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公看来,源于殷商的上帝概念颇有危险性,商文化里的上帝 不仅残暴,而且难以捉摸。虽然文王曾试图重新定义上帝,但后继无人, 结果武王被上帝概念搞得神魂颠倒。要把上帝和商人文化彻底切割是 很困难的,所以周公认为,应当淡化上帝,尽量少让它出现。
和周人谈话时,周公讲得最多的是“德他在后世的形象是道 德家,谦谦君子,甚至显得迂腐不通世故,应该主要就是从这里来的。 但在对商人布置任务时,周公却又会频频谈及上帝,因为商人笃信上 帝,不用上帝很难震慑他们。有时,周公还会使用露骨的暴力威胁和 利益诱惑,这也是因为商人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相反,跟他们讲道 德,则过于玄远,无异于对牛弹琴。当然,这是有紧急任务,换作平时, 对商人宣讲一下道德也无妨。
所以,真实的周公,个性颇为复杂。其一,他经历过商朝统治和 商周易代,深刻了解商人的文化和个性,能在殷都存活下来,自然有 世俗的生存智慧。其二,过于惨痛的经历也让他对上帝等宗教理念非 常警觉,敬而远之,而对“德”则有着近乎“病态”的追求。
“殷顽民”搬迁后,周人系统而全面地毁灭了殷都,大火之后, 富丽堂皇的商王宫殿只剩下了灰烬和坍塌的成堆夯土,而方圆数公里 内,数十个族邑聚落无一幸存。在随后的几百年里,这片土地沦为荒野, 曾经巨大的城邑永远从人间消失,只剩深埋在地下的墓葬和无数的甲 骨卜辞,以及那些献祭殉人和奠基人牲。
而执行毁灭殷都任务的周人似乎越来越疯狂。在殷商高级墓葬的 墓穴上方,商人通常会建造一座供子孙祭祀逝者的享堂,所以,周人 只要按图索骥,并不难找到。由此,他们挖掘了商王陵区的几乎所有 高级墓葬,连同十几代商王及其夫人的墓穴均遭到毁灭性破坏:被挖 成锅底形状的巨大土坑,直径十几米,深十余米,椁室中的尸体和随 葬品被洗劫一空。这种规模的破坏行为,绝对超出了盗墓贼的能力和
m1001墓穴上面的大型破坏坑平面图8 :殷墟王陵区所有的大墓, 商王、王后、高级贵族的,都遭到了这种毁灭性破坏
作案条件,它只能是公开的、有组织的集体行为。
劫掠和破坏完墓穴之后,这些巨大的盗坑又被周人填埋,重新变 成平地。可见,在将其彻底破坏之后,周人还有意识地要把这里变成 被彻底遗忘之地。
直到三千余年后,第一代考古人在重新发掘这些墓室时才发现, 除了巨大的盗坑之外,遗留的物品已经很少。但幸运的是,他们还 是在一座大坑的填土之中发现了半只被砸断的石刻人偶,而后又在 另一座坑的填土中发现了另一半。这说明,盗坑的挖掘和填埋是同 步进行的。
由此,破坏王陵的行动即使不是周公布置的,至少也得到了他的 默许。商王朝虽然已经成了历史,但周人对商朝和历代商王依然又恨 又怕,谁又真的知道他们会不会在天庭中降祸人间,而掘其墓、扬 其尸则可能会切断他们干预人间的途径,况且在商朝的统治下,周 人经历了数十年的恐怖,也背负了巨大的良心之债,捣毁商王陵寝 或许能让他们稍微缓解一些。周公这一代人承受的负担,沉重到无 法载入文字。
至于那些被毁灭的商王陵寝中还可能有些什么奇异的青铜重器, 已经难以想象,但有些劫余依然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参照。比如,某 些次等墓葬中曾出土零星的劫余物品,其中就有近一吨重的“商后母 戊鼎”,由此推理,王陵中应该有更加巨大且精致的青铜器。但在后来, 无论西周、春秋,还是更晚时代的遗存,都没有发现如“商后母戊鼎” 级别的商代重器,也没人描述过它们。我们已经无法知晓它们去了哪 里,或许周人出于忌讳和厌恶,把这些掘出的青铜随葬品熔化成了铜 锭或者铸造成了其他铜器。
残忍部族的终结
在通往殷墟王宫的大路边,是擅长制陶的刘家庄北商人族邑。如 前所述,这里曾挖掘出铜羸里装有蒸熟人头的m1046墓葬,有大路 边堆满人畜骨骸的祭祀场。但殷商解体之后,刘家庄北聚落呈现的是 一片仓皇景象。
其中的f79是一座贵族住宅,整体呈回字形四合院状,坐北朝 南。整座住宅已被烧毁,散落堆积着坍塌的烧土块。在东小院内(院 落中部偏北),有一深2米的袋状窖穴h2498,本来是储存粟米的粮 窖,但坑底散乱放置了三件刻有铭文的铜礼器,分别是尊二件和瞿一 件,此外,还有陶蜃一件。这几件器物的表面都沾着黑灰土,被红色 烧土块掩埋在坑内。
f79发掘照片
同期,在西大路西侧的f22旁边,也有一座铜器窖藏坑h326, 虽然只有30厘米深,里面却放置了三件铜器,鼎、草、卤各一件,
有的颠倒,有的正放。坑内还有些空间,可能放置了其他财物,但已 经腐朽无存。9
h326平面及剖面图:1.铜提梁卤;
2,铜鼎;3.铜分裆肆
h2498窖穴(俯拍)
上述两座窖藏坑,器物摆放仓促,不像是正规祭祀行为。发掘简 报猜测,考虑到上述窖藏坑年代均属殷墟文化四期偏晚阶段,“如此 多的青铜重器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被打碎、弃置或埋藏,加之此时 的大型建筑被焚毁,这些事件绝非孤立发生,可能与周人灭殷的重大 历史事件有关”。11
此外,2015年,地产开发商在保护区范围擅自施工,竟挖出了 部分金属埋藏物,经考古队抢救性发掘,发现这是一座掩埋大量铅锭 的窖藏坑,编号h25。i?
