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人活动区,最大的河流是渭河,他们虽曾在其上“造舟为 梁”(用船架设浮桥),但黄河的水量更大,也更宽,造设浮桥并不 现实。《易经》六十四卦中有十卦的卦爻辞出现“利涉大川”或“不 利涉大川”,可见文王一直在研究渡河的时机与方法。最后两卦 即济和未济的爻辞中还有“曳其轮”的描述,说的就是马车渡河的 场景。而这很可能来源于商人的经验。
文王曾经往返于周原和殷都,也曾追随纣王的军队出征南土,应 当见过商人军队渡黄河的景象。当时的船还比较小,难以运输马车, 所以,即济卦初九爻辞中的“曳其轮”可能是指:先把木材捆绑在车 上,然后把马匹拴在后面,让马车像木筏一样漂渡过河;而“濡其尾” 说的是车马渡河和马尾浸泡在水里的场景。即济卦的上六爻和未济卦 的上九爻还有“濡其首”的描述,应该说的也是马在渡河。
除了用舟筏或涉水渡河,文王可能还考虑过另一种可能性:趁冬 季黄河结冰时过河。坤卦初六爻曰:“履霜,坚冰至。”但在文王的时 代,气候还比较湿热,黄河下游河段不太可能会结冰,即便有结冰, 怕是也难以承受人马o因此,文王还曾考虑取道陕北,迈过结冰的黄河, 然后穿越山西,远征殷都。
其二,周族的规模很小,仅凭自身是无力对抗庞大的商王朝的, 所以,它必须争取尽可能多的同盟军。
《易经》的蹇卦和解卦成对,内容皆与派使者联络西南的盟友有 关。蹇卦的卦辞有“利西南,不利东北”,解卦的卦辞则有“利西南”。 以周原为坐标,殷都在东北方,而西南方(今陕西汉中、甘肃陇西及 四川地区)则有大量土著部族,是文王重点争取的目标。所以,坤卦 的卦辞曰:“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到后来周武王灭商时,盟军中确 实有蜀、鬃、微、卢、彭和濮等西南部族。
此外,关于东北和西南前途的比较,皆出现在上述三卦的卦辞而 非爻辞中,说明这个问题在文王心中格外重要。
其三,一个关键的军事策略:“利建侯。”“
“侯”的甲骨文字形像哨所望楼里面有一支箭,它有两层意思: 一是军队派出的侦察哨;二是为王朝担任戍卫任务的侯国,所谓“诸 侯”。在《易经》中,“建侯”应是第一层意思:豫卦的卦辞是“利建 侯行师”,“建侯”和“行师”连用,显然是指在行军的时候派出侦察 斥候。
文王还曾经观察和学习商人的战争技术,比如师卦,记录的主要 是文王随纣王南征夷人的内容,其中,初六爻的“师出以律”,说的 就是军队出征要有严格的纪律。这是商朝大兵团作战的经验,而周人 以前只有部落规模的战斗,所以在壮大势力的过程中,必须学习商朝 的军队编组和管理。
其四,文王试图把商人的铸铜技术引进周原。
《易经》的蒙卦记录的是文王在殷都和商朝上层的交往,其中, 六三爻曰:“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金夫”,可能指的就是铸铜 技师,所以这句爻辞的意思是说,文王要亲自去见这位技师,倘若不 表现得谦和一点,就无法获得利益。可见,文王在殷都的诸如此类活 动对周族的成长壮大皆有重要作用。
飞鸟是敌人
在《易经》中,还曾经数次出现关于鸟类的记载,且内容都有些 诡异。
比如,小过卦:
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 大吉。
初六:飞鸟以凶。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音。
其中,小过卦日:“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 不宜上,宜下。大吉。”大意是说,祭祀,占卜结果有利。可以做小事, 不可以做大事。飞鸟会向其传送声音。不宜向上,宜向下,大吉。
初六爻的“飞鸟以凶”是说飞鸟带来坏运气;六五爻的“公弋, 取彼在穴”是说用“弋”(系着丝线的箭)射鸟,鸟进入了 “穴”中, 但还是被“公”(文王)找到了;上六爻的“弗遇,过之。飞鸟离之, 凶,是谓灾管” i?则是说,没有遇到,错过了,而遇到飞鸟乃凶 险之兆。
文王对于“飞鸟”的奇怪态度,应该和商族人对鸟的崇拜有关。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人认为,鸟是商族的保护神,为上帝传递 消息的信使,所以在甲骨卜辞的记载中,商王经常用牲畜及人牲向“鸟” 献祭。而这显然会让心存翦商之念的文王产生疑心和恐慌,把飞鸟视 作凶险的信号,所谓“飞鸟遗之音”,即是担心鸟类会察觉到自己的 谋逆行为,并用某种方式传递给商纣王。
既然飞鸟会是商王的耳目和帮凶,周昌就要采取禳解法术,比如, 射猎飞鸟。除了上文的“公弋,取彼在穴”,《易经》中还有好几处用 弓箭射鸟的记载。解卦上六爻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 不利」意思是说,公在高高的城墙上射隼,成功猎获,一切均顺利。 “公”是周人的词,《易经》中的“公”显然是指文王本人或周族先君。 而“射隼”颇有巫术色彩,因为隼是小型猛禽,没有食用价值,一般 不会是捕猎对象。文王从未试图塑造过自己的勇武形象,一直强调的 是文德,这从他自定的尊号“文王”就可见一斑。所以,这种在高墙 上射隼的表演,很可能是一种用巫术对抗魔法的行为,目的是祛除“飞 鸟以凶”的超自然力量。
