怎么了?”
“武成侯发烧了。”拾翠低声说,“但是侍卫说只许进,不许出,不让人去请大夫。”
李青一微微吸了口气,她知道这府上大多数人都是皇帝派来的眼线,如今杜毓文刚从冷宫里被放出来,肯定不能让外人看了,万一走漏了什么就麻烦了。
“什么原因?”她问道。
拾翠环顾了一下四周,“按照奴婢的经验来说,是白日里累到了,一般到天明就可以退烧了。”
“只是,不许找医生这件事。”拾翠轻声说。
李青一点了点头。
这说明杜毓文在这府中形如囚徒。
这是她早就知道的了。
但是她还是感到了一阵难过。
他在冷宫里的时候,一直都是这样捱过去的,甚至有时候病了三五日才会被发现,反复拖延之下身体就更差了。
“这样也没什么的,”那个青年笑着说,“到了什么季节就生什么病,就能记得日期了。”
冷宫中一片萧条,连根草都不长,的确不怎么能看出季节的变迁。
“那以后我每天都和你说今天是什么日子。”李青一低声说,“不要再生病了。”
青年笑了一声。
过了一会,他轻轻地咳嗽了两声,“好,”他应声道,“我尽量。”
杜毓文醒来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呼吸似乎没那么热了,可能是发热已经退了,他转了转头,看到了亮着的灯火,已经是深夜了啊。
他是什么时候躺在床上的,怎么过了这么长时间了,李青一应该已经回来了,想到这里,他攒了攒力气彻底睁开了眼睛,果然时间已经不早了。
窗子外面的天幕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他听见了雨敲打着窗户的声音,夏日里本来就是多雨的,到了夜里一下一整夜也很正常。
这样的雨声他儿时原本是最喜欢的,因为这时候一家人就可以全部安安静静地呆在家里,父亲可以给他讲故事,说经书,或者教他练字,母亲喜欢清点东西或者和猫咪玩耍。
他记得父亲有一个漂亮的琉璃柿子墨盒,他说这是事事如意的意思,里面装了朱砂墨,从半透明的外面看进去,好看的很。
母亲养了四五只猫,用来看护家里的菜园和家宅,母亲种了不少瓜果蔬菜,平日里最喜欢亲手侍弄,经常会喊他过去,递给他一个果子,让他洗洗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