该坑直径约1.7米,深1米,铅锭在坑底堆积厚度有0.5米。铅 锭都是薄片状,“略呈龟背形”,长度10—70厘米,单片重量5-40公斤o 多数铅锭上都有一个圆孔,可能是为了方便穿绳搬运。坑底先垫了一 层草编席子,然后逐层规范放置铅锭,共有293块,总重量达3404公斤。
h25内铅锭堆放情况
这座铅锭坑紧邻着一座小房子f1,旁边还有其他院落附属建筑。 铅锭可能本来储存在f1之内,最后是主人挖坑把它们掩埋了起来。 从填土中的陶片判断,这座坑属于殷墟晚期。”考虑到铅是铸造青铜 的必需品,刘家庄北聚落虽然不铸铜,但它东边却紧邻殷墟地区最 大的铸铜产业区(苗圃北地),所以刘家庄北的贵族可能会从事铅等 矿产品贸易。本书猜测,应该是殷都迁徙的消息传来时,主人急忙 掩埋了这批铅锭。
当然,在周公组织的殷都搬迁中,像刘家庄北这种被暴力毁灭的 聚落不算多。其他聚落很少有发现仓皇掩埋财物的现象,几乎所有贵 族都带走了私家财物。新城洛邑出现的殷移民聚落和铸铜作坊等也显 示多数搬迁是和平的。
刘家庄北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此地的商人格外地残忍和热衷 人祭,对搬迁命令也最为抵触(甚至还和周军有过小规模冲突),自 感未来并不会受到太好的对待,便纷纷掩埋了自家财物。
洛邑新城的道德演说
营建洛邑的工作由召公爽负责,在这之前,他住在关中主持留守 朝廷。此时,成王可能有十三四岁,已接近亲政的年龄。
三月初,召公赶到洛邑,和周公押解来的殷都移民会合。此时的 洛邑并非一块荒野,因为“三监之乱”平定后,周公在这里部署了一 些监控东方的驻防兵力,所以又名“洛师”。(《尚书o洛诰》)
召公和周公的这次相会颇为重要。此时周公辅政称王已有七年, 平定“三监之乱”也已经过去三年。这段时间里,他主要在东方,很 少和成王在一起。对于周公是否愿意归还大政,外界颇有疑心。但周、 召二人见面后,周公同意在该年从王位退下,交出权力。按照约定, 待洛邑工程完成,成王将在这里举行登基仪式,正式建都洛邑。
其实,此时周公真正关心的问题是商人的人祭文化。商王朝虽然 终结了,但他们用人牲祭祀、奠基和殉葬的传统并没有终止;而且 武王在位期间还曾举行商式献祭,甚至比商人更变本加厉。人祭是 一种漫长而顽固的风习,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算起,已经延续两 三千年,商朝更是将其吸收到了王朝制度之中。想要根除上千年的 积习,谈何容易。
这次周公与召公的谈话,有些被收入了《尚书o君爽》,其中周 公说得最多的是王朝兴亡更替的教训。他认为,这背后虽都有天-上 帝意志的改变,但唯一能影响天命的因素,是人的“德”,也就是人 处理现实问题的准则。所以,周公说,“天不可信",人不能奢望去 揣摩天帝的意旨,只需要把世间的义务履行好。
在后世人看来,这属于老生常谈,但周公没有说出来,或者说了 但不能记录下来的,应当是:不能指望靠祭祀讨好天帝和诸神,不仅 周人不能这么做,也要禁绝商人的人祭行为。
当初武王灭商、进入殷都时,曾在纣王的尸首上表演射箭和斩首 仪式,这是翦商大业的一幕经典场景,也是武王采用商人巫术和人祭 礼仪的开端。据屈原《天问》,当时在武王身旁的周公旦曾表示不满, 觉得武王将要重蹈殷商覆辙,周族未来的命运令人叹息:
到击纣躬,叔旦不嘉。何亲揆发,周之命以咨嗟?授殷天下,
其位安施?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如今武王已逝,周公和召公成为新王朝的掌舵人,他们要扭转武 王标定的航向。二人这次密谈达成的共识,很快就在洛阳的建城典礼 上体现了出来:首日,祭祀天帝(郊),用了两头牛;次日,祭祀土 地之神(社),用了牛、羊和猪各一头。这和商人及周武王的献祭作 风完全不同。洛邑新城是殷商移民最集中的地区,在这里举行典礼, 相当于周朝上层给他们现身说法:血腥的人祭宗教应该终结了。15
