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翦商(出书版) > 翦商(出书版) 第20节

翦商(出书版) 第20节(1 / 2)

('除了舞钺,“子”还学习射箭。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曾使用不同 力度的弓,女口“二弓”和“三弓”。后世的《红楼梦》中,也有这种 数字划分的弓力:

贾母笑问道:“这两日你宝兄弟的箭如何了? ”贾珍忙起身 笑道:“大长进了,不但样式好,而且弓也长了一个力气。”贾母道: “这也够了,且别贪力,仔细努伤。”

某天,“子”有生病,曾占卜:今天不用上学了吧?不过,这可 能是管家替他占卜的。

己卜:子其(疫?),强(勿)往学?(《花东》181 )

甲骨文中的“疫”字,字形是一个人躺在床上,身下正在出汗, 有人手拿锤子打击其腹部,象征病痛的状态。另有一种解释则为手拿 廷石为患者做按摩治疗。无论哪种,它反映的都是卧床生病。

卜辞里的“往学”两字很重要,它表明“子”是去家外面的“大 学”学习,而非在家中接受私教。此外,卜辞里还曾多次出现过“学 商”,以及出现过一次“学羌”,这可能是模拟羌人和商人之间的战斗, 当然,两方战士都由学生扮演。

甲骨文的“学”字,写作累,上面是两手在摆放计数的草棍(爻), 下面是一所房子,意为“学习算数的地方”。

上面的两只手有时会被省略,写作仙 爻也可以从两组省略为一 组,写作6 ,但下面的房子不能省,它代表学习的场所。不过,在卜辞里, 殷都的“大学”似乎没有教过算数。也许因为这是很初级的学习内容, 不值得用占卜来记录。至于殷都的大学都有哪些建筑,课程又是怎么 开设的,“子”的卜辞里并没有太多信息。

1973年,在“子”的甲骨窖穴西北400米(今小屯村南)发现 了大量刻字甲骨,其中的一片牛骨卜辞(《屯南》662 )上有关于大学的 课程安排,是大学的总教官留下的。而总教官很可能就是商王本人

第一条卜辞是:丁酉日占卜,今天是丁日,(学生们)是否应该 学习万舞呢?第二条卜辞是:还是应该在下个丁日学习?

后面的两条卜辞是关于万舞学习场地的占卜:在“右策”学? 还是在“内”学? 7看来,大学的建筑分左右大厅,还有位居中后 部的“内”。

1 .丁酉卜,今日丁,万其学?

2 .于来丁乃学?

《屯南》662

3 .于右秉学?

4 .若内学?

商王会亲自关注大学的课程,这也很正常,因为里面的学生都是 王的亲戚。另一条王室卜辞显示,商王曾在“人”地建设大学:“乍(作) 学于入,若。”(《合集》16406)这个“入二 有学者解释为“内二 王宫 之内。不过,它可能还有“泄”之意,即水滨。

1996年,在王宫区南侧,紧邻沮河边,考古队发掘出一处大型 建筑基址,它很可能就是殷商时期的王族大学。

如果参观殷墟博物苑的宫殿区,朝北走进大门之后,右手边是一 组“54号”建筑基址。它是一座凹字形大型建筑,发掘时被命名为 “丁组”。这里是王宫区地势最低的地方,东边紧邻海河,所处环境和 建筑构造很接近甲骨卜辞中描述的“子”曾经学习舞钺的大学。它的 北面紧邻着王室宗庙乙区和祭祀自然神的丙区;向南400米,是“子” 的家宅,花园村东甲骨出土地;向西南200米,是发现安排大学课程 甲骨的地方。

考古发掘的地层显示,在武丁王即位初年,也就是他准备在渔河 南岸建设新王宫的时候,先在丁组这里建设了一组中小型房舍,而且 没有用人奠基。对于商人来说,这意味着它并非长期项目,只是过渡 性的临时校舍而已。

大概二十年之后,武丁的新王宫相继落成,丁组大学区也进行了 大规模的改扩建:南北各新建了一排平行的殿堂(丁二和丁一),长 度分别为75米和65米,连接和贯通它们的是西端的一列厅堂(丁三), 从而形成一组“凹”字型建筑,并围起一片庭院,对着东边的阻河。

