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翦商(出书版) > 翦商(出书版) 第38节

翦商(出书版) 第38节(2 / 2)

商人崇尚武力,王者必须展示自己的勇武方能让臣民畏服。在这 方面,武王的表现毫不逊色,猎获的野兽几乎能堆成一座小山。

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猫二,糜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二, 蹩七百二十有一,熊百五十有一,黑百一十有八,豕三百五十有二, 貉十有八,廛十有六,麝五十,糜三十,鹿三千五百有八。15

十几年前,纣王曾到关中的帛地行猎,这才有了周昌觐见和进入 殷都的机会,以及后续一系列天崩地解的变革。如今,则是西土之人 在商王的苑囿里驰骋。

武王还在殷都设立了周庙,用商人典礼祭祀上帝以及周族的列祖 列宗。很有可能是用商朝的宫殿改造的,但具体位置已经不详。

四月二十二日庚戌,清晨,武王在殷都周庙举行盛大的燎祭。16 乘车驾到之后,他站在宗庙南门外,由史臣向上帝宣读献祭的通知, 请上帝莅临飨宴。

先是给一百名“大亚臣”(纣王死党,高级武官)换上专门的祭 服(“佩衣”),由武王亲自献祭。执行的方法是“废”,就是砍断手脚, 任其在血水中翻滚、哀嚎——他们的叫声要上达天听,这样上帝才会 满意地享受祭品。

然后由太师吕尚献祭另外四十人,他们是忠于纣王的商人氏族首 领(家君)、占卜官(贞师)、司徒和司马等小官吏。

人牲要挣扎到临死才会被砍下头颅,然后将其搬运到宗庙内献祭, 其中有些尸体可能还要放到大鼎里烹煮。之后是商王家族的人头,纣 王的人头悬挂在大白旗下,妲己和另一个妃子的人头则挂在一面红旗 之下,由太师吕尚扛着这两面人头旗帜进入宗庙。

所有新旧人头都会被扔到火堆中焚烧,“燎于周庙”,任由焦香的 烟气升入云端。这是上帝在天界享用祭品的方式。

后面五天,祭祀一直在举行。

二十三日辛亥,祭祀周先祖。先从古公亶父(太王)开始,接 着是其长子泰伯(太伯)、次子仲雍(虞公)和三子季历(王季), 再是文王和伯邑考。在乐队的伴奏之下,他们的灵位被依次搬运到 祭坛之上,由武王手持铜钺向祖先报告殷商的罪恶已经得到抵偿(“维 告殷罪”)。最后,“荐俘殷王鼎”,也就是在商王的大鼎里烹煮俘虏, 但数量不详。

二十四日壬子,武王换上天子专用的“衮衣”来到宗庙,这象征 他已经是正式的王朝主人。这天献祭的内容不详。

二十五日癸丑,献祭了一百名纣王麾下的武士(“荐殷俘,王士 百人”)。武王手执铜钺和戈。乐队全程演奏。可能是武王亲自献祭。

二十六日甲寅,武王身披红白战袍在牧野战场祭祀战死的盟军, 乐队演奏的是万舞的乐曲。这是商人贵族练习用钺作战的乐舞,看来 已经被周朝接受。

二十七日乙卯,乐队演奏“崇禹生开(启)”(这可能是表现大禹 的儿子启开创夏朝的音乐),武王借此宣告自己册立太子周颂的决定。 周颂此时可能只有两三岁,在他之前,邑姜只生育过女儿。

仪式上,首先奉献的是侯来、陈本等征伐周边斩获的首级,并 搭配现场屠宰的牲畜,“断牛六,断羊二”;然后向天(上帝)和后 稷献祭,用的是牛“五百有四”头;再向其他百神、水土之神献祭, 用猪、羊等牲畜共“三千七百有一”头。这种规模的献祭,堪比 二百年前的武丁王。

传世史书几乎从未记载过上古有人祭行为,所以《逸周书o世 俘解》记载的这些周武王实行人祭的记录才会显得颇为惊悚。但

考古展示的商代(以及更早)各种人祭遗存和甲骨文记录,与《逸 周书世俘解》的内容非常吻合,可以说,武王的人祭大典完全 继承了商代的人祭和牲祭传统。

此外,《逸周书o世俘解》还提供了一个信息:在举行人祭仪式 的时候,也会演奏音乐。这是甲骨卜辞没有记载的内容。

那么,武王的这次祭祀是一次复仇的特例,还是常态化地接受了 商朝的人祭宗教?从《逸周书》记载的武王表现看,很可能是后者。 文王创制关于上帝的宗教原理,周公探索关于“德”的理论创新,但 武王却与他们不同,他没有父亲的创新能力,也从未真正信服弟弟的 理论,所以只能沿用强大的商朝宗教传统。

