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翦商(出书版) > 翦商(出书版) 第29节

翦商(出书版) 第29节(2 / 2)

盖伏牺(羲)之初,直仰观俯察,用阴阳两爻而画八卦,后 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然后天地变化,人事吉凶,莫不周备,缰 在爻卦之中矣。文王又于爻卦之下,系之以辞,明其爻卦之中吉 凶之义。(《周易正义o说卦卷九》)

看来,孔颖达不同意《史记》说的“其囚羡里,盖益《易》之八卦为 六十四卦”。而现代的考古发现也证明,孔颖达的确是对的。

孔颖达还说,卦辞和爻辞是周文王写的。在古代,这个说法也缺 乏直接证据,一直有学者质疑。而结合甲骨文等殷商考古成果,我们 会发现,孔颖达这么说的证据是比较充分的,因为卦爻辞只会是在商 朝的环境中产生,不可能更晚。

最早从《易经》的卦爻辞中探寻历史的学者,是顾颉刚。1929年, 他考证了几条卦爻辞中蕴藏的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并撰成《周易卦 爻辞中的故事》一文发表。2比如,据顾劭刚推测,归妹卦和泰卦爻 辞的“帝乙归妹”,其中隐含的历史是:帝乙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 了周文王,但这位王室公主没能生育,最后,或是早逝,或是离婚回 了娘家,文王又续娶大姒。

就这样,顾颉刚开启了从《易经》探寻晚商历史的先河。当然, 他对“帝乙归妹”的解释未必正确,毕竟当时商周力量对比悬殊,商 王不大可能把妹妹嫁给周族,所以这很可能是周人为夸耀自己而做的 吹嘘。但它的真实背景仍是晚商时代的商周关系。

六十四卦的卦爻辞里含有很多商代特有的事件,比如,捕捉俘虏 献祭;而从周朝建立开始,这些做法就消失了,后代的古人也就不再 记得这些事。

这里再举个例子。《易经》的卦爻辞里经常出现“贞”字,比如 坤卦的卦辞“利牝马之贞”,后世学者都不知道这个字什么意思,包 括孔颖达,也只能猜测它和“坚贞”有关,解释成:“贞,正也其 实,商代甲骨卜辞里就频繁地出现这个“贞”字,现代学者也早已确 定,它就是占卜的“占”,故而甲骨占卜师也被称为“贞人”。由此,《易 经》中的“贞”也就好解释了。比如,坤卦的“利牝马之贞”的意思 是说,占算结果对母马有利;相对的,否卦的“不利君子贞”的意思 则是说,占算结果对君子不利。看来,倘若没有发现甲骨文,我们对《易 经》中“贞”字的理解很可能还会一直错下去。

《易经》的卦爻辞所记载的事件,有些肯定是只有周文王才经历 过的,所以,它们的价值非常独特。3从孔子时代以来,解读《易经》 的著作很多,但因为没有甲骨文知识的基础,所以搞错了很多基本概 念,这些“算命技术”自然也就成了无根之木。而用甲骨文和商代考 古知识研究《易经》的,高亨先生可谓开先河者,他的著作《周易古 经今注》就是只讨论文王的《易经》,而不涉及东周时人写的《易传》, 以避免让后世的误解逆行侵入商代历史。在这个意义上,本书算是在 高亨先生开创的方法基础上的一种继续。4

卦爻辞里有什么

《易经》卦爻辞中,除了和商代的捕俘及人祭有关的内容,还包 含很多周族人的活动。这应该也是周文王比较关注的内容,否则他不 会一一记载下来。

先来看第十三个卦,同人卦: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六二:同人于宗,吝。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九五:同人先号啖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同人于郊,无悔。

“离下乾上”,这是解释同人卦的卦象图案——3o它有六个爻, 下边三条是八卦的离(王),上边三条是八卦的乾(三)o

按八卦的释义,离是火,乾是天,火在天的下面燃烧,就是《同 人》。但《同人》与天和火有什么必然联系吗?从卦爻辞里看不出来, 这里也就不再妄加揣测。

“同人”的意思大概是集结(同)盟军(人)。它的卦辞是:“同 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意为,在原野集结起我方的盟军, 举行祭祀;利于渡过大河;结果对君子有利。

从卦辞看,这很像是周文王晚年在准备灭商的工作:要集结起各 部族的盟军,用祭祀取得诸神的支持,团结盟军,顺利渡过黄河(这 样才能打到商朝腹地);这个卦象对“君子”有利,前景比较好。

再来看六个爻的爻辞。

每个爻辞前面有两个字的序号,其中的“九”代表奇数、阳爻; “六”代表偶数、阴爻。

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最下面的第一个爻叫“初二 按阴阳,只 能有“初六”或“初九”两种最后一个爻在最上面,叫“上”,分为“上 六”或“上九”。

中间二、三、四、五爻的名称,则是表示阴阳的六或九放在前面, 序号放在后面,所以同人卦中间的四个爻依次是六二、九三、九四、 九五,顺序仍是从下往上。

第一个爻(初九)的爻辞:“同人于门,无咎。”意思是,在大门 口集结盟军,没有灾祸。

第二个爻(六二):“同人于宗,吝。”意思是,在宗庙集结盟军, 前途不太光明。

第三个爻(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意思 是,在丛林里埋伏军队,登上高高的山顶眺望敌人,三年内无法 战胜敌军。5