丁组建筑平面图,比例尺数字应为“50米” 8

按照那片安排大学课程的甲骨的描述,丁三就是“内”,在这里 朝东望,右侧的丁二就是“右策”。而在甲骨文中,策字的造型,上 面是屋顶,下面是捆束起来的羽箭。所以,它有可能指的是室内射箭 场馆。射箭是大学的重要课程之一,而且射箭馆空间大,还可以用以 练习“万舞”。

丁组建筑面对着沮河,周边环境是河滩的芦苇湿地,可能还有 水沟环绕在建筑的西面、南面和北面,甚至还会有码头供大学生们练 习驾船和水战。“子”的卜辞里,就有命令下属准备船的内容(《花东》 183),或者说,这所贵族大学也是商人对祖先生活的南国水乡环境的 再现。发掘报告对它的描绘是:

三座建筑之间有较宽阔的活动空间,建筑群的整体轮廓呈长 方形,东面是由北向南流去的浸水……如果我们认真体验这一古 老的建筑群,就会感到它既要给人以宏伟壮观之感,又给人以环 境优美、富于生活情趣的感受。

这片地区低洼临河,土质多沙,并不适合营建大型建筑。但武丁 王却不惜工本,工程之初就先挖下2米多深的基坑,填入黄土,逐层夯实, 然后才开始埋设木柱和版筑墙体。从柱洞看,最粗的柱子,直径接近1米。

北面的丁一体量最大,是主体建筑,室内出土了一件铜盍,上面 有铭文“武父乙”,发掘者推测,它是武丁给自己的父亲小乙王制作 的祭器。这件铜盆被装入陶缸埋进了一个挖在地基上的小坑,看来武 丁王对这座建筑很是重视,希望父王的灵魂能保佑它。9

发掘报告称这座建筑为供奉武丁 “三父”的宗庙,很可能,里面 还供奉着小乙王的两位兄弟(盘庚王和小辛王)的灵位。花园庄东地 的那位“子”的卜辞显示,学生们会带着人牲或畜牲到这里献祭。这 很好理解,这三位先王也是这些贵族学生的先辈。

陪练角斗士

丁一有一系列朝南的门,门的两侧皆挖有祭祀坑,共十座,发 掘者用墓葬m编号。目前已发掘其中八座,每座埋有斩首的三四人, 多为俯卧,人头在死者肩部。能够辨识的死者,皆为青壮年男性。

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是,有一半的祭祀坑发现骨制的箭跳,其中 两坑分别埋有一枚和三枚,另两坑则各埋有两枚。

以m18为例,共埋有四人。坑底埋有三人,俯卧,头骨被夯碎, 颈部朝东;后又在其脚端的坑壁上挖出一个壁龛,里面是呈跪坐姿势 的一人,但头骨没有夯碎,而是放在了壁龛里。该坑埋有三枚骨链, 其中一枚在北侧俯卧之人的腿部,另外两枚分别在中间人的上臂和肋 骨部位,肋骨上的已经残断。其他三座坑中的骨镶,有的在人牲的腿 部(m3和m2),也有的在腰部和前臂(m15)。

这些骨散的出现颇难解释,并非每座坑都有,也并非每个人牲 都有。

箭的木杆会因腐朽而消失,那么,这些镁最初是带着箭杆埋下去 的吗? m2北侧人牲的腿部有两枚箭镀,其中一枚横在小腿部位,尾 端朝坑壁,说明它没有连着箭杆,不然,杆会触及坑壁而改变方向。 这些箭镂应当是射到人牲身体上的,只是有些还能被主人完整地拔出 来再利用,而另一些因嵌入人骨或筋肉,主人只能把箭杆拔出,箭镶 则随着人牲被埋进了坑中。

由此可以推论:可能多数人牲都中过箭,只是有些被拔掉了而已。 那些带箭镶的尸骨很多也是被射在腿部或胳膊等非致命部位,说明他 们生前并不是在静态而是在奔跑逃命中被射中的,也正因此,中箭的 才会是非要害部位。

历史学者李竞恒有注意到殷墟人牲带箭的现象,他的推论是,这 是商人为活捉羌人等俘虏而故意射击其非致命部位所致。“本书认为, 这种推测难以成立,在真实的战斗中,没有哪一方可以如此从容地选 择命中部位,而且中箭之后,俘虏也很难身着箭头被带回殷都,在传 统时代,外伤往往会引发致命的感染。

因此,这只能是发生在祭祀场附近。而且,这四座祭祀坑中的 箭镁是同种规格,骨质三棱形锋,形制较大,长度超过10厘米,发 掘者称之为“大三棱”,其特点是,没有倒锋,容易拔出来继续使用。 故而,这些人牲应当是大学生们练习射箭和搏杀的陪练。