换句话说,在翦商的过程中,武王自己也完成了商化。

周公自我献祭

周人和投降的商人贵族达成的善后妥协是:一,由纣王的儿子 武庚禄父继任商王,统治商朝旧疆。文王在《易经》的蒙卦中记载的 那个懵懂少年(“童蒙”),现在大约二十多岁。二,周朝在殷都和周 边地区部署驻防部队,由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周鲜、蔡叔周度和霍叔 周处指挥,负责监督殷商旧地的动态,防止叛乱再起,所谓“三监”。

至于较早就和周文王家族结缘的箕子,并没有在新的殷商朝廷获 得职位。可能是因为他资历老,或者野心较大,所以周武王比较忌惮, 担心把他放在殷都会难以掌控。《史记o宋微子世家》载,武王把箕 子分封到了朝鲜:“于是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但商末周初 应该还没有朝鲜这个地理概念。箕子可能是被安置在了河北平原东北 部,甚至辽河流域,总之要远离殷都宫廷。

然后,武王班师返回关中。虽然已经征服商朝并建立周朝,但武 王周发还是未能获得信心。商族人口实在太多,已经投降的未必甘心 失败,还有许多尚未征服的商族方国散布在东南夷人之中,一旦叛乱 再起,会很快发展成燎原之势。

虽然武王一直声称是父亲文王获得上帝的天命,尔后才有周朝灭 商的壮举,但其实自己对此一直难以确信——上帝从未降临在他面前。 当初,父亲独自躲在西厢房里一次次获得上帝的当面教导,而自己已 经拥有天下,但为何上帝从来不现身?尤其是,商纣王用自焚献祭诸 神,他周发又如何提供更能打动诸神的礼物?

《逸周书o度邑解》曰:“维天建殷,厥征天民,名三百六十夫, 弗顾,亦不宾灭,用戾于今。呜呼于忧!”意思是说,商朝开国数百年, 王族进入天界的“天民”有三百六十人,如今人间虽然改朝换代,但 他们依旧徘徊在殷都上空,随时可能给周人降下灾戾,这是何等的隐 忧!以此对照殷墟甲骨卜辞,并没有发现与武王所担忧的“商族拥有 三百六十位天民”相应的内容。所以,这很可能是帝乙和帝辛两代商 王“周祭”制度的传闻流变:周祭以一年、十二个月、三百六十天为 单位,很容易被理解成每天祭祀一位神灵,每位神主管一年中的一天。

再就是,商王朝拥有无数高超的技术,而周人只是个后起的小学 生,就连武王使用的文字都是商人创造的。商的力量几乎充斥在世间 一切人造之物上,无可逃避。那么,像商朝这样戏剧性的崩溃和剧变 会不会也随时发生在周朝和自己身上呢?对武王来说,那操纵人间的 神意实在是无法捉摸。

自从灭商之后,武王经常患病,身体每况愈下。他的儿子不多, 正夫人邑姜生子则更晚,太子周颂还是幼儿,看不出有上帝福佑的迹 象。有一次,武王抱病离开关中,去巡视征服的领地,待接受各方国 君侯在殷都郊外的朝拜后,又上太行山,眺望这座巨大而邪恶的都邑, 叹息说:“呜呼,不擅长应对上天,一日之内就会丧命亡国。实在是 让人可怕,不能忘啊!”周公旦这次没有随行。返回镐京的路上,武 王身体已经难以支持,整晚整晚地睡不着。他预感自己时日无多。刚 抵达镉京,武王就让贴身侍卫小子去报告周公。于是,周公赶来询问: “王已经积劳成疾,怎么还无法入睡?”

武王让弟弟坐定,谈起了自己忧心的身后事:“商朝虽然在各种 诡异的征兆之下覆亡了,但他们的诸神仍在天界虎视眈眈;那些曾经 臣服于纣王的商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复仇,把我们从西土抹去。我 本来想找到上天保佑我们的方法&quot,但我的生命不会太长,这个工作 只能留给你了。”

武王还说:“我无法完成先祖留下的事业。就像肚子饿了才想到 种田一样,我现在的工作不做好,就会连累先祖,无法让他们在上帝 那里得到显赫的位置*在我死后,王位就由你来继承,这件事已经 没有别的选择,连占卜也不用了。你如果做不好周王的工作,以后也 无法面对我和列祖列宗。我相信你不会那样。”

周公旦听到这些,非常惊恐,一直哭泣不能说话。武王继续说: “呜呼,周旦!我想夷平那殷都,只能依靠天的助力。我已经考察过了, 在黄河的支流洛河和伊河之间,有一块向阳的盆地,它当初是夏朝人 的都城,离天很近了,就给它叫‘度邑&#039(向天界过渡之城)吧。” 19

武王的这番话有很多缺环和跳跃,恐怕不是后世传抄中的偶然脱 漏,而可能是谈话内容过于露骨,所以也就不可能在正式文本里保存 下来。

王位兄终弟及,这在商朝很常见,武王有这种考虑也不算出格。 但武王的兄弟很多,都已经接受过翦商战争的锻炼,而周公旦并不以 勇武著称,为何会被武王选择为继承人?