历时七天的祭祀完成后,营建工程开始,所有殷商移民也都投入 了劳作之中:“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尚书o召诰》)这些殷人还 保留着原有的宗族组织,召公只需做好规划,给殷人各氏族的首领(尹) 发布任务就行,其余工作会由殷人自行组织完成。
周公描述的洛邑城名为“新大邑”:“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 国洛(《尚书o康诰》)这正和商人称殷都为“大邑商”相对,象征着 它是殷都居民的新家园。“新大邑”分布在渡水的东西两侧,两地相 距数公里:东侧主要是殷商移民居住区,西侧是周王行宫、宗庙以及 周人居住区。在渡水西岸(今洛阳火车东站附近)有一片周人贵族聚 居区,王朝显贵大都在这里建造宅邸。墓区出土铜器中有“太保”铭文, 说明召公爽家族的部分墓地也在这里。但因为洛邑城被覆压在现代洛 阳城之下,目前发掘范围还很有限,尚未发现大规模的宫殿台基。也 可能是洛邑的规划以实用为主,没有太多奢华的工程,也没有城墙。
到下半年,新洛邑基本完成,官方名称为“成周”。有人说,这 名字可能寓意周朝的成就,也可能和成王的尊号有关。与之相对,镐 京(丰镐)被称为“宗周”,因为资历更老一些。岐下的周原则单称 为“周”,是最古老和狭义的周地。
周公先是赶赴镐京向成王报告,并随成王来到成周洛邑。在这座 据说距离上帝最近的城市,成王“加元服”(成人礼),从此开始履行 王的职责:接见在洛邑的商人长老和周朝百官,在各种典礼上频频露 面。周人希望让殷商移民看到新王振作有为的气象,所谓:“有王虽小, 元子哉!”
此后,周公和召公对少年成王又有几番关于王朝兴衰的说教。和 以往不太一样的是,二人的论说里新增了一个“小民”概念,指的是 构成王朝主体的普通农夫和贵族封邑里的农奴。按照周公和召公新发 展的理论,王应当关注小民的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不要(让贵族) 虐待和过度剥夺他们,小民才是王永远获得天命眷顾的基础,所谓:“欲 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戮用乂民。若有功,其惟 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显,上下勤恤,其日: 我受天命,丕若有夏历年,式勿替有殷历年。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尚书o召诰》)
到年底,成王在洛邑举行迎接新年的祭祀,奉献给文王和武王各 一头红色的牛(驿牛)。i'看来,周公的新祭祀原则已经成为王朝正 式制度。
但不知为何,成王并没有把洛邑作为真正的首都,不久之后,他 又返回了镐京。和父辈不一样,成王并没有和商人共同生活的经历, 但洛邑的主体居民是商人,这可能会让成王难以适应。结果,武王和 周公谋划的迁都事业并未变成现实。此后,洛邑(洛阳)一直是西周 王朝管理东方的军政中心,其主体是殷商移民,可以组建规模很大的 军队。西周王朝前期,在洛阳可以调动的兵力是“殷八师”,也叫“成 周八师”,每个师兵力数千人;与此相对,在宗周镐京,周人为主的 兵力是“西六师”。
而商人也最终接受了商王朝的终结,在此后的几百年里再未试图 复辟。但是,人祭的积习仍难以根除,周公和成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修改历史记忆
周公辅政时期留下的讲话文稿(诰命),几乎都是把商周王朝的 更迭归因于统治者的个人德行,完全没有提及商人的人祭宗教,以 及其崇尚武力和凶暴的文化品格,似乎商人和周人从来没有任何区别。
在《尚书o无逸》中,周公还把君王的在位时间和他们的德行 联系起来,认为越是有德的君王,其享国时间越久,比如,商朝的 高宗(武丁王)在位长达五十九年,周文王在位长达五十年(包括 受命称王之前担任周邦族长的时间)o作为商末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周公不可能不知道商人的血祭文化,但他却从未提及,好像它们根 本不曾存在。