“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的“用”字也颇有意义,这里或可译为“用 这种法术"。倘若没有这个“用”字,这句爻辞就是一个叙事和陈述句, 但有了 “用”字,它就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事实记录,还含有记载巫术 的施用方法和功效之意。
另一个和鸟有关的是旅卦,其爻辞记录的主要是旅行中发生的 各种怪异事件,比如,旅舍遭遇火灾,童仆逃走,携带的钱财失而 复得。其中,六五爻曰:“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前两句容易 理解,说的是射猎野鸡,射丢了一支箭,但末句的“终以誉命”则 非常难以解释。雉是野鸡,属于常见猎物,射雉而丢失一矢也是常 见之事,但下一爻(上九)就不一样了 : “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 眺。丧牛于易。凶。”如前文所述,“丧牛于易”是关于商朝先君王 亥的著名故事,而且在历代商王祭祀王亥的甲骨卜辞中,“亥”字的 造型中都有一只鸟。由此可见,王亥身上很可能有某些鸟神的元素, 而“鸟焚其巢”正和王亥的悲剧相呼应:旅人先笑,而后号啕大哭, 似乎是王亥被杀于易地的悲剧片段。
要而言之,这些卦爻辞后面隐藏的,应该是文王试图寻找祛除“飞 鸟以凶”的法术,以给商朝造成致命一击的思虑。
明夷卦中的箕子
在《易经》中,明夷卦也和鸟有关。“明夷”的卦名难以理解, 它的卦象是离卦在下,坤卦在上,即火在地下,类似“黎明前的黑暗” 之意。卦辞很简单:“明夷,利艰贞。”是指明夷卦适合占算艰难的情况。 比如,明朝灭亡后,不甘做清朝臣民的黄宗羲就写了本《明夷待访录》, 其字面意思大概是说,忍一忍,总会有转机的。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 主人有言。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人于地。
明夷卦内容非常隐晦,其中最诡异的内容在爻辞。
初九爻曰:“明夷于飞,垂其翼。”显然是某种鸟,“于飞”在《诗 经》中出现过十多次,都是关于鸟的,有凤凰、黄鸟、鹭和鸿雁等。
六四爻曰:“人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这可能是说某 种东西进入了鸟的左腹,可以获取它的心。不知道这是不是暗喻文王 在商朝有内线,可以获得纣王的动态。
六五爻曰:“箕子之明夷,利贞。”看来,这好像是说箕子正是 文王在商朝的内应。最初,周昌之所以能获准拜见纣王并进入殷都, 正是因为箕子的批准。联系史书所载的箕子对纣王的不满和周昌的 翦商目标有一定交集,或许早在周昌在殷都期间,两人就已经暗通 款曲。
初九爻曰:“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 主人有言j前面一句,还是用来隐喻商王朝的那只鸟,说它在飞, 但翅膀已经无力挥动;后面两句,则意为君子(周昌或他的亲友)急 着赶路,三天没吃饭,此行不顺利,主人很有怨言。这像是箕子从殷 都发来的密信,“主人”代指商纣王,“三日不食”指传信人连续有三 天没顾上吃饭。考虑到殷都到周原的里程不止三天,这里说的可能只 是没吃上饭的时间。
九三爻中有“南狩”,记录的应该是周昌随纣王的某次南征,很 可能箕子也参加了。
上六爻曰:“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这也像是关于鸟 的内容。
总体来说,明夷卦各爻辞非常晦涩,越是和翦商事业密切相关的, 就越是隐约其词。
在商朝上层,文王的内线应该不止箕子,如前文所述,可能还有 苏妲己和王子武庚,但《易经》中并没有出现他们的名字,至少没有 公然出现。这也可能是文王用了某种后人看不懂的隐语来指代。相比 于箕子而言,苏妲己和武庚更需要保密。
从现代人的视角看,文王周昌为翦商而推演的“理论”,或许可 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宗教的,即他对商人“上帝”概念的重新诠释和利用。文王 的身份类似犹太教的摩西、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身兼部族政治首领 与神意传达者两重职能。
二,巫术的,即他在《易经》里对商朝施展的各种诅咒、影射与 禳解之术。在上古初民时代,这些行为往往和宗教混杂在一起,不易 区分。
三,理性的,或者说世俗的,即各种“富国强兵”的策略和行师 用兵的战术。
但这只是基于“现代”立场的分类,在上古时代,神权充斥人间, 巫术杂糅知识,三者之间并没有截然的界线。如果己方和对方都相信 神灵巫术可以改变现实,那它们就真的足以改变现实,而且在认知水 平上,文王的周邦和纣王的商朝并没有本质差别,甚至商人对鬼神世 界的沉迷程度还要超过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