可能主要是因为他的自信:周公对上帝和鬼神有自己一套基于 “德”的理解,曾无数次用这套理论宽慰从噩梦中惊醒的兄长。事实上, 武王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未真正接受过周公的理念,但武王知道, 在周人中,只有周公在试图挣脱商人的宗教,不再对那些商人的鬼神 战战兢兢,顶礼膜拜。武王自己无法摆脱,但他认为或者说希望周公 能找到出路。

对于新建立的周朝,武王病危是一场重大危机。吕尚,另一位翦 商事业的规划师,也已经垂老多病,自从殷都归来之后,他就很少在 朝廷活动中出现。

但周公真的有一套成熟的宗教解决方案吗?

儒家经典《尚书o金滕》载,在武王病危期间,召公爽和毕公高 提出,应当为武王举行祭祀,请天界的周先王们施加福佑,延长武王 的生命。但周公反对,认为不应当让先王们为此忧心。然后,周公却 在私下举行了另一场祭祀,而他自己就是候选的祭品。

周公先是在周宗庙筑起三座祭坛,分别代表需要召唤的三位先 王亶父、季历和文王;然后,周公手执玉璧和玉圭立在祭坛下,由史 官宣读给三位先王的祝词:“诸位先王的元孙周发,2。现在已经病危; 先王们在天界有护佑子孙的责任,现在,请由我周旦代替兄长周发进 入天界。我如同父亲文王一样仁爱,多才多艺,能侍奉天界的诸位鬼 神o元孙周发不如我多才艺,不会侍奉鬼神o我周旦进入上帝的庭院后, 会帮助你们福佑四方,永远安定周邦子孙,四方民众都会畏惧我的神 威。呜呼!上天降给周邦的使命不会荒废,先王们也会永远安宁。现在, 我将用龟甲占卜,如果你们答应我的要求,我就献给你们玉璧和玉圭, 等待你们把我接走;如果你们不答应,我就收回玉璧和玉圭!”

结果,三只龟甲占卜的兆像显示都是吉利,先王们同意了周公的 恳请。21

周公的这次自我献祭仪式,看上去奉行的并不是周公自己提倡的 神用“德”衡量人间的理念,而属于典型的商人宗教逻辑:凡人用祭 品(包括物品和人)奉献给神,以换取神的开心。也就是说,在面临 重大而艰难的抉择时,周公的做法更保守,或许他认为,更古老的宗 教观念可能更灵验,也更实用。

周公把自己献祭给诸神,和纣王走投无路中的自焚原理相似,但 他并没有当场自杀,而是“归俟尔命”,等待诸神接走自己。这简直 是对诸神法力的某种试探,很难说他虔诚地奉行了商人的宗教理念, 反而有些侥幸和“伪善”。不过,这只是刚刚对宗教萌生怀疑的周公 迈出的第一步,这时的他还未建构起一套新的世俗道德逻辑。

仪式结束后,周公的这篇祝词被用金泥密封起来,收藏到了宗庙 的柜子中。之后,它还有更实际的作用,就是维系和侄子成王的关系。

但武王很快还是病重死去了,终年四十五岁。22这是灭商第二年 的十二月,武王君临天下才二十二个月。从此,周朝进入周公摄政为 王的特殊阶段,而这个新兴王朝也将迎来最严重的挑战。

注释

1《逸周书o大开武》中所载梦境是商国生葛,但《太平御览》卷三九七引《周 书》则是“太姒梦见商之庭产棘”。此事应载于《逸周书o程寤》篇,但传 世本只存篇名,正文缺。参见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修订本),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62、1141页;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壹)》,中西书局,2010年,第135页。

2《逸周书o宝典解》:“九德:一孝子畏哉,乃不乱谋;二悌,悌乃知序,序 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三慈惠知长幼,知长幼,乐养老;四忠恕,是 谓四仪,风言大极,意定不移;五中正,是谓权断,补损知选;六恭逊,是 谓容德,以法从权,安上无慝;七宽弘,是谓宽宇准德以义,乐获顺嘏;八 温直,是谓明德,喜怒不隙,主人乃服;九兼符,是谓明刑,惠而能忍,尊 天大经。九德广备,次世有声。”

3 这篇《泰誓》在后世有争议,它可能经过魏晋时人的改造,不过,诸如纣王“到 剔孕妇”和“斫朝涉之胫”的记载,在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中也有。

4《尚书o泰誓》孔颖达疏引皇甫谧《帝王世纪》。', '。')

最新小说: 嫁给病弱将军后(双重生) 叛逆顶流的病弱亲姐 位面餐厅从大秦开始 穿回古代卖盒饭[美食] 许愿暴富但穿成渣A 穿成末世炮灰引诱疯批女主 高冷美人被迫忠犬[快穿] 恋爱脑是人外攻最好的嫁妆 娇软人鱼但本体是小海豹 庶长子[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