商朝王室和“大学”不会缺乏青铜箭敬,但为何不对人牲使用铜 镶呢?这可能是基于“训练”的考虑,毕竟锋利的铜镶更容易致命, 而骨皴则致死率较低。另外,出土骨链的锋刃多有磨损也说明,它们 是被多次使用的练习品。

丁一南檐下的祭祀坑是统一制作和填埋的。先是挖掘坚硬的夯土, 有2米多深后,放进人牲的尸体,有些还会打碎几件陶器放进去,象 征人牲在地下也会有些生活用品,以让其灵魂更安心地守卫殿堂。然 后,填土夯打。人牲的头骨应该就是这么被夯碎的。填满土后,为使 祭祀坑不那么容易被发现,又在地面整体铺了一层20厘米厚的黄土。

后经钻探发现,南檐下并不止十座祭祀坑,但为保存房基的完整 性,考古队没有继续发掘。据推测,人牲不会少于40人。

丁组建筑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大学生们还要反复用人牲练习 射击和搏杀,这样便会不断地出现新的祭祀坑。这些后期坑建在丁一 东南方的空地上,目前已发现成排的六座。其中,m10埋有三具俯身 的尸体,没有被砍头,其中一人缺失了手和脚。此外,坑角还发现了 两处散落的牙齿,发掘者推测,这应该是“当时被打掉的”。

这座坑最特殊之处在于,不仅有陶器碎片,还有四件小巧的青铜 斧、三件环首铜小刀以及两块不及巴掌大的长方形磨刀石。铜斧的整 体长度在7—14厘米之间,铜刀长20厘米左右,刀斧基本完整,刃 部略有残缺,是使用过的。两块磨刀石上有穿孔,当是为系绳之用, 便于随身携带。

与前述m18不同,m10中的这三名人牲的身上没有箭蛛,但携 带了近战用的刀斧。他们可能是大学生们练习万舞(短兵近战)的 陪练,这种高度仿真的肉搏战训练也可以看作一种角斗,比赛规则自 然对人牲不利。卜辞中,用钺的“万舞”练习者要分左、中、右站立, 可能是众多的学生列队围拢对付少数几名陪练角斗士。

另外,这四件铜斧的形制比较特殊,并不是商式风格,而是燕山 以北草原地带流行的“管鎏斧”:顶端铸造出圆管形的鎏,会管上还 有一个小孔,将木柄插进去,钉入一枚钉子固定木柄。商式钺则是整 体片状,在木柄顶端开槽,把钺上端的凸起部分插入槽中,再捆绑固定。

殷墟地区较少发现这种管鎏斧。发掘报告推测,坑中三人可能是 来自北方草原的战俘。倘若丁组建筑是王族大学,那么这些北方战俘

m10出土的四把管釜斧线图

就是贵族学生们的陪练。花园庄东地的“子”的卜辞里的“学商”和“学 羌”也表明,大学里经常组织对抗性演练,有时甚至要靠商人学生来 扮演假想敌。

后期的这些祭祀坑中没有发现骨链,尸骨也大都有砍伤痕迹,可 见人牲皆被砍杀而死。比如,mil中的无左手,m13中的左手和左 腿被砍断,m12中的无右手。无手者可能是用胳膊抵挡刀斧所致,这 说明人牲可能没有装备盾牌。

人牲几乎都被砍头,但也有相对完整的尸骨的,如m9中的甲, 双腿被从膝盖部位捆在一起,双手亦被反缚,而且是该坑三名人牲中 第二个被扔进坑的。只是我们已经不知道为何偏偏是他被活埋而不是 被砍杀。

如前所述,殷都大学所在地称为“人”,这里也是大学生们祭祀 其先祖(先王)的地方。在“子”的卜辞里,有两次提及在“人”祭祖: 第一次,是剁一头牛,再“伐” 一人(夷);第二次,是伐羌一人。

最新小说: 嫁给病弱将军后(双重生) 叛逆顶流的病弱亲姐 位面餐厅从大秦开始 穿回古代卖盒饭[美食] 许愿暴富但穿成渣A 穿成末世炮灰引诱疯批女主 高冷美人被迫忠犬[快穿] 恋爱脑是人外攻最好的嫁妆 娇软人鱼但本体是小海豹 庶长子[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