第四个爻(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意思是,登上了敌 人的城墙,没能攻打下来,但结果吉利。

第五个爻(九五):“同人先号眺而后笑,大师克相遇。”意思是, 盟军先是号啕大哭,又变成大笑,会遭遇敌人的大部队。

第六个爻(上九):“同人于郊,无悔。”意思是,在郊野里集结盟军, 没有什么后悔的。

看来,同人卦皆与战争有关,但各爻的结果不太一样,有很顺利 的,也有很艰难和危险的。

不过,《易经》的卦并非都是军国大事,有些卦看上去只是些偶 然的、彼此无关的日常小事,各爻之间也看不出,至少我们看不出有 什么明显的关联。这又是为什么?探寻这背后的原因,要从文王研究 “易”的目的开始。

六十四卦为何成对?

商王进行甲骨占卜时,会把需要预测的问题刻在甲骨上。这里, 我们用前述武丁关于妇好生育的一次占卜为例说明:一,武丁先刻下 了 “妇好这次生育是否顺利”的问题,这是“命辞”。二,然后,从 甲骨裂纹走向判断结果,这是“占辞”:“丁日或庚日生育的话会吉利”。 三,最后的结果也可能会补刻到甲骨上,这是“验辞”。比如,武丁 这次占卜的三十一天后,妇好生育了一个女儿,“验辞”便是:“甲寅娩, 不嘉。惟女。”

甲骨文的这些刻辞不太复杂,背后的原理也很简单,基本不涉及 事物的因果关系:先是给诸神献祭并询问问题;然后,诸神的回答就 会传递到甲骨的烫纹上;最后,占卜者将其解读出来。也就是说,这 是一种单一的因果叙事:诸神的决定是因,表现到人间就是果,甲骨 占卜是读取这种因果关系的工具。至于人类有时候占卜错了,那也是 误读了神的旨意,错在人而不在神。

但六十四卦则与此不同,它的原理更复杂。它认为,世间的一切 并不都是由神直接决定的,而是各种事物会发生互相影响并形成一种 因果发展的链条,其对应的就是卦里六个爻的阴阳顺序。换句话说, 对于每一个主题的卦,周文王都需要找出与之相关的六个事件或现象 作为六条爻辞,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因果发展链。而且,事物的因果 关系不会只有一种模式。在某种环境下,甲是乙的原因,而在另一种 环境下,则可能变成乙是甲的原因,甚至原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孤 立事件,在另一种时空环境下也可能会发生联系。

所以,文王在《易经》中梳理了他亲历和认知的各种事件,并试 图用不同的因果发展链来串联和解释它们。比如,有些相同的爻辞(事 件),比如“帝乙归妹”,就出现在了不同卦的不同爻位,这其实是文 王在设定不同的占算情境。因此,同一事件会具有不同的前因后果, 以及不同的含义和指向性。

换言之,文王的爻辞虽都是发生过的或者预测要发生的具体事件, 但在他看来,这些事件未必是单线性的,它们完全可能按照不同的时 间顺序再次发生,从而使因果关系发生颠倒。

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和可变的,六爻的不同组合对应着不同的卦象, 哪怕只变换一个爻,也会变成另一种卦象,这就是“易二变易无常。 由此,六十四卦就是文王对可能性做出的六十四种探索和六十四个模 型。或者说,文王是在用各种无常的可能性重新组织世界,重组头脑 中的各种认知。

这样一种思路,可以从六十四卦的“组对”规律中发现一些痕迹。 六十四卦皆有卦名,且是成对组合,比如,“乾”和“坤”,“震”和“艮”,”同 人”和“大有”,“噬嗑”和“贲”……是谁给这些卦起的名字并编组 成对,史书中没有记载,但文王的可能性很大——考古发现的更早的 数字卦象并没有附带卦名,更没有成对出现的记载。

其中,有些成对的卦名比较好懂,比如,“乾”和“坤”,“否”和“泰二 “损”和“益”,“即济”(已经渡河)和“未济”(尚未渡河),都是反 义词;有些却未必是反义词,比如,“井”和“困”,“小畜”和“履工 看不出彼此之间有什么对立关系;还有一些则更模糊,比如,“噬嗑” 和“贲二 更难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先搁置对卦名的解释,来看卦象,看看它们的组对规律是什 么,以及是否一定会具有相反的关系。

有人说,乾卦和坤卦最是简单明白,乾卦都是阳爻,坤卦都是阴 爻,看来,卦象组对的规律是每个位置的爻都阴阳相反,乾的第一个 爻是阳,所以坤的第一个爻是阴,以此类推……

■hmm

■mm ■一

—■ ■■', '■')

最新小说: 嫁给病弱将军后(双重生) 叛逆顶流的病弱亲姐 位面餐厅从大秦开始 穿回古代卖盒饭[美食] 许愿暴富但穿成渣A 穿成末世炮灰引诱疯批女主 高冷美人被迫忠犬[快穿] 恋爱脑是人外攻最好的嫁妆 娇软人鱼但本体是小海豹 庶长子[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